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黑色星期五商品打折的秘密

人氣 2

【大紀元2013年11月27日訊】( 大紀元記者馬穎慧編譯報導) 隨著黑色星期五的到來,美國各大商場滿眼都是打折信息, 但《華爾街日報》近日撰文說, 黑色星期五的打折,往往是零售商精心設計的一個勾起顧客購買慾的幻象。

人們普遍認為,零售商往往只對那些他們認為不好出售的商品打折,並且折扣會給商店的盈利造成不利的影響。其實,黑色星期五的打折顯然不是這麼簡單。一個跟蹤網上優惠券的網路公司 Savings.com網站發現,在2009年至2012年之間,美國31家大百貨商店和服裝零售商的特價商品增加了63%,而平均打折量則從 2009年的25% 上升為2012年的36%。而根據輝盛調查公司(FactSet)的數據,同一時期,這些零售商們所掙得的毛利率(銷售價與成本價之間的差值)卻持平於27.9%,節假日的打折對於商店的銷售基本上就沒有甚麼影響,例如2012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為 27 %,比2012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28% 只有稍許下降。

麥格理證券研究公司(Macquarie Equities Research)的鄧恩(Liz Dunn)表示,商店的毛利率非常穩定,「因為店家將打折已經算入產品的價格中了。特別是在類似於今年這種,節假日銷售尚未開始,類似於百思買,沃爾瑪,梅西等零售商們就已經感到競爭壓力的時期,這種打折風更是愈演愈烈。大商家們都在警告,認為商場之間的特價產品將損害商場的毛利率(商場從銷售價與成本價中賺得差值),但是其實這種情況只有在這些店的連鎖店瘋狂爭奪客戶,或者由於庫存過多,需要大幅打折時方會發生。而大多數情況,都是零售商將商品設定一個非常高昂的原價,而打折之後的價格方為零售商本意出售的價格,這種價格往往讓零售商在打折之後仍有利可圖,並且仍高於商品的成本價格。」

不過,按照美國法律,如果零售商沒有按照自己設定的原價出售產品,可能會遇到法律問題。所以很多零售商都會按照原價出售數件商品,然後再陸續打折。例如,供應商以每件14.5美元的價格將一批毛衣銷售給零售商,但是提供的建議價格(產品的原價)為每件50美元,零售商於是以原價出售數件毛衣,然後第一次打折為每件44.49 美元,而最後在黑色星期五,則以最後的折扣價每件21.99美元出售,這樣這款毛衣的平均零售價格為每件28美元,零售商從中贏得的毛利率則為 45%。

例如,亞馬遜公司在其2013年節日禮品指南上以1,799.99 美元的原價,45% 折扣,出售三星的一款60 吋高清晰度電視,但根據易趣(eBay)的價格跟蹤公司Decide.com顯示,該品牌電視在幾個月以來都沒有按照那種原價出售過。在過去八個月中,該款電視的最高售價為1,297.85 美元,而在今年10月份,其售價則為997.99 美元,正是亞馬遜公司現在打折之後的售價。

市場價格跟蹤公司(Market Track LLC)對2012年11 月1, 743 種商品的網上價格進行跟蹤調查,他們發現,其中佔1/5 比例的366 種商品,在感恩節前的數週平均上漲了8%,而這些商品到黑色星期五時都會打折,其中玩具在黑色星期五前價格上漲得最快,上漲了23%。

據悉,這種零售商既列出高額的原價,又展示打折價的銷售技巧,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量出現過,由於零售店之間競爭激烈,零售商們為了招徠顧客而想出來的招數。

不過現在零售業仍受制於這種技巧,因為他們發現,如果不打折就無法吸引客戶。例如,一位正在紐約的梅西百貨採購的44 歲的托雷斯(Lourdes Torress)就表示:「不看到40% 打折信息,就激不起我購買的慾望。」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黑色星期五大搶購提前開打 網購成時尚
守護感恩節傳統 美國四州禁止商家當晚營業
桑迪陰影尚存 美東黑色星期五暗淡
感恩節話感恩 培養孩子擁有感恩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