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院傳遞丹麥人的音樂之聲

人氣 30
標籤: , ,

【大紀元2015年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馨丹麥報導)曾獲得奧斯卡五項大獎的電影《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也是華人耳熟能詳的影片,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在百老匯上演,是史上最賣座的音樂劇。 劇中充滿童真的快樂歌曲《哆來咪(Do Re Me)》,和那首歌頌奧地利民族精神的《雪絨花(Edelweiss)》,也曾在中國成為熱門歌曲。過去的時光已經不再回來,或許再看看《音樂之聲》能讓我們重拾往日的記憶……

目前這一著名的音樂劇正在哥本哈根「新劇院(Det Ny Teater)」隆重上演。 這是丹麥新劇院自行設計製作的丹麥版《音樂之聲》,全新的製作、原創的舞台設計,加上丹麥語歌詞讓人感到有點與眾不同。

用心選故事

為了更多瞭解丹麥版的《音樂之聲》和背後的故事,我們找到了新劇院的經理尼爾斯—博•瓦爾伯(Neils-Bo Valbro)先生,他告訴我們, 新劇院挑選劇目的原則有三:好故事、有市場、有能力製作高質量的演出。 他強調只有能感動自己的音樂劇才能感動觀眾,所以在新劇院上演的每一出經典劇目都是經過他們的藝術家用心挑選的。他說:「我們選擇那些我們自己喜歡看的劇目,那樣我們就會用心來做好演出。讓我們動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我們現在正在上演的《音樂之聲》,和上一個演出的《舞動人生(Billy Elliot)》是完全不同的劇目,但這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丹麥版《音樂之聲》劇照 (Det Ny Teater)。(劇院提供)

用心演故事

新劇院每年只有兩個演出,都是大型的演出,舞台設計、場景佈置都要非常仔細週到,才能做到精緻。瓦爾伯先生認為,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這樣,他說:「你如果想做好一件事,你必須用心去做。這就要求你自己首先被打動,然後你注入與眾不同的元素進去,你的投入讓一切變得不一樣。當我們用心做的時候,觀眾們應該是可以感受到我們的用心之處的。」

「華人能登台嗎?」

新劇院的演員和藝術家基本都是丹麥人,但也有一部份來自瑞典、挪威、德國、英國、美國,還有澳大利亞,是一個國際型的演出團隊。 儘管如此,新劇院主要面對的還是丹麥觀眾,所以演出唱出的歌詞已經轉成丹麥文,但旋律和故事結構基本都是原來的樣子,所以不說丹麥語也同樣可以欣賞這裡的音樂劇。

不過在丹麥或許也有會說丹麥語的華人藝術家,他們可以有機會登台表演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瓦爾伯先生顯然沒思考過,不過他完全接受這樣的挑戰,他說:「現在還沒有中國人。但為甚麼不呢?這是一個練習的問題。」

啟迪觀眾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音樂劇已有百年曆史。瓦爾伯先生認為,在過去的50年中,音樂劇已經迅速傳到了一些之前沒有音樂劇傳統的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建於1908年的新劇院百年來已經上演了無數的經典音樂劇,包括《美女和野獸》、《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愛無止境(Love Never Dies)、《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等等。

我們發現這些劇目基本都不是丹麥的劇本,那麼難道丹麥人不喜歡原創的丹麥音樂劇嗎?瓦爾伯說:「我們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全新的丹麥音樂劇,比如我們製作並演出過《彼得•潘(Peter Pan)》,那完全是丹麥的,也是全新的演出劇目。但是是不是丹麥的音樂劇,並不說明質量問題。音樂劇是國際性的,關鍵不是哪裏來的、誰寫的,關鍵是坐在這裡的觀眾是否會受到甚麼啟迪。」

《音樂之聲》演出信息:

「新劇院」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菲德列斯貝(Frederiksberg)區,在老國王街(Gammel Kongevej)和西橋街(Vesterbrogade)之間,是丹麥專門上演音樂劇的劇場。《音樂之聲》演出從9月17日開始到12月31日結束, 除週一外,每天都有上演,演出共計2小時50分鐘。主演為曾經在2003年獲得丹麥TV2熱門歌手獎(Popstars)的瑪麗亞•露西亞(Maria Lucia)。

責任編輯:童景

相關新聞
丹麥新增兩處世界文化遺產
丹麥文化大臣:我們的祖先都曾是農民
丹麥文化大聚會 法輪功受歡迎
感受自由 放眼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