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特展 揭明朝盛世宦官秘辛

人氣 74

【大紀元2014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熙編譯報導)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即將於今年9月推出以中國為主題的「明:盛世皇朝50年」大規模特殊展覽。特展中除了有琳琅滿目的明朝皇室文物外,亦揭示了明代宦官收藏的宮廷珍寶,其背後所泣訴的宮廷秘辛。

中國古物受歡迎 大英再辦明盛世特展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歷年來創下最多觀展人潮的兩次大展,分別是1972年舉辦的「圖坦卡蒙寶藏」特展,吸引了165萬人次參觀,成了大英博物館歷史上最多人觀賞的展覽;觀展人數排名第二的特展,則是在2007年以中國為主題的「秦始皇兵馬俑」大展,參觀人數多達85萬人次。

時隔7年,大英博物館即將於今年9月再次推出以中國為主題的「明:盛世皇朝50年」(Ming:50 Years That Changed China)的大規模特殊展覽。該展覽將通過一系列的瓷器、黃金、珠寶、傢俱、繪畫、雕塑以及紡織品等精美絕倫的明朝文物,展現中國歷史上的黃金盛世。

不過以上特展中的許多金碧輝煌寶物,不乏是把一生青春奉獻給皇宮的宦官與太監們,用寂寞孤獨所換來的稀世收藏,並輾轉流入民間,甚至是流傳至數百年後的現代博物館內。相信參觀者睹物思人,如同正細細地聆聽著宮中太監在向世人娓娓泣訴歷史的宿命悲歌。

例如展覽中陳列的一件重點展覽品,是一只炫麗的景泰藍彩繪加蓋黃銅罐,罐身精繪一只象徵明宣德皇帝的黃色騰龍,以九五之尊的姿態,凌空的俯瞰蒼生。

這只黃銅罐標示製於西元1426至1435年的宣德年間,是當今世上僅存的兩隻類似的珍稀寶物,另一只則收藏於瑞士博物館中。這是當時的宦官接受皇室賞賜的器物,銅罐輾轉流傳至今並在博物館展出,現代人才得以一窺這600年前的絕代風華。

淨身入宫賭一生富貴榮華

中國近幾個世紀以來的皇室後宮禁地,只允許淨過身的男太監入內,職位大一點宦官用他們斷絕香煙的絕念,換取皇室成員的依賴與信任,並獲得民間百姓少有的富貴與榮華,有人甚至成為具有政治影響力的宮中權貴,活躍於朝堂之上,例如明成祖朱棣把宦官視為心腹,當時的宦官成了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

朱棣先後派李興出使暹羅(今泰國)、鄭和下西洋、侯顯赴西域、王安等督軍營、馬靖巡視甘肅。永樂18年(西元1420年),又增設東廠,委任宦官主持,專門偵察刺探臣民隱情。宦官可以出使、專征、監軍、分鎮以及刺探臣民而大權在握,成為後來宦官專權的原因。

英國的《國際財經時報》(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對大英博物館這次的明朝盛世特展進行了大篇幅的專題報導,並訪問策展人之一的哈里森霍爾(Jessica Harrison-Hall)女士,她說:「有些太監是在10歲左右被抓並賣入宮中,有些則是家境貧寒的兒童,父母自願讓他們成為太監來養家活口。」

哈里森霍爾表示,皇宮中的宦官職責,就是協助皇室後宮的內務府打理一切事務,因此入宮前就必須先淨身才能成為宮中的太監,以免這些除了皇帝以外的宮內「男人」,可能會和後宮的后妃們日久生情,而威脅到皇室的血脈繼承權。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史書揭命運血淚史

此次在大英博物館特展中,備受世人期待與矚目的富麗堂皇展示品背後,也喚起人們好奇的聯想與窺見神秘的宮廷宦官,其鮮為人知的榮辱與共的生活秘辛。而最能真實刻劃宦官一生的記述,莫過於由晚清史學家賈英華所著的《末代太監秘聞--孫耀庭傳》一書,詳細記載死於1966年的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的一生。

賈英華說孫耀庭只跟他哭訴過兩件事,一是在接受淨身時的痛楚,另一件是他的「寶貝」在宮中遺失時。

賈說孫告訴他,他的父親在泥牆屋中的小床上,親自替他淨身。淨身時沒有用麻藥,只用油浸過的紙當作紗布幫他包紮傷口。父親還用一根大雁的羽毛管當作他的尿道,以防傷口發炎潰爛而堵住尿道。

孫說這場要命的手術讓他昏迷了3天、重病在床超過3個月。當他死去活來的終於可以下床後,才發現他打算入宮服侍的皇帝,已在幾星期前退位。

欲親歷明朝盛世的一場風物、同看宮圍裡深藏的唏噓者,可以在2014年9月18日至2015年1月4日,上午10:00至下午5:30前往大英博物館,展覽票價16.5英鎊。

責任編輯:方涵

相關新聞
輝煌再現 中華文物之美 代代流傳
東博借展換件 周美青受邀出席
台白色恐佈文物  道出苦難年代
保存維護文物  一日修復師體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