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他以不尋常的方式勸諫國君 青史留名

作者:杜若

鬻拳,是春秋時楚國的大臣,對國君忠心耿耿。雖說史上有不少忠臣,但像鬻拳一樣以不尋常的方式勸諫國君的,並不多見。

拔刀諫楚王

楚文王六年(公元前684年),文王應息國國君之請,率兵討伐蔡國。蔡侯兵敗被俘,大罵楚王不義。因其咒罵不止,楚王一怒之下要烹殺蔡侯。但鬻拳認為,殺蔡侯,會使其他諸侯們恐懼,聯合起來對抗楚國,於是勸楚王放過蔡侯,不要毀了剛在中原建立的聲望。

鬻拳多次勸諫,楚王仍然不聽,鬻拳一怒之下快步上前,左手抓住楚王的袖袍,右手拔出佩刀,厲聲說:「大王,今日臣下寧可和您同歸於盡,也不忍心見大王失信於諸侯!」

唐 武士圖磚,武士左手持盾牌上舉,右手握刀,頭戴盔,身穿甲。(公有領域)

楚文王大驚失色,連聲說道:「寡人聽你的就是了!」遂即下令赦免蔡侯。

鬻拳又對楚王說:「大王能聽臣的話,是楚國的福氣,但是臣下劫持國君,罪當萬死。請您治罪。」鬻拳認為身為人臣,卻拔刀挾持國君,不該被原諒。

楚文王知道他忠心為國,並沒有怪罪他。鬻拳就砍斷自己的腳,說:「人臣對國君無禮,這就是下場。」楚王急忙命令太醫為他治療腳傷,並將他的斷足包起來,放入太廟,以警示自己因為不納臣子諫言而導致的惡果。

鬻拳腳傷痊癒後,已經不能行走,楚文王就任命鬻拳擔任大閽,守衛國都的城門,他的子孫可以世襲。

國君兵敗 拒其入城

楚文王十四年(公元前676年)秋天,巴人率領大軍進攻楚國。巴軍聲勢浩大,很快就攻破了楚國的新城那處城(今湖北荊門東南)。守城官員閻敖見敵眾我寡,力量懸殊,於是棄城而逃,逃回楚國國都。後來閻敖因擅離職守,被楚王處決。

閻敖的家族是羋姓,在朝中很有權勢。同宗們為閻敖打抱不平,為了報仇,閻敖家族聯合了巴人,一起攻打楚文王。

次年春天(公元前675年),楚文王親自率兵討伐巴人,但在津地(今湖北江陵市南)被巴人和閻敖家族打敗。楚文王在戰場上,面頰受到箭傷,便決定暫時撤兵,返回國都郢都。

楚王的軍隊趕至郢都城門下時,正好是夜晚。鬻拳得知楚王回來,站在城門上詢問楚王這次的戰事如何。楚王回應說「打了敗仗」。

中國古城門(fotolia)
中國古城門。(fotolia)

鬻拳就對楚王說:「從先王以來,楚兵戰無不勝。巴國是一個小國,大王都沒有大勝,難道不會被天下恥笑嗎?現在黃國不向楚國朝貢,如果您能打敗黃國,就可以回來。」鬻拳就這樣不打開城門。

楚王無奈,只好帶兵輾轉至黃國,直到打敗黃國,才班師回朝。

不幸的是,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楚文王箭瘡崩裂去世了。鬻拳知道後,親自辦理國喪,扶持新君即位後,便自殺殉葬於文王墓前,以報楚王兩次不加罪之恩。

生前,鬻拳守衛著楚國的國門;死後,他依然要追隨楚王,守護他的墓門。以特殊的勸諫方式使國君歸於正道,也使鬻拳青史留名。@*#

參考資料:
《左傳‧莊公》
《東周列國志》17回、19回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