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涉獵少專精 大陸「煎餅人」越來越多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5月16日訊】大陸最近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煎餅人」,指的不是賣煎餅的人,而是「什麼都一知半解的人」。一項調查顯示,有近9成的受訪者坦言,自己身邊多是一知半解的「煎餅人」,近3成的人承認自己就是「煎餅人」。專家警告,社會既需專才,也需通才,年輕人如果只做純粹「煎餅人」,可能耽誤大好青春。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所謂的「煎餅人」,就是隨著各種信息渠道的發展,許多人不再將精力專注於某一個領域,而是讓自己的關注點,淺淺地散佈在一個很大的範圍,如煎餅一樣薄而大。這樣的人就被稱為「煎餅人」。有人認為,「煎餅人」就是諺語中所說的「門門通,門門鬆」。

調查顯示,88.6%的受訪者坦言自己身邊多是「煎餅人」,27.7%的人承認自己就是「煎餅人」。這項調查共有10,024人參與,受訪者中,80後佔51.9%,70後佔25.2%;62.1%的人為已畢業大學生,15.1%的人在讀大學。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煎餅人」?54.1%的人首選「人們越來越浮躁,很少深入讀書思考」;53.9%的人認為原因是「各種信息渠道發達,獲得答案方便快捷」;46.7%的人指出源於「應試教育下培養出的學生沒有獨立和深度思考能力」;30.0%的人表示原因是「虛榮心作怪,懂得多有面子」;28.8%的人覺得原因是「社會上專才不吃香」;20.4%的人認為源於「人們愛好龐雜」。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謝遐齡認為,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煎餅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拜金主義帶來的社會浮躁。人們忙於逐利,很難沉下心來閱讀思考。同時,商業原則滲透到各個領域,在以酒為媒介的商業性交往中,人們需要更寬泛的話題來維繫關係。

「教育制度畸形也導致不少年輕人缺乏獨立和深入思考能力,成為『煎餅人』。」謝遐齡說,目前中小學還是應試教育為主,不少學生讀課外書和發展特長被稱作「不務正業」;不少大學又是「放羊」式教育,很多剛剛脫離應試束縛的學生,找不到方向,精力都被分散了。

深圳市公務員鞏固則發現,如今一些聚會快變成微博八卦播報了。「現在的年輕人很少因為興趣愛好聚在一起了,聚會基本上都是浮於表面的聊天打諢。有時為了有話說,都使出渾身解數網羅天下事,熱鬧成了一群人的孤單,有些關係也在這種浮誇的形式中疏遠了。」鞏固說。 

「人們常開玩笑說,『百度一下,你就什麼都知道了;谷歌一下,你就知道得太多了』。」上海某培訓機構職員曾柯覺得,現在網絡搜索引擎技術發達,不少人都懶得深入思考了,因為上網一搜便知「天下事」。曾柯每天都會上網看各類新聞,但他只是「知道而已,並不會深入探究,確實如薄而大的煎餅」。不過周圍同事都覺得他懂得多,喜歡和他聊天,這讓他很有自豪感和存在感。

「煎餅人」越來越多會有什麼影響?調查中,54.5%的人擔心人們思維趨簡單化,會使社會創造力減少;51.5%的人認為人們會變得越來越淺薄,不利於文化傳承;48.7%的人擔心會加重社會浮躁之風;33.1%的人擔心人們趨於淺交往;25.2%的人表示會使青年人過分沉迷流行文化。此外,也有36.3%的人認為「煎餅人」知識面廣闊,可以快速判斷各種信息。
  
一位網友擔心,現在旅遊有各種「攻略」,寫詩有寫詩軟件,即使是成功,也有勵志書來告訴你如此這般即可簡單複製。如果大家都選擇「拿來主義」,在這樣的慣性下,會不會影響社會創新?

安徽警官學院青年教師周美警告,她有一個學生在大學期間考了8張證書,卻在求職時屢屢碰壁,「很多用人單位說她『樣樣通,難免樣樣鬆』,怕她在專業領域不深入,無法勝任工作」。周美說,社會既需要專才,也需要通才,但通才也需要有專攻,如果年輕人只做純粹的「煎餅人」,很可能耽誤了大好青春。

責任編輯: 林琮文

相關新聞
創業者看過來 教你如何慎選夥伴(上)
CNN採用高科技 50職位遭裁減
中國新一代「超生游擊隊」投奔海外
慘絕人寰 文革多少教授文人不堪屈辱自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