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

訓練學生做他自己的老師

【大紀元2013年07月20日訊】在學習音樂的初始,學生們大多會將老師的話當成一道聖旨來聽從,被動的等待下一個學習指令。但音樂學習是一個需要不斷自我練習的過程,老師不可能隨時在身邊給予指導,因此一開始幫學生培養自我練習的好習慣,減輕學生們的依賴心理,即是關鍵的一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技巧的熟練,老師也該訓練學生擁有自己的思考及批判的能力,最終訓練學生成為他自己的老師。

教導學生就像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樣,過程是相似的。最初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及態度,從手型、口型、指法、力度、動作、詮釋方式、風格的選擇、音樂及作曲家的背景和相關的事物作聯結等等,再適度的解說原由,幫助學生更能理解老師的想法,及為何選擇使用此方式之原因和好處等等。當然老師要多給予不同方式使用的選擇性及告知優缺點,以增加學生的理解和融會貫通的能力。

此外,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時的附上參考資料的出處、相關書籍或網路可查詢的資料來源等等,這些都是老師經驗與知識的累積,學生應好好應用。

等到學生建立起良好的練習態度及正確的觀念,基礎習慣慢慢養成之後,便可漸漸以抽絲剝繭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以所學過的基礎做根基,帶領學生進入思考的領域中。過程中不斷以四個W(Why, What, When , Where)和一個H(How)來帶動學生做批判性的思考,最終目的是要他們融會貫通並且懂得自我判斷,學習過程不再被動,慢慢可在想法與做法上獨立,師生之間可漸漸形成一種交流互動的狀態,而不是只有被動的學習。如此,學生自己練習時也比較不會因老師不在身邊而慌張與無所適從。

錄影和錄音,這兩種方式是老師不在身邊時最好的自我教導與審視的方法。藉由不斷的錄影和錄音來消除個人練習的障礙及缺點,慢慢的自我精進,效果將是非常顯著的。

訓練學生在自我練習時當自己的老師,並不容易,因為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謀事在天,成事在人」,老師盡力引導了,接下去得學生去實踐才行。畢竟這牽涉到學生是否有用心聽、用心記及用心練並落實它,因為「用心」才是最為重要的。

教導學生就如帶孩子,總要慢慢放手讓他學習獨立。學音樂也是一樣,家長與老師需要為那一天的到來攜手做準備,當那天來臨時,我們將會為孩子們的獨立飛翔而感到驕傲與欣慰!

◆ 作者沈亮寬來自臺灣,Nyack college講師。專業長笛演奏,並有24年教學經驗。2007年取得皇后學院音樂教育文憑,2007取得紐約州教育證照,1998年紐約大學音樂演奏碩士。曾獲紐約器樂傑出成就獎、西方凱斯儲備大學甘迺迪音樂創意獎、臺灣長笛演奏成人組冠軍。

(責任編輯:索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