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音樂教育】

音樂開始與結束的留白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5月04日訊】許多學生在音樂演奏開始前,往往耐不住性子就急忙的開始;或演奏完一曲時,就急忙的將手中的樂器放下,好像多停留一秒鐘都覺得多餘。然而,從這一小小動作可以看到學生對待樂曲的態度,並且透露其音樂老師的教學品質。

姑且不管演奏過程之水準如何,音樂該如何開始及收尾並給予留白的空間,是許多學音樂的學生應該學習的,畢竟一個人如何對待一首曲子的態度,除了自我本身對音樂的理解與涵養外,也間接反映出老師教學嚴謹或鬆散的態度。學生對於許多音樂上的表現及禮儀常常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此時老師若沒能適時教導或提醒,就算這位學生的技巧及音樂性的造詣很高,也只能算是完成了演奏過程的一半而已。而為什麼音樂演奏過程需要留白呢?這留白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音樂開始的留白——聆聽準備

「留白」是中國傳統繪畫技法之一,而音樂上的「留白」有著更多的用途。我們所熟知對「留白」的理解應是指音樂、音響上的沉默。然而休止符的作用、音樂上的感性及意境的認知、分句或分段等等,都可屬於「留白」的一種,而在此我只針對音樂的開始與結束做探討。

音樂演出開始前,時常會看到演奏者集中思考的情景,若現場觀眾仍然嘈雜,演奏者會將雙手收回或呈現放鬆狀態來等待吵雜聲響趨於安靜才得以開始,因為演奏者希望自己及演奏受到尊重的對待。當演奏者在沉思時,大部分時候會在腦中打著拍子、想著音樂或調整呼吸,抑或只是簡單的放空及放鬆,不論當時演奏者心想的事物為何,他們會慢慢的帶動時間、帶動聽眾做充分的聆聽準備,讓聽眾能放鬆且專心的來欣賞他們的表演。其實這種留白的過程,表演早已開始,演奏者與聽眾的互動及呼吸,在那一瞬間已啟動。而這是一種相互的尊重也是一種禮貌之回應的開始。如果演奏者不幫聽眾的情緒做準備而隨便開始,聽眾進入音樂中的情境和集中精神的程度也會不盡理想。

演奏結束的留白——情境延伸

同理,樂曲演奏結束的留白亦有相同的作用。當一曲結束時,演奏者應把音樂的情境繼續延伸,而不是快速或隨便的將手或手中樂器放下。縱使音符不再繼續,大部分停止後的音樂仍還有其聲響及意境在,而且需要演奏者將音樂後面的聲音做延續,除非音樂的結尾是快速有力的切斷式收尾,否則意境的延伸及情景的沉澱和蘊釀是必須的,這也是讓聽眾能有一個聽覺上完滿的結束。

草率的收尾,聽眾心理沒受到該有的準備,感覺會很糟糕,就像煮了一鍋香味撲鼻的白米飯,一掀鍋卻發現有顆破壞一切的老鼠屎一般令人倒胃。

失去了「留白」,音樂不再優美

音樂的開始與結束,「留白」絕對是一種學問,它能體現出一位演奏者是否對音樂有著深刻的整體感受,且更明白的表現出一個人對音樂的涵養、尊重及教師的教導是否具有整體和完整性。

「留白」除了使音樂更有彈性及變化,「留白」也留給了聽眾思考的空間。這是音樂與聽眾的交談,因此抑揚頓挫更顯重要,而「留白」還是一種意境及情緒的延伸,如果音樂中沒有「留白」,音樂將失去與聽眾互動的能力,失去了「留白」,音樂便不再具有美好動人的美感與意境。

◆ 本文作者沈亮寬來自臺灣,Nyack college講師。專業長笛演奏,並有24年教學經驗。2007年取得皇后學院音樂教育文憑,2007取得紐約州教育證照,1998年紐約大學音樂演奏碩士。曾獲紐約器樂傑出成就獎、西方凱斯儲備大學甘迺迪音樂創意獎、臺灣長笛演奏成人組冠軍。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