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基本的消費態度

李佩甄

人氣 2
標籤:

買東西要小氣,但是不要為了品質而計較小錢,否則就是假節儉、真浪費。

我是在「喜歡談金錢」的家庭中成長,也一直以為每個家庭都是如此,後來才知,有些人家裡是不談錢這件事情,只要孩子開口問跟錢有關的事,大人就會說:「哎呀,你只要把書念好,不用管家裡的事。」

在我小時候,父親就不避諱談他是幾職等、月薪有多少,甚至也不會不好意思說今天跟朋友打麻將輸了多少(每次聽完都有點難過),因此我們雖然只是個小毛頭,但是大致明瞭家中的金錢概況。

不只父親會把這些收支相關的狀況告訴我們,母親、阿姨們更是一天到晚「呷好逗相報」,嘰哩呱啦討論最近哪家銀行的利率高?要把錢放在哪家銀行比較划算?放哪家銀行會吃虧等話題。

所以「金錢」在我們家從來不是迴避的話題,長輩們甚至彷彿希望我們提前了解金錢的世界,因此,從小我就被父母訓練成要懂得儲蓄,也要有「分寸」的消費。

◎ 「延遲享樂」策略

我小時候超想要一台電腦,當時電腦不像現在這麼便宜,是一大筆開銷。父親算給我聽,為了買電腦,必須排擠家中其他的支出項目才能有這筆預算,但我是要拿電腦來玩電動遊戲,這筆消費的投資報酬率不高,要我省省心。後來一直到我上了國中,他才因為我在課業上有使用電腦的需求而買給我。所以我抱到新電腦時,就好像在做夢般,高興得不得了。

父親非常了解我的心理,渴望愈久的東西,一旦得到就會非常珍惜。再加上念小學時候根本用不到電腦,頂多拿來打電動,如果他很豪氣的立刻買給我,我可能就會覺得到手太容易,而不珍惜了。

◎ 要品質,不要炫耀

父母從小給我的金錢教育就是,只有實用性的東西才是寶,不實用的東西不要買來現寶,人家只會笑你愛面子。所以小時候我們家裡幾乎看不到名牌,如果一旦被發現誰買了一件「華而不實」的東西,一定會被碎碎念這種夭壽貴的你也敢買。

不過,我們家買東西卻不是摳到底,只買流血價的便宜貨。因為若是貪便宜買的家用品沒用多久就壞掉,反而很浪費。所以家裡需要添購某樣用品時,父母寧可到有信譽的店家,在燈光明亮的商場仔細比較品質、查看商品是否粗糙,不但要有品質還要有售後服務,這樣才不需要經常出門血拚、勞民傷財,一旦用壞了,還有基本的維修與保養。

舉例來說,如果我母親要買一個鍋子,如果幾個不同鍋子的價差只差一、兩百元,她不見得會挑便宜的,而是花時間跟店員聊聊產品的功能與品質,這樣回使用時不但比較好清洗,用了也安心。

進入演藝圈前,我是不折不扣的名牌白癡,後來當了藝人因工作需要,有時會去五分埔買便宜衣服,偶爾也會買轉手率高的經典名牌包。雖然有時上節目講一些身上行頭的價格或出國血拚的戰利品,但多是為了節目需求的效果,私下的我不喜歡用價格來看很多事情,只追求平實又耐穿、耐用的東西。

◎ 當下享受天倫之樂

從小父母對我們把關最鬆的費用,就是「吃」。可是這項支出有個原則:全家人都要到齊,一起出去吃頓好的,而不是各自跟父親拿錢,然後跑去跟同學狂歡。所以小時候我們全家周末都會固定上餐廳吃飯,當時還未流行外食,但我已經比其他同學先「見過世面」,學會用刀叉切牛排、吃義大利麵、日本料理,記憶中許多美食的初體驗幾乎是跟全家人共度的。父親認為,他辛苦工作了一個禮拜,就是為了周末跟家人吃一頓特別的,這種開銷值得!

我後來想,父親這招還真高明,他知道有一天,我們三個女兒遲早都會嫁出去,所以趁還在他手掌心時,就「買」下我們跟他們一起享受美食的回憶,所以無形中我也被父親影響,成為最捨得跟家人一起吃喝玩樂的母親、妻子和女兒。

◎佩甄真心話
花錢花得巧,就是懂得過好生活。@

摘自 《女人就要會理財過好日》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澆水時若犯這個常見錯誤 草皮上會狂長青苔
起司保存關鍵點一次看 出現黴菌這樣處理
如何延長草莓的存放時間? 專家教你幾招
專家談7個花錢「規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