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名人烹調記憶 做一道難忘的家常菜

開平「主廚之家」教學餐廳「忠於原味」,做出傳主提供的記憶食譜

人氣: 26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5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跟著臺灣名人尋找記憶深處最難忘的一道菜,在一道又一道的菜餚間,看見他們的成長史與鄉愁,還有對逝去歲月、對人與事的遺憾、想念與感恩。

《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新書發表會,日前在臺北的開平主廚之家中餐廳舉辦,開平師傅帶著學生依書中10位名人包括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光國等的記憶食譜,還原他們的家常菜與傳家滋味,開平學生代表鄭婷恩也以凝聚三代親情的蛋酥滷白菜,訴說思念的味道,大家圍爐共食一道道家常菜,並重溫料理背後真實而動人的故事。

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的芋頭鴨。(鍾元/大紀元)

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的芋頭鴨

濃郁的芋頭鴨,是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的媽媽,用來撫慰幼時在父親高壓管教下受傷頻頻的兒子的心,媽媽夏馮良杜女士日前103歲高齡辭世,這道傳家菜故事成為母子深情永恆的紀念。

夏惠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能理解父親並不是不愛他,而是父親愛得很累。他40歲時決定和父親和解,開始提倡「愛要流動,愛的不累」。他回到父親創辦的學校,在母親辛勤的基礎上,開創了不一樣的教育體系──開平餐飲學校。

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光國的南瓜麵疙瘩。(鍾元/大紀元)

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光國的南瓜麵疙瘩

總統府國策顧問、臺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的父親黃子正原來是臺灣醫生,當時東北是臺灣人的冒險天堂,黃子正在東北擔任溥儀皇帝的「御醫」,1945年日本戰敗,黃子正再沒回到家中。黃光國的母親黃洪瓊音到處託人打聽丈夫的下落,但了無音訊。1946年她拖著3個孩子,隨著郭松根醫師的家族搭火車到天津,1947年共軍兵臨城下,她才搭船回到臺灣。

黃光國身分證背面出生地欄寫著「長春」,他的「東北菜」記憶,是母親調和臺灣口味的南瓜麵疙瘩,材料是南瓜50克、麵粉50克、鹽、蝦米、香菇、肉絲、蔥花、香油、油蔥少許。作法為:1、南瓜削皮洗淨,切成1公分厚的片狀。2、麵粉用溫熱水和成麵糊,備用。

3、熱油鍋,煸炒蝦米、香菇至出香味,放入南瓜炒軟。4、放入水燒開後,把麵糊細細倒入湯中,製作麵疙瘩。5、麵疙瘩不宜多煮,調味時加入鹽、蔥花、香油與油蔥。6、起鍋前放入肉絲,少許鹽調味即可。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的烘雞。(鍾元/大紀元)

家常菜訴說著獨一無二的家之味

《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書中,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的烘雞,有大弟媳美花與她同命相惜的家族故事;麗豐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陳志鴻的雞卷;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的豆豉排骨;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的三鮮炒蛋。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的豆豉排骨。(鍾元/大紀元)

新書中還有明華園當家台柱孫翠鳳的鍋粑;編舞家布拉瑞揚的野菜稀飯;伊日美學生活總經理黃禹銘的虎皮蛋;而對旅居臺灣18年的《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義大利籍攝影師安培淂來說,「提拉米蘇」是媽媽教會他如何疼惜女人的人間美味。

開平餐飲學校學生代表鄭婷恩也以凝聚三代親情的蛋酥滷白菜,訴說思念的味道,大家圍爐共食一道道家常菜,並重溫料理背後真實而動人的故事。(鍾元/大紀元)

此外,開平餐飲學校一年級女生鄭婷恩的家常菜料理故事,訴說當廚師的爸爸「想媽媽的時候」,就會進廚房做滷白菜,她在爸爸安靜做菜的背影,看到他對已逝母親的懷念,現在自己也走上餐飲路,開始學做這道在阿嬤在世時、過年,都會做來加菜的滷白菜,想要傳承這份屬於祖孫三人的思念和味道。

《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新書發表會,日前在臺北的開平主廚之家中餐廳舉辦,作者郭怡青(左起)、作者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須文蔚、麗豐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陳志鴻、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光國、開平餐飲學校校長馬嘉延、開平餐飲學校學生代表鄭婷恩拿著新書合影留念。(鍾元/大紀元)

以圍爐宴形式進行的新書發表會上,有七道菜色出自書中傳主的傳家菜,開平「主廚之家」教學餐廳彭瑞騰師傅帶著學生,依傳主提供的記憶食譜製作,試做過程中也發現真實的狀況與傳主的味蕾記憶有差距,開平團隊秉持廚師「忠於原味」的守則,不斷調整、力求呈現傳主記憶中的味道,例如「芋頭鴨」就經過18次以上的試作,還原出夏惠汶睽違四十年的難忘滋味。

責任編輯:高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