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國大學申請怎麼選?

——談談孩子和我的經驗

華裔學生和家長,在面對美國大學選校的問題上都有一個名校的迷思。(Shutterstock)

人氣: 40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01月21日訊】文:勤宜・大紀元
美國大學已經在開始發送通知書了,孩子們和家長在大學申請選校的時候如何取捨呢?在這裡我分享一下自己孩子兩年的大學經歷供參考。

美國大學申請 不為名氣困擾

大學申請中,大多數華人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名校,這個想法沒錯,但是更重要的事是要評估孩子和學校的匹配度和適應度如何。比如我的孩子Fred初中高中都是在舊金山的一所私立藝術學校,華裔學生為主,雙專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和學校的演出中度過,相對就比較封閉,和外界的接觸也比較狹窄。

報考大學的時候,我建議還是報考靠近我工作地點的私立大學為好,一方面便於我協助孩子逐漸與美國社會接軌,適應大學生活;另外,小型的私校也會給孩子提供更便利的學習機會,因為師生的配置比例不錯,孩子和老師的互動機會也就比較多。

最終,在我的鼓勵之下,孩子去了自己選擇的一所大學,小型的私立百年老校,學校提供了很不錯的獎學金。我也得以輕鬆愉快與孩子共同進入新的一輪學習實踐體驗。

美國大學 小型私校便於自我拓展

在最開始,孩子也不是很適應新的環境——之前熟悉的華裔同學、朋友和文化一下都沒有了,那種陌生和孤獨感可想而知。大學課程的學習也是需要一個逐漸熟悉、適應的過程。

另一方面,因為學校不大,學校對學生的服務與照顧還是比較細緻,都是小班授課(每門課20到30個人),和教授互動的機會也不少,逐漸地,孩子越來越適應,教授們對他也是留下不錯的印象,校園的兼職工作也因為有教授的推薦而變得更容易,在學校志趣相投的朋友也開始增加了。

孩子經常與我交流學校的很多事情,讓我也了解了不少大學的情況,我們也一致認為,本科階段在這樣的小型私立學校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校給予的照顧還是比較周全的,授課老師基本上都是頗有資歷的教授,顯然,孩子有更多機會獲益——不僅是學業,還有職場方面的準備。

而大型的公立大學,研究生或博士生來給本科新生上課的情況還是比較常見。如果孩子本身適應力和自學能力較強,或者是不會太在意學業本身,還有經濟方面的考量,那也是可以考慮公校的。

大學申請 專業、排名哪個更重要?

大學申請,排名其實都不那麼重要!為什麼?——大學學習基本上靠自己!排名的後面有很多內涵,你能連結上多少才是根本。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優勢與特點,選一個感覺和自己投緣的大學更靠譜。這也是孩子在大學學習雙專業兩年、已經在上大三的實際體會。

如果學生自己很清楚要學什麼專業,很好!可以從專業排名的角度做功課,再結合自己喜歡的城市特點來選學校,是一個明智之舉,而不必為大學本身的排名所累。

大學本科是孩子們從中學到大學的一個跨越,也是從學校開始走向社會的一座橋梁。學習內容也從專業拓展到職場社交。所以,除了對學校本身的考量,同時也要選擇一個孩子感覺不錯的城鎮更切合實際。

理想的情況是孩子有自己喜歡的專業,有相對不錯的教授(這在很多私立大學都是可能的)悉心指導,孩子喜歡大學所在地,這樣孩子就更容易逐漸了解並融入社會,順利而愉快地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這會幫助孩子對自己的下一步有更清晰的目標和規劃,或者工作,或者繼續深造。

大學申請 綜合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大部分華裔孩子都比較注重成績,到了大學就會發現,僅有好的成績是遠遠不夠的。觀察身邊的美國同學,成績不一定特別突出,但是謀生的能力,融入社會的能力是有優勢的,因為他們更注重現實,或者說因為家族企業的背景,他們有更清楚的職業目標。

孩子所在的這個私校,在我看來,給學生搭建職業社交平台方面顯然是嫻熟而又經驗豐富。只要學生有心建立自己的職業圈子,學校提供的這些平台和網絡完全夠用,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社會和職場順利接軌。

所以,在大學申請中選擇學校時,評估學校對學生成長以及就業指導方面的專業水平,校園搭建的職業資源都是需要考量的重要指標。

無論在哪裡,學習靠自己,這是孩子兩年大學生活下來的深刻體會。我非常認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如果不是那塊料,就算去了名校,也未必能匹配名校的氣場,弄不好還把自己耽誤了。或者,自己不去努力去適應大學生活,充分利用大學的各種資源,反而抱怨學校或者教授不夠好的學生,大概只能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好料而已,或者是自我拓展能力實在是有局限。這樣的孩子其實不一定適合上大學,職業學校或者能找到更適合的發展方向。

名校上司與我

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個美國機構,上司就是典型的名校畢業——哈佛大學的本科,第一批送到中國的哈佛大學生之一,斯坦福的碩士,還是一位聰慧的猶太人,漢語、藏語皆流暢。

在幾年的工作合作中,他對我的工作能力和專業素質一直是尊重、信任,公司的整體戰略策劃他基本都是配合我的安排與計畫,有同事因此調侃,「離了你,他還能做什麼?他真的是哈佛大學出來的嗎?」這個事情見仁見智,在我看來,這位上司的過人之處在於完全放手讓我去做,完全配合我的安排——雖然我並沒有名校的光環。

所以,確實不必迷信名校的光環,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份,充分利用大學的各種資源,不斷完善充實自己,鍛練好自己的綜合實力,機會永遠為你敞開大門。#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月5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