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藍卡引入一年 近八百中國人領證

人氣 60

【大紀元2013年08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子謙德國報導)德國於一年前引入了「藍卡」技術移民制度,政經各界夢想著此舉能夠吸引大量國外的技術人才,填補勞動力市場的專業人才缺口。到目前為止,共有約9,000名外國專業人士拿到了藍卡。其中最多的是來自印度的人才,將近2,000人;有775位中國人符合條件也拿到了藍卡,是第二大獲得藍卡的族裔;排在第三位的是來自俄羅斯的專業人才,人數約為600人。當然,與總移民數相比,藍卡移民還只佔一小部份,各界依然在期待著高技術移民蜂擁而來的場景能夠夢想成真。

技術移民9,000人 還是太少!

根據聯邦移民和難民部(BAMF)的數據,2012年8月1日到今年6月底總共有8,879名歐盟以外的外國專業人才拿到了藍卡,其中僅2,536人是新遷入德國的,其餘大部份是已經在德國學習或工作的外國人。作為比較,去年德國的移民總數超過100萬。

儘管藍卡發放總數超過了聯邦政府一年前推出新法規時的預期,但各界批評新法規的效果還是太小。對此,聯邦勞工部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認為並不能據此下結論說新政策是失敗的,因為新法規讓德國高校的外國畢業生在德國找工作更加容易,不管人才來自德國內外,都保證了德國專業人才的供應。一年前生效的新法規允許在德畢業的外國留學生有18個月的時間在德國找工作,也使外國學生留德工作更加容易。

工資門檻4.6萬 還是太高?

根據2012年8月1日生效的藍卡制度,受過高等教育的外國人只要出示年薪超過46,400歐元的工作合同,就可獲得4年的居留和工作許可。至少工作33個月之後,如果繼續留下來工作,就可以獲得永久居留(Niederlassungserlaubnis)。對於嚴重缺人的職業,如醫生、工程師、軟件專家等,年薪下限甚至降到36,192歐元。在引入藍卡制度以前,引進高技術人才的年薪下限為6.6萬歐元。勞動力市場和職業研究所(IAB)的Herbert Bruecker批評說,新法規的收入門檻還是太高,德國一名年輕大學生在畢業後的年收入約3.5萬歐元,藍卡制度應該按照這個水平制定下限。

勞動力市場缺口巨大

勞動力市場和職業研究所估計,到2035年,德國可工作人數將縮減1,100萬,單單通過鼓勵婦女和老人參加工作並不能填補這個巨大的缺口。除了提高本國居民的工作能力外,必須依靠移民來保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即使每年有20萬人移民德國並待下來,到2035年還是會有超過500萬的缺口;如果每年淨移民30萬,這個缺口可縮小到300萬。

每年30萬移民,這個數量級長期看來還是個幻想。世紀之交後,前10年平均每年的移民數約10萬,有幾年甚至移出的比移入的人還多。在南歐金融危機及允許東歐人自由遷徙以來,移民數量明顯增加,2012年淨移民數達到36.9萬人,為90年代以來最高值。但專家警告,一旦南歐國家危機好轉,德國將喪失作為移民目地國的吸引力,中期來說,還是得依靠歐盟以外國家的移民。

心態轉變還沒到位

工作前景研究所主席Klaus Zimmermann認為,目前適用的法規還有大量細節性的規定、期限、和限制性條款,他認為應該減少官僚化的規定,更加強有力地吸引歐洲以外的高技術人才到德國工作。

作為德國經濟界的代表,德國工商協會(DIHK)主席Eric Schweitzer稱讚藍卡的引入開啟了重要的進程,但技術移民的障礙還是很多。他認為德國要成為對於外國專業人才有吸引力的工作地點,需要值得信賴的歡迎文化,讓新公民很快從「外來人」變得有歸宿感。他認為外國人事務局在過去40年間的主要任務是控製對外國應聘者的招募,而他們現在應該把自己的心態轉變成Willkommenszentrum(德文「歡迎中心」),甚至最好能變成Welcome Center(英文「歡迎中心」),因為對於很多高技術人才來說,德語是第一道坎兒。

德國融入與移民基金會專家委員會主席Christine Langenfeld認為,還需要到國外積極宣傳新法規。企業也需轉變思維,積極地到德國甚至歐盟之外去招募人才。工作前景研究所和自民黨提出學習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經驗,針對國際應聘者引入透明的積分系統,綜合考慮應聘者的特殊技能、職業經歷、語言知識及年齡等。工作前景研究所甚至提議,將所有的程序和職責範圍都綁到一個單獨的移民及融入部去。

更多德國資訊請點擊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www.dajiyuan.eu

(責任編輯:趙敏)

相關新聞
甚麼人可加入德國籍?
德國漢堡市長寫信 誠邀外國人入籍
德國法律:甚麼人可以入籍?(一)
德國法律:甚麼人可以入籍?(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