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古樹一夜被伐 市民惋惜

未詢專家意見即開伐譚凱邦:官僚主義害死樹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報道)香港上個月發生多宗塌樹傷人事件;政府上星期五突然斬去般咸道4棵健康樹木,令全城熱議,其後路政署稱有關樹木所依附的石牆已經出現裂縫,為安全計,所以伐去有關樹木。但有專家表示,有關裂縫僅是石牆上的縫隙,而非樹木所生長的護土牆上的縫隙。

7月22日半山般咸道1棵直徑2米、高30米的細葉榕倒塌,1名中國籍男子和1名外籍女子受傷,該樹被列入康文署的《古樹名木冊》。據港大地理系教授詹志勇所說,此樹是香港著名「石牆樹」之一,樹齡近百年,由於樹根附近多次有工程進行,因此懷疑樹根被切斷,再因強風吹襲而倒塌。一星期後,路政署突然派員砍去剩餘4棵依附在石牆上的健康細葉榕,惹起市民熱議。

而在一周後,即上周五(30日)晚上,路政署突然派員連夜伐去般咸道另外4棵「石牆樹」,聲稱發現石牆上出現新裂痕,4棵「石牆樹」的支撐有不穩及惡化跡象,認為有潛在倒塌危險,需進行緊急工程移除。但是在22日當天發生的塌樹意外後,樹木專家檢測現場其餘5棵「石牆樹」,即日移除其中1棵危樹,並修剪另外4棵樹,當時並未指有安全問題。路政署的行為遭質疑,引起環保人士及關注團體的批評。

伐樹前未諮詢樹木專家

前日包括環保觸覺等團體到般咸道「石牆樹」的位置,抗議當局倉促斬去4樹。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昨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原本該處有6棵「石牆樹」,上月其中1棵倒塌,意外發生後斬去另外1棵,原剩下4棵,但路政署、樹木辦及外聘樹木專家在斬樹前並沒有充份發掘及考慮各技術方案,便倉促斬樹。他說因為政府成立的「樹木管理專家小組」中,除了政府部門人員還有10名非官方成員的專家,包括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及長春社總監蘇國賢,「今次為甚麼說是快刀斬亂麻,閉門造車,自己找的樹木專家組都不知會他們一聲,或者聽一下他們的意見。」

譚凱邦透露昨日才得悉原來當局有一個封路進行鞏固措施的方案,但最終卻選擇斬樹了事,「可能就要多些時間,多一些位置,但因為官僚主義的關係,最後都是決定斬樹。其實今次是官僚主義害死4棵樹的。」

他強調日前專家詹志勇到場檢驗,並強調餘下4棵樹是健康的,只要用心去做一些鞏固的措施是沒有問題的,他批評政府無心保育有關樹木,「因為現在斬了之後,樹幹都看得到是健康的。就是斬腳趾避沙蟲。寧願斬了樹,都不去做保護,很明顯是沒有心做。」

裂縫實為圍牆石縫

昨日,樹木管理辦事處總監周錦超先後在兩個電台節目中回應事件。他說路政署上星期三開始在般咸道的石牆發現裂縫,兩日後部份裂痕達到接近20毫米,憂慮情況會惡化,加上香港天氣或受颱風影響,因此政府須以「保障公眾安全」為大前提,認同路政署儘快移除古樹做法。至於石牆裂縫增加原因仍需再「探索」。

不過,樹木管理專家小組成員詹志勇認為,當局在移除樹木前,曾將相片等資料發給區議員,質疑當局有時間做這些工夫卻又不通知專家,對此他感到奇怪。他又說,路政署發現的裂縫,其實是圍牆的石縫,而樹木本身是生長在護土牆而非圍牆上。

港人重集體回憶關注保育

今次引起斬樹事件引起這麼多人關注,譚凱邦表示主要是這個「石牆樹」不但是健康的,還是港人的「集體回憶」,這些大樹都曾經歷二次大戰,據街坊的描述,在日軍侵華前已存在,估計樹齡達70年以上。

而談及港人的集體回憶及政府保育的問題,則要細數前事,部份是在民間的力量下得以保存。如多年前的永利街,因得在此取景的電影《歲月神偷》揚威柏林影展,令當局與巿區重建局同意社會的保育訴求,將永利街從重建範圍剔除。

另外,位於港島司徒拔道45號的大宅「景賢里」,在關注古蹟保護的長春社的努力下,政府最終宣佈將其列為暫定古蹟,避過被拆卸的命運。

在保護古蹟方面,去年的港鐵沙中線土瓜灣站地盤近宋王臺之施工地方發現宋元遺址,港鐵及古物諮詢委員會被質疑有意低調處理,其後得社會各界包括環保團體及議員的關注,最終要改變工程。

專家:可持續發展與保育能並存

多年來,政府一直強調所謂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政府的解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是在環境、社會和經濟的需求間尋得『平衡』,確保當代以及後代都能享有優質的生活。」

不過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創會主席黎廣德認為「平衡」二字並不恰當,因為「平衡」代表某些事物會被犧牲,「整個概念就是在不影響我們下一代的發展能力的同時,去發展的。換句話說你不可以破壞留給下一代的環境資源。」

他以今次斬樹作例子,認為保育與持續發展並不存在衝突。他強調1棵樹有可能上百年的壽命,而它的存在是為了下一代,「樹不是為了這一代,亦都要為了下一代。這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黎廣德又說所謂的衝突是人為造成的,是因為官員沒有認識到樹木的價值,「正如很多保育的文物一樣,有社會價值,有美學價值,有科學價值,而且這些社會價值牽涉到社區的感情。他(們)看不到這些價值,只是看到功能性,(只知)有樹好過沒有樹,用來遮蔭,減低市區氣溫,或者減低熱島效應,他們只是看到這個功能價值。」

他批評官僚主義亦是今次斬樹的主因之一,「當局將管理樹木,將官員責任最小化作為最大目的,他說「因為他們經常都擔心,(樹)跌落來壓到人,或者壓到一些物件,安全問題就要負責。無限擴大這些官僚責任的風險的時候,他就當然從儘量斬樹,甚至儘量少樹的角度去考慮。」

黎廣德指今次般咸道斬樹事件是因地政署說樹木依附的石牆出現裂痕,存在危險,但卻沒有一個結構工程師出來證明,「簽樹的死亡證?這個是我們做所有工程,都要結構工程師正式簽名的。」他舉例說,就像危樓也需要有結構工程師的簽名,因此斬樹事件顯示官僚主義凌駕專業判斷。黎廣德又說如果是因為早前附近有倒樹而要將4棵樹斬掉也是不對的,因為同樣也沒有辦法證明那些樹有健康問題。

黎廣德強調保育和持續發展是沒有「衝突」的,他以港鐵東鐵落馬洲支線(塱原支線)為例,稱支線路軌原本會經過全香港最大的淡水濕地,且會因此破壞 200多種雀鳥的生存環境,其後在民間的反對聲音下,當局最後改從地下經過,證明環境以及發展,完全有機會並存,「你只要有些創意的話,就又可以發展,又可以有環境質素,都可以做到的。只不過是不想用腦,才要犧牲。」

黎廣德認為由於樹木辦僅是一個諮詢的角色,「一個沒牙老虎」,建議當局將有關機構提升為實權單位,「統籌全港影響到民居的樹木,即是與民居接軌的樹木。這樣就集中資源去管理,這樣才是一個根本的方法。」他又建議配合民間的力量一起保護樹木。◇

責任編輯: 王若愚

相關新聞
香港古樹垂危無人問
圖文:港政黨建議世界文化遺產
香港在台辦事處  建立香港文化品牌
六位亞洲名廚探索香港 奉上《香港滋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