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樹藝家創作 再生之美的奧妙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廖雯麗台灣南投報導)走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生活工藝館二樓~樹藝工坊,櫃台小姐拿出一片簍空的葉脈揉了揉,當手掌一打開,葉脈並没破損,再噴灑些水滴時,葉脈竟彈跳回原來型狀,當眾人驚呼不已時,一位杵著拐杖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那是贏得三次國家工藝獎李永謨老師。他與我們分享,兒時環境如何形塑他與大地為善的個性,他又如何走過艱辛的創作過程,最後他與我們分享他的人生智慧。

人生就像葉脈,展現著強韌的生命力

李永謨老師說:「他的人生就像葉脈作品一樣,展現著生命的價值。」他出生不久即罹患小兒麻痺,但卻因在鄉間長大,踩著是生機盎然的土地,觸摸著魚、蝦、青蛙、蚌的清澈的溪流,就在這孩子的快樂天堂裡,他不因不良於行而自卑,卻形塑出與人分享、與大地為善的個性。並在看到父母長時間的工作時間時,他自告奮勇要為家人煮飯。煮飯對一個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已經相當不容易,何況對於一位行動不便的他更是困難重重,不管是拿水,拿鍋……任何物品的移動都是相當困難的。但,他都要靠智力與意志力一一克服,但也塑造他解決問題的毅力及強韌的生命力。

從窮困中走出,到贏得三次國家工藝獎

高中美工科尚未畢業,就外出學習珊瑚雕刻手藝,但隨著珊瑚產業的沒落,仍在北部找尋機會,曾經窮困到僅剩五塊錢,但他還是咬著牙撐了下來。後來有個機會,轉到夜市販售草編昆蟲,收入雖然不錯,但心中總有個想法,不甘自己的作品只是個草編物,而想讓自己的作品提升,真正做出具有獨特性且能流傳百年的藝術品。他開始解決材料無法保存的問題,他四處請教,不放棄任何訊息,開始進入深山尋找合適的替代材料,在他契而不捨不放棄任何線索下,最後終於找到極具韌性的樺樹皮,開啟了他樹皮編織的創作之路,也因此贏得三次國家工藝獎。

人生不苦,那是一種生命的體會

李永謨老師說起他不放棄任何線索的過程,並記憶起到太平山找木材時失足滑落的驚險,且在不斷進入深山中尋找,在歷經千萬次的次試練,才找到適合的材料與其作法。這些故事的結果多不如他原先的預期,但他總是在失敗後再爬起來,因有一股願力支持他繼續往前走。問他,失敗那麼多次,人生苦嗎?他笑著說:「人生不苦,那是一種生命的體會;這一切都是過程,在過程中,才能學習到什麼是累,什麼是酸,什麼是苦。 跌倒也是過程,爬起來就是了,明天將是新的一天,生命因有過程,人才能有所感受。」

在他不斷尋找樹材時,他體悟到的人生哲學是:做任何事,凡是努力就好,至於結果如何,那都没關係;但千萬不要因任何藉口而不去嘗試,那才會是一輩子的悔恨。

李永謨老師的創作不論是小巧的螞蟻、翩翩起舞的蝴蝶、細如髮絲的蛛網、還是嬌豔的玫瑰,真的都值得觀賞;但他從無到有,不斷摸索,不斷從困境中突破到展翅飛翔的生命力,才更是令人敬重。來到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生活工藝館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這個展覽室。

責任編輯:羅令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