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康話免疫 ④】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文/鍾成晏博士

人氣: 14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7年05月25日訊】根據統計,台灣約有三分之一人口飽受過敏之苦,所謂的「過敏」,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於一些外來的物質或病原體「過度敏感」,反應「過度激烈」而造成人體的不適。引起過敏的物質就稱做「過敏原」,而過敏原最先接觸的就是人體的皮膜屏障,所以像呼吸道、腸道、眼睛、皮膚等就是最容易接觸過敏原且出現過敏現象的部位。

英國Strachan教授在1989年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在大家庭中的孩子罹患花粉熱及溼疹的比例低於獨生子女。而1990年德國的Mutius博士也發現兒童時期對其他小孩或動物接觸較少,長大後過敏的情況會比較嚴重。這兩個重要的發現催生了免疫學上著名的「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衛生假說推論:大家庭中長大或常接觸小動物的兒童,接觸到環境微生物的機會較多,有助於訓練免疫系統產生「免疫耐受性」(immune tolerance)。缺乏免疫耐受性的兒童長大後遇到過敏原就容易過度反應,造成過敏。

尤其是現今工業革命後的都市生活,我們所吃的都是無菌食品,兒童在家沒有兄弟姊妹或寵物,只有消毒過的玩具,自然少了與其他小孩或動物「微生物交流」的機會。這裡的微生物是指正常、不會致病的細菌。以前父母「骯髒吃骯髒大」,其實不無道理。雖然不乾不淨吃了容易拉肚子,但確實上一代人極少有過敏的現象。

當然,我們不會讓小孩吃下骯髒食物,但是「不乾不淨」背後是有「衛生假說」邏輯的。所以家長不妨養成「不怕髒」的習慣,放手多讓小朋友接觸大自然、動物或其他小朋友,對於預防過敏是有實際幫助的。

(123RF)
(123RF)

責任編輯:吳淑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