《華日》:汪薄握手言歡 實中南海垂簾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嫣然編譯報導)在外界對「汪薄之爭」傳聞不絕於耳之際,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與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去年十二月中旬在北京的座談會上握手言歡,簽署了《重慶•廣東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擴大和深化區域合作,二人表示「渝粵合作,十分愉悅」。現居北京的《華爾街日報》中國政治專欄分析家墨儒思教授(Russell Leigh Moses)撰文,對此次前後態度變化迥異的會談進行了分析評論。

薄熙來和汪洋共同簽署的協議是在二〇〇九年簽訂的《重慶市人民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兩省市全面合作協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共同構建合作與發展新格局。這些都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引人注意的是中共領導胡錦濤把經濟決策中心納入工作最重點,打破省際貿易障礙,迫使地方官員回應北京當局。

此次會議最令人震驚之處是原來的政治競爭對手薄熙來和汪洋突然之間互相憐惜傾慕起來。在《重慶日報》發表的公開講話中,薄熙來毫不吝惜對汪洋的溢美之詞。會談中,汪洋也說,儘管離開重慶已4年多,但仍牽掛著重慶。「我在廣東的辦公樓下,種著一棵從重慶移栽的黃葛樹,每天上下班看到它,都會想起重慶。」這意味著薄不是汪要與之博弈的對手,而是一個良好的經濟夥伴。

而之前,薄熙來接任重慶市委書記後,曾毫不留情地全部抹殺原重慶市委書記汪洋的功績。當時重慶很多官員認為汪洋突然卸任,留下一個社會混亂、完成一半的爛攤子。汪洋更是借助于「罵娘論」、「憂患論」、「反腐論」和「政績論」等向全黨全社會發出要與薄熙來針鋒相對,大扳手腕。

儘管兩人此次高調表示合作,展示和諧氣氛,實際上作為均有可能晉升下屆中共政治局常委會的人選,汪薄的競爭關係不喻而明。畢竟,薄熙來最近剛對汪洋「蛋糕論」進行駁斥,二人政治見解不同。

在中共的地方大員中,汪洋與薄熙來明顯形成各自突出的施政風格,兩人近年在主政區域進行的改革嘗試,也被外界視為對立的模式。長期以來,薄熙來推行重慶政治模式,在重慶處處急功近利,大搞面子工程,不斷利用媒體造勢煽情,邀功受賞。諸如,紅色衛視、紅色主題公園、千人唱紅歌唱團炫耀北京等等一項比一項更肉麻。汪洋則著眼於擴大廣東政府更廣泛的責任感,認為評判黨員的功績不是看政績而是看他們為現代城市生活的壓力和限制的百姓提供的幸福度。聲稱不搞所謂的「政績工程」,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其實,汪薄二人都是中共「十七大」首次當選政治局委員的諸侯大員,兩人在政治上有其共同性,即維護現政權的穩定與傳承。然而,這並未能掩蓋他們在同一戰場上所代表的不同權力集團與利益所產生的不同路線,和為能在中共「十八大」更上一層樓的明爭暗鬥。薄和汪之間的問題實際上是中共如何處理經濟放緩和如何對待社會各階層日益不滿情緒的問題。一個典型例子是近期廣東省烏坎村事件:今年九月二十一日,烏坎村民不滿土地被村官私賣及人大選舉不公而圍攻村委會。二十二日,警方進村鎮壓,警民雙方發生大規模衝突。隨後烏坎村民自發成立「村民臨時代表理事會」 領導村民維權,與當局對話。事件引起國際廣泛關注。

薄和汪洋能夠彼此做出讓步,進行修正,看似達成政治格局中間立場局面。但這不是出於二人自願,他們是被迫為之。盡管聯合公告稱,該協議是個「雙贏」協議,但實際上最大的贏家既不是薄熙來,也不是汪洋,而是中共北京當局。所以有時,黨會控制平衡一切。

(責任編輯:宋惠)

相關新聞
王華:汪薄前台鬥  胡溫背後愁
廣州市長「叛變」投薄熙來?兩地報導迥異
廣東示威警察護航 媒體「打架」中共分裂
陸媒報汪洋人狗官論 薄方稱改革無關私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