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發生第二次企業債券違約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國官媒週二報導說,一家小型建築材料公司未能支付價值1800萬元的債券利息,這標誌著幾週內中國發生第二次國內債券違約。最新的違約消息凸顯了中國日益增加的信貸風險擔憂,它部份是由經濟放緩的跡象點燃,特別是房地產領域。

路透社:債券違約 擔保公司拒絕賠付

路透社4月1日報導說,徐州中森通浩新型板材有限公司未能支付3月28日到期的高收益債券利息。按照票面利率10%計算,拖欠利息價值1800萬元。

徐州中森的違約將是中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的第一個案例。這個市場於2012年六月份建立,以擴大小型私營企業的融資渠道。

此次違約發生在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公司未能支付債券利息之後。

超日的違約被視為中國市場的標誌性事件,打破了人們持有的即使高收益債務也帶有隱性政府擔保的假設。

在超日違約之後,李克強總理警告中國經濟面臨「嚴重挑戰」並且進一步違約將難以避免,暗示政府已經更加不願意介入支持失敗的企業。

半導體,軟件,和商品公司是最具違約風險的企業。

徐州中森是中森通浩的子公司,其業務包括建築材料,房地產和物流。隨著房地產市場和廣泛經濟的放緩,鋼鐵,銅和其他基礎材料價格最近下降。

徐州中森的債券被中海信達擔保有限公司擔保,但是它拒絕賠付,說擔保是由它的地方辦公室簽署而沒有經過總部批准。

《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說,中海信達有足夠的資金來履行擔保。

徐州中森也訴諸於從影子銀行借錢來籌集資金,凸顯小型私營企業面臨的財務困難。

紐約時報:垃圾債券違約是增長放緩的跡象

《紐約時報》報導說,就在經歷了國內企業債券市場的第一次違約之後幾週,中國國內垃圾債券新興市場又發生了它的第一次違約。這是一個新的跡象顯示,中國放緩的經濟增長在對該國的公司和投資者造成真實的疼痛。

兩年前,中國建立了它的國內高收益債券市場,以為中小型企業打開新的融資渠道。自從那之後,幾十家公司通過私募方式出售債券給當地投資者。這樣的債券,常常被稱為垃圾,因為出售它們的公司的信用狀況不佳,因此支付更高的收益率以彌補投資者承擔的更大風險。

徐州中森的違約是在不到一個月裡,規模達8.5萬億元的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發生的第二次違約。三月七日,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公司未能支付8980萬元到期的利息。

也是上個月,浙江興潤房地產公司在無法償還逾35億元債務之後崩潰。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減緩到它十年來最緩慢的步伐,這些新的企業緊張的跡象在浮現。週二,兩份調查顯示,中國製造業領域繼續掙扎在產出疲弱當中。

彭博社:隱性政府擔保逐漸解除

彭博社報導說,建信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詹姆斯•趙表示,「我們將看到許多中國信貸產品的隱性政府擔保逐漸解除。」 「未來將混雜著違約案例和公司太大以至於難以倒閉的糾結的案例。」

違約發生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冷卻的時候。決策者已經設定了今年的增長目標是7.5%。它將是1990年以來最緩慢的步伐。

「隨著宏觀經濟狀況變弱,信貸風險今年將增加的機率很高。」瑞穗證券分析師李雷說。「小公司的違約可以被視為境內債券市場一種必要的和健康的發展階段。」

自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債務是資產兩倍的中國企業數量飆升,暗示更多違約將可能到來。上市非金融公司當中債務-資產比例超過200%的公司數目比2007年飆升57%。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美債券違約率高漲 162企業倒債風險高
台灣工銀證債券違約案  凸顯金融業內控重要性
7000億高風險垃圾債券到期 2012年或大爆違約潮
投資等級債違約少 報酬穩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