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紀實文學

血紀(373)

下集-第二章:落實政策的馬拉松

第四節:區統戰部的官架子(2)

我看了看面前這個老傢伙,又聯想到鄭樹勳。我想離開鹽源時,就該聽從他的吩咐,像背十字架一樣,將他所需要的三十斤貢品一斤不少的從鹽源帶回來,也許現在我不至於在這裡犯難。

可我仍書生氣實足,滿以為只要獲得「自由」,在這個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人才」奇缺的社會中,哪有求不到職業的道理?

沉靜片刻,吳老頭終於又拿出另一個辦法,改口說道:「區屬的企業你既不願意去,那麼你去中學教書怎麼樣?」吳老頭的這個建議倒真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需要。

不過,這是一種政治的需要!須知,1966年為了摧毀政敵,學生成了毛澤東的政治別動隊!而今新的中共官僚,上自鄧小平,下自官復原職的中共大小官吏,哪一個沒有嘗過「紅衛兵」 的拳頭?剛從別人踏著的「一隻腳」下爬起來的中共「新」當權派,沒忘記當年紅衛兵的厲害。

對待多年「傷失」理智的學生,不論是清華大學的蒯大富,北京大學的聶元梓,還是遍佈全國,成千上萬的中小學生,可不是簡單動用警察就能治服得了的。弄得不好,這些被毛澤東調教多年的造反「小將」們,一旦被毛澤東餘孽所號召,造起反來是絕不好收拾的!

能走上課堂約束學生的老師,一時的「奇缺」起來!我在鹽源時便知道,為了籌集農場子弟小學的師資,不僅從管教人員中抽人,還從就業人員中過去教過書的人(例如魏朋萬)叫去當老師。

蔡家場的幾所學校中將教師子女以「頂替」名義,請去濫竽充數登上講台的人就更多了!然而,社會風氣既已被毛澤東破壞到這種程度,將老師當作最低賤「臭老九」的遺風依舊!教師不但在待遇上低於當時社會上的其它職業,在人格上得不到起碼的尊重,他們依然受到學生任意侮罵,甚至家長可以到學校替孩子呵責老師!好像老師是他們僱傭來的保姆。

對於我個人,「老師」這個職業,卻有一層與別人所不同的隱痛!我的父母原來都是忠厚老實的「老師」,他們曾在國難當頭時為中國新文化做過貢獻,結果,父親慘死囹圄,母親遭受右派橫禍。雙親之痛使我發誓,決不重走父母的老路。報考大學,絕不填師範,出了校門再不回頭走進校門。

中共不能寬容「教書匠」,在我心裡留下的傷痕沒有癒合。想不到在落實政策的名義下,要我去接受這個我早已不願幹的工作,於是我十分果斷拒絕了吳老頭的「安置」。我的理由很簡單:「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

第一次初訪區委統戰部就這樣無果而歸了,帶著怏怏不快的心情,我回到蔡家。母親聽完我去區委落實工作的經過後卻說道:「共產黨的組織原則你是清楚的,既然統戰部的意見要你去教書,你不妨考慮一下。重慶市第二十四中學,就在蔡家,是一所規模很大的學校,有高中部、初中部,離這裡也不到一公里,隔家也近,要不你抽個時間去那所學校看看,也好作準備。」

我看著她那多年生活重負壓駝了的背,面對那張滿佈皺紋的臉,想到她好不容易盼了二十多年,才把自己唯一的孩子盼回來了,當然是盼他常伴身邊,再不離開。可是她怎麼就忘了在中共統治下為辦教育,不但使她耗盡了畢生精力,還使她飽受了二十幾年的苦難?

對她的勸告,真不知怎麼對答,只好含糊回答道:「你不是從小就叫我不要走教書這條路嗎?要不然,我再回一趟重大,按政策我該由重大落實善後處理,看看他們拿什麼主意?(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