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中國站在十字路口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三十年來,中共官方稱經濟增長每年大約10%。中國似乎在全球經濟風暴當中滑行。但是許多經濟學家—包括中國和外國—認為中國經濟模式不再行得通。《華盛頓郵報》11月24日評論說,沒有一個新的模式替代,中國將有一天面臨增長的崩潰甚至更糟糕的局面。這個結果對於中國的國內穩定和全球經濟都有巨大的影響。

投資出口型經濟模式 積弊重重

《華盛頓郵報》評論說,中國的經濟模式強調投資和出口導向型增長而不是消費。這個模式長期以來似乎成功。但是現在,它們成為問題。

最容易的科技已經被吸納。經濟越來越需要通過創新來製造增長。下一步,主要的出口市場—美國和歐洲—已經削弱。需求在減緩,對於中國貿易做法的不公平做法的抵制在變得強硬。在2012年,中國的經常賬戶盈餘僅僅是GDP的2%。並且,許多的私人和公共投資是通過債務融資並且似乎是浪費的。基礎設施(道路和橋樑)可能過度興建。工業也是如此。

「中國的高度投資水平已經導致許多行業的產能過剩,包括鋼鐵製造,造船業和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報告說。

北京大學經濟學家佩提斯(Michael Pettis)在他的著作《避免倒塌》當中說,注定今天模式的是債務積累。在未來某個時刻,一些借款人—國營公司,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將不會還錢,銀行將急劇縮減借貸。投資支出將大幅下挫。在紙面上,解決方案是顯然的:轉向消費型經濟。實際上,它不是那麼容易。

國民消費比例太低

《華盛頓郵報》評論說,投資支出在中國是佔據如此主導的地位,以至於消費—食品,衣服,汽車等個人商品的家庭支出—在2012年僅僅佔據GDP的36%。相比之下,消費份額佔據美國經濟的69%。

由於虛弱的工會和充足的工人,薪資增長,儘管幅度較大,仍然落後於整體經濟增長。政府對銀行儲蓄的利率封頂懲罰儲戶—減少了他們的收入並推動他們儲存更多以抵消低利率。雖然儲蓄利率受到壓制,但銀行提供廉價的貸款給工業,推動更多的投資。最後,為了提升出口和阻遏進口,中國的人民幣貶值。

就像日本在它的繁榮年代,中國太執著於投資和出口。扭曲造成自食其果。考慮一下房地產。由於當局拒絕給予足夠的儲蓄回報,許多中國人投資房地產,驅動價格飆升,促使過度建設和泡沫的擔憂。

三中全會的改革沒有人期待

《華盛頓郵報》評論說,中國站在十字路口。快速的經濟增長支撐著政權的所謂合法性。但是快速增長受到威脅。中共領導人承認這個問題。三中全會放鬆了一胎化政策,並提供農民對土地更多的處置權。

「公報最明顯的莫過於,市場力量在分配資源方面將開始發揮『決定性作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說。他的著作《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維持中國的經濟增長》也發現,傳統的經濟模式過時了。從字面上看,公報暗示中共將很快放開利率管制,浮動匯率,結束能源補貼和遏制國有企業。但是沒有人期待它們發生,許多政策建議是模糊的。

中國的未來陰雲密佈

《華盛頓郵報》評論說,這裡是一個兩難境地:老的模式可能不可持續,但是換到一個新的模式可能是痛苦的。更高的利率可能讓一些依賴於廉價信貸的企業破產。重估人民幣可能讓一些出口公司關門。更強的消費可能不會立即填補空白。自然的,那些受益於現狀的人將奮力維護它。

這定義了中國的困境。在2012年,它的經濟增長了7.7%。如果有好的政策,拉迪認為,類似的事情可以繼續。佩提斯則更加悲觀。他認為最好的情況是,增長將平均為3%到4%。這比起美國高不了多少。中國的未來越來越陰雲密佈。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BBC:李克強發出中國經濟政策走向最新信號
滬深兩市股票大跌 三中全會開幕
路透社:中國通膨達到八個月來最高
福布斯:中國經濟病入膏肓 難有實質性改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