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哈佛歧視亞裔案將開庭 多組織波士頓集會

亞裔教育平等支持者們在科普利廣場集會。(劉景燁/大紀元)
人氣: 138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陶明波士頓報導)10月14日中午,以「錄取公平學生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SFFA)」和「亞裔美國人教育聯盟(Asian American Coalition for Education,AACE)」為首的亞裔組織和社區代表在波士頓科普利廣場(Copley Square)集會,聲援15日將開庭的SFFA控告哈佛歧視亞裔一案,要求哈佛及其它大學依據個人能力而非種族因素錄取學生。

AACE主席趙宇空(左)感謝SFFA創辦人兼主席布朗姆(Edward Blum,右)為對亞裔教育平權的幫助。(劉景燁/大紀元)

上午12點,數百名SFFA的支持者齊聚科普利廣場,舉起「我有美國夢」、「哈佛放棄種族刻板印象」等標語,吶喊聲討哈佛大學的招生政策。包括AACE主席趙宇空、聯邦參議員獨立候選人希瓦(Shiva Ayyadurai)在內的多位亞裔社區代表登台演說。一些亞裔大、中學生及哈佛學生代表也分享了他們的「美國夢」和對亞裔受到歧視問題的看法。

「我們並非在此批判哈佛或其它大學。我們聚在這裡,是因為哈佛的錄取政策存在歧視。」SFFA創辦人兼主席布朗姆(Edward Blum)說。他一登台,便贏得聽眾們起立鼓掌。

布朗姆提到,亞裔申請人一般擁有較高的學術分、課外活動評分、教師評分等成績,卻常常在主觀性較強的「個人評分」,例如積極性格、勇氣等評估中被打低分。SFFA分析了哈佛大學六年的錄取數據,以及數千份電子郵件及文件,認為哈佛大學在錄取過程中有意歧視亞裔申請人。布朗姆認為,哈佛設置了種族配額,把種族因素當作了錄取過程中的「主導因素」。若這一指控屬實,哈佛則違反了2013年最高法院關於種族與大學錄取的判決(Fisher v. Univ. of Texas-Austin)。

布朗姆舉例說,在20世紀20年代,猶太學生曾一度占據哈佛新生人數的四分之一。當時的哈佛校長在一封信中表示對猶太學生氾濫的擔憂。哈佛因而開始採用「綜合錄取政策」,並在一年內降低了猶太學生的比例。布朗姆認為,現在這種政策正被用來針對亞裔。

印度裔高等教育諮詢師Vijay Jojo Chokalingam。(劉景燁/大紀元)

印度裔高等教育諮詢師Vijay Jojo Chokalingam則激動地說,根據美國醫學院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edical Colleges)的數據,同樣具備GPA 3.1和舊MCAT 31分,亞裔申請人被學校錄取的概率只有18%;白人概率為28%,拉美裔為48%,非裔則高達76%。

「你的種族不應被利用來幫助或傷害你人生中的努力。你的種族不應成為求職、升職的因素,不應影響學生申請大學。」布朗姆說。

一位華人在科普利廣場呼籲哈佛取消亞裔配額。(劉景燁/大紀元)

來自賓州的侯先生到美國數十年,他認為,保證優秀的亞裔學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並不只為亞裔權益,也是為了美國國家的長遠發展。「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宇航員上太空時,你不會考慮他們代表什麼族裔,你只要他們是最優秀的。」他說。

從紐約趕來聲援的高先生說:「黨派提出『多元化』是為了贏得其他族裔的選票,真正的精英卻因此無法得到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破壞了整個美國的教育系統。」

從大陸來旅遊的郭先生被集會吸引駐足。他表示,在大陸,民眾能走上街頭發聲的機會非常少。「中國人要有不同的聲音,一些不對的事情才能被及時的糾正和制止。」他說。

同日,哈佛大學「反歧視行動(Affirmative Action)」的一百多名支持者們也在劍橋市的哈佛廣場集會,反對SFFA的主張,支持大學堅持原本的「包容錄取政策」。

哈佛大學越南人協會的主席Thang Diep在歡呼聲中登台。他分享了自己從越南移民到美國後,飽受歧視和心理創傷的成長歷程,並表示「反歧視行動」正是對不同族裔之歷史背景的理解和包容。

哈佛大學越南人協會的主席Thang Diep在哈佛廣場分享自己艱辛的成長經歷。(劉景燁/大紀元)

「支持『反歧視行動』意味著積極挑戰刻板印象,認真檢視亞裔美國人中,不同民族群體和不同經濟背景群體的差異。這也表明,不同的移民歷史,會帶來不同的艱苦抗爭。」他說。

SFFA控告哈佛大學歧視亞裔申請人一案將於15日上午在波士頓的聯邦法院開庭,預計將審理三週時間。◇#

責任編輯:馮文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