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是什麼?

克里斯蒂安‧史戴德、琳‧譚葛爾/ 譯者:劉慧玉

人氣 603
標籤:

在人生不同階段,我們對創造力或有不同認知。說到創造力,常見的解釋是運用想像、思考不同於常人、創造嶄新事物等。創意研究的看法也多半如此。這麼說或許失之簡化,但是一般認為的創造力,不脫下列三種模式:

1.思考要豪放不羈、與眾不同。
2.以創新為動能,如同社會靠創新推進。
3.是一種透過適切表達,足以造成革新的神秘力量:以心理分析來說,創造力是穿透裂縫的光,是可以轉化為理性產能的性能量。

創造力是透過有意義的方式產出新事物,並不光是縱情思考或活力無窮。它也不等於社會動能,它是某些人從事新興事物的結果。研究創意理論,多以四個P為主軸:人( person)、過程( process)、產品( product)、環境( press)。前三者可各自為政,也往往緊密產生創意互動;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都需要一個能讓他們發揮創意的空間。換言之,產品本身有所謂「富有創意」,生產過程亦然。

沿著邊界!

多數研究創造力的學者主張,創造的核心為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意思是,你要能以全新方式看待問題,於混亂中理出頭緒,從反向觀察事情。有些人借此主張說:創造力是「跳出框架思考」(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我們不同意。我們認為創造力是「沿著邊界而行」。創造力是一種更新,先站在原架構邊際,深入探索後再加以拓展。當一道介於既有與創新產品之間的邊界冉冉升起,我們可以站在別人肩上,運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來發想,不被限制。我們並不踏出邊界之外,那只會讓我們惶然失措,那樣創造出來的產品恐怕會落得沒人想買的窘境。

精品品牌喬治傑生( Georg Jensen)最近再度推出拋光不鏽鋼水壺 Koppel-kanden系列,負責重新設計此經典產品的湯瑪斯.萊克( Thomas Lykke)受訪時說道:「我們人類其實喜歡眼熟的東西—如果設計過於激進前衛,往往反讓消費者產生疑慮。」@

摘自 《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 臉譜出版社 提供

責任編輯:顏靜蓮

相關新聞
毒型情緒的解藥就在你之內
毒型情緒:有毒的焦慮
毒型情緒:離開有毒焦慮的有效方法
毒型情緒:有毒的憤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