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從農家子弟到臺大副校長 陳良基創新人生

人氣: 21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良基是雲林縣農家子弟出身,以自己的故事書寫《創新人生》,5日舉行新書發表會貴賓雲集。陳良基兩度獲頒臺灣教育部「國家講座」的最高榮譽,是臺灣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也是學界裡最負盛名的「技轉王」,曾經手近百件技術移轉,並協助兩家新創公司上市。

農家的孩子陳良基

陳良基在書中提到,一開始他覺得下田很辛苦,像是稻子收割時,用手和鐮刀採收,難免會被銳利的刀鋒割傷、流血,但他知道這是身為農家子弟本來就要學習、磨練的功課,所以也沒什麼好抱怨的。農村的工作季節分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個階段都必須付出汗水和辛勞,才有可能看到結實纍纍的豐收畫面。

他說,酷熱的夏天,在農田裡工作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事。他從種田中學會要先盡力做好自己該盡的本分,再來「盡人事,聽天命。」倘若最後事情的結果真的不如預期,也不要自怨自艾,只要確實努力過,也就問心無愧,要趕快收拾心情,準備下一季的耕種。

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良基是雲林縣農家子弟出身,以自己的故事書寫《創新人生》。5日新書發表會上貴賓雲集,陳良基的家人及學生們也都到場支持。(鍾元/大紀元)

鬼門關口的血管瘤手術

「從我有意識開始,背上就長了一個雞蛋大小的血管瘤。」陳良基小學五年級體力已可以承擔手術的風險,也有了動手術的心理準備。手術前一天,陳良基的爸爸特地帶他去看電影,「內容是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大魔神,他會不時發作、操控人的行為,如果沒有正面思考,就會讓大魔神控制住自己的內心和意志。」

看完電影後,他的感想是:「人的內心有正反兩面,如果多加強正面思考的力量,那麼,人生就會不一樣。」血管瘤手術進行了將近5個小時,醫師慢慢地把他的背部脊椎和血管瘤之間的微血管切斷,聽說這個動作如果處理不好,傷到中樞神經,會有癱瘓的風險。陳良基撐到最後一個小時,感覺就快沒有體力了!後來被全身麻醉昏迷過去,等到他醒來手術已經順利完成。

養成書寫的習慣

陳良基說,國中時的國文老師是他的貴人之一,她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培養了他獨立思考和寫作的能力。15歲他從雲林鄉下北上念建中,走在繁華的臺北街頭,有種「何處是兒家」的感慨。不過總得闖出一點名堂,才不辜負鄉親父老期待的強烈信念,也逼著他一路向前衝。就讀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碩士班期間,陳良基遇見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張俊彥教授,帶給他一生受用無窮的啟發。

張教授告訴學生們:「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引燃了陳良基的研究熱情,想要做出世界首屈一指的研究。1986年獲得成大電機博士,為臺灣CAD領域第一位本土博士後,他懷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企圖心,在科技產業和教育領域中,努力貢獻一己之力。

在擔任臺大電子所所長、工研院電子所所長時,他常寫信給同仁;在國家實驗研究院任職院長的16個月期間,更每週寫一封信給同仁,還被稱為文青院長。「我喜歡寫信是因為文字可以幫助我沈澱內心的想法;透過文字的書寫,會讓自己的邏輯更清楚、條理更分明。」

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良基與夫人合影。(鍾元/大紀元)

陳良基發表超過420篇論文,擁有美國21項專利

他1988年起開始在臺大電機系任教,全心投入數位訊號處理器及系統設計的研究,並持續專注在數位影像和視訊IC相關技術的研發。迄今已經發表超過420篇論文,擁有美國21項專利,並擔任國際著名期刊的審查委員、國際技術委員會的主席,以及榮獲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IEEE Circuits and Aystems Society 傑出講座的殊榮。

陳良基曾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過,他們的研發團隊成功生產影像電話,在那一年的期間,他看到很多好的研究可以被落實,變成真正的產品,讓社會大眾所使用。當時,他立下了心願,以後有機會的話,一定要扶植臺灣的廠商站起來,做出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的產品!

臺灣的「技轉王」

因為他的研發成果技術移轉權利金超過新台幣五千萬元,並有近百件技術移轉,及技術協助兩家新創公司成功上市,所指導的學生也成為企業爭相聘用的搶手人才,陳良基被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稱為「技轉王」。當美國紐約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全球對於安全監控設備的需求愈來愈重視;他和學生研發的數位安全監控系統也開始受到國際矚目,逐漸能將技術推廣出去。

陳良基重視把技術根留臺灣,他的團隊是全世界最早把H.264晶片研發出來的團隊,韓國的一些大公司,很希望他們能夠把研發的成果,透過技術移轉的方式,授權讓他們使用,但他們沒有同意。直到現在,不少國家的數位相機、手機,很多都還是臺灣廠商設計、製造、代工生產的,臺灣廠商在數位多媒體這個領域,始終居於全球的領導地位。

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良基與家人合影。(鍾元/大紀元)

「技轉王」陳良基曾創設臺灣國科會晶片實作中心、臺灣積體電路設計學會、臺灣全國系統晶片教育改進聯盟、創立臺大Intel創新研究中心、臺大系統晶片研究中心、產學聯盟、臺大創新競賽、臺大創新創業學程、臺大創聯會、推動國內創新創業風潮、成立「臺大車庫(NTU Garage)」、創立臺大天使俱樂部;近幾年他積極投入推動校園創新創業學程及相關活動,成為創新創業的科技志工。

陳良基陸續擔任各種職位的主管,帶過的幾個團隊,往往都能夠在短時間內脫胎換骨,成為高績效、能創新、有活力的團隊。他說,把「農耕式教育」看長不看短的理念帶到職場,強調「平衡的生活,人性的管理」,讓團隊看清楚創造價值、創造意義的人生目標,使同仁們在工作上更積極、更有熱情。

臺大校長楊泮池為新書寫序提到,2013年他出任臺大校長一職後,積極延攬陳良基教授回臺大,他也本著培育英才的理念,放棄在外的發展與機會,接下學術副校長的重責大任。創新的動力促使他回到校園裡,培育更多具有競爭力的下一代,一起為提升臺大卓越研究、創意教學而努力!

跳脫自己的「舒適圈」

身處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界,陳良基秉持農家子弟腳踏實地的精神,鼓勵年輕人跳脫自己的「舒適圈」,人如果在同一個環境待太久,往往會愈來愈自我設限,不敢離開熟悉的環境,跨進陌生或未知的領域,如果我們能走出自己的象牙塔,多和他人交流、學習,透過與其他人的討論切磋,就可以消除對未知的恐懼。

陳良基對自己的期許是「良師興國」,希望學生們在離開他的課堂、實驗室之後,都能成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說,在科技界待久了,深知面對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只有不停的創新,才有真正的立足之地。他期待更多的年輕人,不要再抱怨社會大環境不好、沒有充足的資源,就讓我們不停地跨越極限,不斷的創新,而美好的未來將在前方等待著。

《創新的人生》新書發表會貴賓雲集,包括鈺創科技董事長暨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訊連科技董事長黃肇雄、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及《數位時代》社長陳素蘭、美商杰納科技董事長王震華等均出席,陳良基的家人及學生們也都到場支持。

責任編輯:李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