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指導種蘆筍 峇里人轉運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5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30日專電)中華民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農技團技師蘇天集3年前赴印尼峇里島教導當地農民種植蘆筍,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改善生計,重拾身為農民的驕傲。

「雅加達郵報」(Jakarta Post)今天刊登這個故事。培拉佳村(Pelaga)擁有肥沃土壤及豐沛雨量,不過,當地農民習慣種植樹薯、玉米和咖啡等傳統作物,只能帶給他們每月最多10美元的淨收入。迫於生計,有些農民只好出售田地給別墅業者。

最近培拉佳村農民售地求生存的情形幾乎消失了,原因就是蘇天集把蘆筍栽種引進當地,讓農民有錢賺。

蘇天集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他在評估培拉佳村農作條件、農民收益及市場導向後,決定帶領當地農民種植高附加價值的蘆筍。

他說,以同樣大小的農地而言,當地農民過去種植樹薯、玉米,每年最多只能掙得10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3,053元);改種蘆筍後,1年收成3次,收入增加至1,200萬至1,50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3萬6,000元至4萬6,000元)。

談到改變當地農民耕作的方式,蘇天集說,最困難的地方是要扭轉他們的觀念,當地農民過去都是作物種了就不管,也不在意後續的照顧,他可是長久苦口婆心,才灌輸他們正確的農耕觀念。

幾年下來,培拉佳村現在已經成為峇里島的高級蘆筍產地,頂級的蘆筍1公斤可以賣到5美元。

當地農民卡圖特(Ketut)說,他種植的蘆筍都賣到超級市場、餐廳,甚至是雅加達,培拉佳村人如今不再視自己為低下的公民了。

「耕種是最棒的工作」,卡圖特說,培拉佳村民過去常遠離家鄉去外地工作,不看好務農的前途,如今這裡的村民認為在故鄉耕作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那些離鄉背井的村民現在也陸續返鄉加入耕作行列。

從沒電、沒水的偏鄉孤軍奮戰到今天的成果,最讓蘇天集欣慰的是,培拉佳村民透過種植蘆筍重建身為農民的驕傲;更讓他感動的是,當地農民都知道這是來自台灣的技術和友誼,當地人講起台灣無不豎起大拇指,感謝台灣的幫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