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獲得高中畢業文憑的法國傑出作家

人氣 252

【大紀元2018年06月25日訊】2018年法國高中會考於6月25日(週一)下午結束最後一門考試。會考通過後,考生可獲得法國高中畢業文憑,也叫業士學位,法語叫Baccalauréat,簡稱Bac。如今對於進入高等教育的門檻,業士學位幾乎是必不可少的,但許多標誌著法國歷史的著名作家都在沒有獲得這一文憑的情況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法國《費加羅報》列出了其中幾名最著名的作家。

尚·考克多(Jean Cocteau):兩次會考落榜

尚·考克多(Jean Cocteau,1889年7月5日-1963年10月11日),法國詩人、小說家、劇作家、設計師、編劇、藝術家和導演。 代表作品有小說《可怕的孩子們》(Les Enfants terribles)(1929),以及電影《詩人之血》(Le Sang d'un poète)(1930)、《可怕的父母》(Les Parents terribles) (1948)、《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1946)和 《奧菲斯》(Orphée)(1949)。 (維基百科)
尚·考克多(Jean Cocteau,1889年7月5日-1963年10月11日),法國詩人、小說家、劇作家、設計師、編劇、藝術家和導演。 代表作品有小說《可怕的孩子們》(Les Enfants terribles)(1929),以及電影《詩人之血》(Le Sang d’un poète)(1930)、《可怕的父母》(Les Parents terribles) (1948)、《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1946)和 《奧菲斯》(Orphée)(1949)。 (維基百科)

這位著名的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在年輕時並不是一名出色的學生。 很早,他就表現出對課堂不感興趣,每天都不想回到學校。 他喜歡在業餘時間讀書和表演戲劇。他在Condorcet高中受過教育,擅長繪畫、體操和德語。但他的所有老師似乎都認為他是一個容易分心和坐立不安的學生。

由於太多次缺勤,他最終被Condorcet高中開除,後來在Fénelon高中繼續學習,在兩次會考落榜後,最後他決定停止學業。

如今,馬賽附近的一所高中以及法國各地多所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17歲時輟學

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1901年11月3日-1976年11月23日),法國著名作家、文化人,曾任戴高樂時代法國文化部長,且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代表作小說《人的價值》。(維基百科)
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1901年11月3日-1976年11月23日),法國著名作家、文化人,曾任戴高樂時代法國文化部長,且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代表作小說《人的價值》。(維基百科)

在年輕的時候,安德烈·馬爾羅就表現出對文學和文化有著極大的熱情。 他在Turbigo路上的一所高中上學,這所高中是Turgot高中的前身。學生時代,他就已經是巴黎書店、戲劇院和音樂廳的常客。

為了準備會考,他在1918年試圖進入著名的Condorcet高中,但被拒絕了,於是他放棄學業,再沒有參加高中畢業會考。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在幾年後,贏得法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甚至成為文化部長。

如今,法國11所高中以及多所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埃米爾·左拉(Émile Zola):榮譽前的失敗

埃米爾·左拉(Émile Zola,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9日),是19世紀法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亦是法國自由主義政治運動的重要角色。1908年6月6日,左拉的骨灰移至先賢祠,與雨果、大仲馬葬於一處。(維基百科)
埃米爾·左拉(Émile Zola,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9日),是19世紀法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亦是法國自由主義政治運動的重要角色。1908年6月6日,左拉的骨灰移至先賢祠,與雨果、大仲馬葬於一處。(維基百科)

《盧貢-馬卡爾家族》(Les Rougon-Macquart)的作者佐拉很早就想成為一名作家。初一時,他已經開始寫第一部小說。儘管在學校有雄心壯志,但佐拉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成績。在高中會考那一年,他的父親去世後,他錯過了兩個月的課程。雖然他通過了筆試,但在口語考試中失敗。

他決定在第二年重新通過科學類會考,但這次筆試又沒成功。後來他必須養家而被迫停學。 幾年後,他成為著名作家。

如今,法國7所高中以及許多初中、幼兒園和小學被命名為Emile Zola。

讓·紀沃諾(Jean Giono):16歲時停止學業

《種樹的男人》(L'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的作者讓·紀沃諾(1895年3月30日-1970年10月9日)從未獲得過業士學位。(維基百科)
《種樹的男人》(L’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的作者讓·紀沃諾(1895年3月30日-1970年10月9日)從未獲得過業士學位。(維基百科)

《種樹的男人》(L’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的作者讓·紀沃諾(1895年3月30日-1970年10月9日)從未獲得過業士學位。在高中畢業會考前一年,讓·紀沃諾被迫停止學業,原因是他的父親生病了,不能再養活家庭。因此他被迫離開高中開始了承擔家庭的重任。

他在一家銀行找到了一份工作:法國巴黎國民銀行(CNEP),法國巴黎銀行集團的前身。 之後他再也沒有恢復學業。

如今,法國6所初中和許多幼兒園及小學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薩沙·吉特依(Sacha Guitry):重讀10次初一

Alexandre Guitry,被人們稱為Sacha Guitry,1885年2月21日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1957年7月24日在巴黎去世。他是法國劇作家、演員、導演和編劇。他一生創作了124部戲劇,導演了36部電影並參演。(維基百科)
Alexandre Guitry,被人們稱為Sacha Guitry,1885年2月21日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1957年7月24日在巴黎去世。他是法國劇作家、演員、導演和編劇。他一生創作了124部戲劇,導演了36部電影並參演。(維基百科)

這位法國著名劇作家、演員、導演和編劇,一生創作了124部戲劇,導演了36部電影並參演。他在Janson-de-Sailly高中一百週年紀念時曾發表「百行演說」,其中詳細回憶了自己的學校生涯。他曾被11所不同的高中開除。 當時如果換學校,就必須重讀,所以他重讀了10次初一。

但是這些退學並不是因為他成績不佳,而是他的行為,他甚至放火燒了一所學校。18歲時,他仍然在初一,最後決定停止學習。 後來,在他的著作中,他經常拿高中與監獄作比較。

責任編輯:關宇寧

相關新聞
法裔作家:靈魂不滅 慈悲融化惡
寫出法國社會「百科全書」的巴爾扎克
一法國人修天花板 發現大師真跡 價值逾億
《心的靜寂》改編真事 激盪東西方生命哲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