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是生父勝似生父 墨爾本感人故事獻禮父親節

父愛如山。(fotolia)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傑妮澳洲墨爾本編譯報導)父親在人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不是每個扮演「父親」角色的人都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本文選取了墨爾本兩個感人的小故事,作為父親節的獻禮,以表達對所有在生活中扮演「父親」角色的男同胞們的敬意。

據《太陽先驅報》報導,59歲的伯尼·麥金納尼(Berni McInerney)對他的家庭生活感到很滿足。21歲的麥迪(Maddie)和19歲的拉奇(Lachy)並不是他的親生子女,但是,自從麥克納尼和卡裡娜·戈德溫(Karina Godwin)在2005年結婚之後,他就一直把戈德溫的這兩個孩子視如己出。

麥金納尼說:「自從我和卡裡娜在一起之後,就有很多人給我出主意,告訴我如何做一名繼父,但我從來不願使用「繼」這個字,因為它不適合我們之間的關係。」

他說:「自從他們進入我的生活後,我就一直把他們當成我自己的孩子,平等地對待他們。這些孩子也使我的人生更加完滿,雖然也有讓人沮喪和難過的時候。」

麥金納尼在他的第一次婚姻中生有兩個孩子,離婚也讓他明白了該如何和戈德溫的兩個孩子相處。他和戈德溫又生了一個孩子,澤維爾(Zavier),今年10歲了。

他說:「我知道一個父親的重要性,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明確表示我不想取代他們的父親。」

麥迪坦承自己一開始對繼父並不信任,但是她現在完全把麥金納尼當成了自己的父親。她說:「我每天都喊伯尼叫『爸爸』,比叫我媽媽的時候還多,因為他在我青少年時期一直陪伴著我,我們之間的關係有起有落,不過,這正說明了它的牢不可破。」

拉奇也和麥金納尼很親,他說:「麥金納尼為培養我們之間的關係付出了很多努力,我無法把他和我生父劃分開,我把他當作自己的父親。」

而戈德溫的幸福感更是無以言表,她說她在做單親媽媽時的夢想實現了,麥金納尼非常愛她的兩個孩子。

另外一個故事講述的並不是父親的經歷,而是在年輕人成長過程中扮演「父親」角色的人生導師的故事。

丹尼爾·拉希利(Daniel Rahilly)今年25歲,他的父親在他一歲還是個嬰兒時,就因白血病去世了,因此在他的生活中,父愛的缺失一直是他心中最深的痛。

他說:「我非常孤立無援,沒有人教我開車,沒有人教我如何刮鬍子,或怎麼和女生談話。可是,我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因為這就是我的命。我沒有任何關於父親的記憶,我知道這對我媽媽來說更難。每當她難過的時候,我真的很受傷,媽媽的痛苦讓我更難承受。」

而今年40歲的斯科特·皮克特(Scott Pickett)是Northcote區Estelle& ESP餐廳的老闆和廚師,同時也在Collingwood區開有Saint Crispin餐廳。

4年半前,拉希利的母親找到皮克特,請求皮克特幫幫拉希利。皮克特同意了,僱傭了拉希利在Saint Crispin餐廳工作。

皮克特很快為拉希利制定了一些生活準則,比如按時上班、舉止端正,並且要盡職盡責,不然就會受到懲罰。結果很奏效。

拉希利在Saint Crispin餐廳工作了6個月,又在Estelle & ESP餐廳工作了一年,然後去了倫敦的一些高級餐廳工作了幾年。最近,拉希利回到墨爾本,在South Melbourne的頂級餐廳Lume餐廳擔任廚師。

看到一個全新而成熟的拉希利成長起來了,皮克特非常高興,並且對曾在他迷茫的年輕時代給予人生指導的一些廚師充滿感恩,他特別提到了Paul Bocuse餐廳的前廚師菲利普·穆沙爾(Philippe Mouchel)先生。

皮克特說:「我在19歲的時候,遇到了菲利普,他現在仍然是我的導師。我很幸運,人們發現了我的天賦和閃光點,為我投入了時間和精力,教會我辨別是非對錯。我也想通過幫助這個行業裡那些和我有著同樣經歷的年輕人,讓他們的人生走向正軌,以此來回饋社會。」

他說:「我一直對丹尼爾要求很嚴但不失公平,我看到他長大了,成熟了。現在,他對待自己的職業更認真,技術更嫻熟了,他的精神比我第一次見到他時陽光多了,不再那麼放蕩不羈。不過,如果他瘋起來的話,我還是會提醒他。」

責任編輯:李欣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