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析】誰綁架了FED政策?

人氣 313

【大紀元2015年10月19日訊】美國失業率從高峰的10%降到接近充分就業水平的5.1%,按理說美聯儲(FED)結束近7年的零利率政策應該箭在弦上,等到下次經濟危機時才有空間再將2~3%或更高的聯邦基準利率(FFR)下調,讓利率政策成為調節景氣的重要工具,傳統鷹派學者始終持此看法。

然而,在8月爆發全球股災後,緊接著9月的美國聯邦市場公開操作委員會(FOMC)便決定不升息,FED主席耶倫將此歸咎於中國經濟緩增引發的全球金融動盪。

現在,隨著美國新增就業、零售銷售和消費者物價等一連串數據差於預期,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美國可能明年3月才會升息,認為年底前會升息的機率僅剩33%左右。

從政治觀點而言,美國明年11月選舉總統,FED此前的政策動作都可能被賦予政治的意涵。共和黨熱門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近日便指責耶倫的政策具有政治意圖,將利率壓低是為了營造有利於民主黨的選情。

FED副主席費雪(Stanley Fischer)近期則稱今年升息是預期而非承諾,顯然美聯儲鴿派大老此時極度不認同升息。

自2014年2月3日就任FED主席以來,市場多認為耶倫是鴿派的靈魂人物,她每次的談話都引起美股上漲的共鳴,9月FOMC不升息的談話是少數引發股市下跌的特例。部分市場人士深信,如果FED評估升息將爆發全球股災,耶倫是絕對不會輕舉妄動的。

不管是顧忌全球股市表現、FED內部的鴿派呼聲、美國總統選舉將屆、美國經濟數據不如預期,還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動盪,這些因素都指向一件事:FED目前的利率政策一動不如一靜。

對於近期的全球金融環境而言,美國的不升息或許是個好事,股市易漲難跌、美元回貶、商品價格反彈,以及新興市場危機暫時化解。

但長遠來看,無限度的量化寬鬆(QE)配合更長期間的零利率政策,無異宣布全球(含美國)經濟正罹患一個日本「失落二十年」般的老年症候群,長期虛弱的體質不能自我復原,病危時只能靠央行推出QE緊急輸液,而得以苟延殘喘。

責任編輯:李玉

相關新聞
西太銀行升息0.2% 其它銀行是否跟進前景不明
澳財長及工黨一同指責西太平洋銀行升息
美升息憂慮減緩 日股3天來首漲
債券交易大減 高盛獲利驟降38%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