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文学

血纪(373)

下集-第二章:落实政策的马拉松

第四节:区统战部的官架子(2)

我看了看面前这个老家伙,又联想到郑树勋。我想离开盐源时,就该听从他的吩咐,像背十字架一样,将他所需要的三十斤贡品一斤不少的从盐源带回来,也许现在我不至于在这里犯难。

可我仍书生气实足,满以为只要获得“自由”,在这个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人才”奇缺的社会中,哪有求不到职业的道理?

沉静片刻,吴老头终于又拿出另一个办法,改口说道:“区属的企业你既不愿意去,那么你去中学教书怎么样?”吴老头的这个建议倒真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不过,这是一种政治的需要!须知,1966年为了摧毁政敌,学生成了毛泽东的政治别动队!而今新的中共官僚,上自邓小平,下自官复原职的中共大小官吏,哪一个没有尝过“红卫兵” 的拳头?刚从别人踏着的“一只脚”下爬起来的中共“新”当权派,没忘记当年红卫兵的厉害。

对待多年“伤失”理智的学生,不论是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北京大学的聂元梓,还是遍布全国,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可不是简单动用警察就能治服得了的。弄得不好,这些被毛泽东调教多年的造反“小将”们,一旦被毛泽东余孽所号召,造起反来是绝不好收拾的!

能走上课堂约束学生的老师,一时的“奇缺”起来!我在盐源时便知道,为了筹集农场子弟小学的师资,不仅从管教人员中抽人,还从就业人员中过去教过书的人(例如魏朋万)叫去当老师。

蔡家场的几所学校中将教师子女以“顶替”名义,请去滥竽充数登上讲台的人就更多了!然而,社会风气既已被毛泽东破坏到这种程度,将老师当作最低贱“臭老九”的遗风依旧!教师不但在待遇上低于当时社会上的其它职业,在人格上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他们依然受到学生任意侮骂,甚至家长可以到学校替孩子呵责老师!好像老师是他们雇佣来的保姆。

对于我个人,“老师”这个职业,却有一层与别人所不同的隐痛!我的父母原来都是忠厚老实的“老师”,他们曾在国难当头时为中国新文化做过贡献,结果,父亲惨死囹圄,母亲遭受右派横祸。双亲之痛使我发誓,决不重走父母的老路。报考大学,绝不填师范,出了校门再不回头走进校门。

中共不能宽容“教书匠”,在我心里留下的伤痕没有愈合。想不到在落实政策的名义下,要我去接受这个我早已不愿干的工作,于是我十分果断拒绝了吴老头的“安置”。我的理由很简单:“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

第一次初访区委统战部就这样无果而归了,带着怏怏不快的心情,我回到蔡家。母亲听完我去区委落实工作的经过后却说道:“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你是清楚的,既然统战部的意见要你去教书,你不妨考虑一下。重庆市第二十四中学,就在蔡家,是一所规模很大的学校,有高中部、初中部,离这里也不到一公里,隔家也近,要不你抽个时间去那所学校看看,也好作准备。”

我看着她那多年生活重负压驼了的背,面对那张满布皱纹的脸,想到她好不容易盼了二十多年,才把自己唯一的孩子盼回来了,当然是盼他常伴身边,再不离开。可是她怎么就忘了在中共统治下为办教育,不但使她耗尽了毕生精力,还使她饱受了二十几年的苦难?

对她的劝告,真不知怎么对答,只好含糊回答道:“你不是从小就叫我不要走教书这条路吗?要不然,我再回一趟重大,按政策我该由重大落实善后处理,看看他们拿什么主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