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爸媽必修課】(10)

【爸媽必修課】給寶寶斷奶 自然勝過強制

母乳餵養的媽媽要如何正確給孩子斷奶?陳彥玲老師告訴你。(Shutterstock)

人氣: 4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9年12月30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曹景哲・大紀元
母奶對孩子非常重要,但母乳餵養多久才合適呢?給寶寶斷奶時,有的媽媽在乳頭上抹辣椒、抹清涼油,或者是吃辛辣食物,讓母奶變味。這些方法是否正確?那麼對孩子和媽媽都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母乳餵養到底要多長時間呢?有小兒科的報告說,如果能維持很平穩的狀況呢,至少餵母乳6個月。餵母乳6個月以上的話,這個孩子的腸胃道的健康狀況,至少可以維持到上小學之前。也有研究發現,即使到1歲的時候,母乳的營養也夠用了。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與很多孩子在一起了,最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吃母乳的孩子,可以減少這種風險。吃母乳可以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健康,孩子不容易腸胃發炎,不容易請假。

斷奶的時候,母親要從改變飲食開始做起。中醫說麥角之類的食物有助回奶,但不是對什麼人都起作用,最好問問自己的母親,吃什麼東西可以讓乳汁變少。

當母親的乳汁變少後,寶寶會吃不飽,他就會增加副食品,就會去吃其它食物。用這種漸進的方式,慢慢就把奶斷了。如果,乳汁一直很多,減不下來,除了飲食調整之外,還可以把奶抽出來。

我認為,不要用辣椒、芥末、清涼油之類刺激的東西斷奶,對孩子來說這是很痛苦的經歷。本來,吃母乳這段時間是很美好的經歷。現在,用刺激物強迫斷掉,對孩子的邏輯來說是破壞性的,孩子也會產生不可預期的恐懼感,情緒不容易穩定。

母親哺乳辛苦 得到的更多

我必須強調,餵母乳不僅對孩子好,而且也對母親的健康很有幫助。有婦產科的數據顯示,餵母乳的媽媽得乳腺癌的機率只有平均值的1/5左右。

現在的科學越來越多地在回歸自然,就是「Organic」。在這種回歸自然的哲學思想指導之下做的科學研究發現,如果母親的身體沒有特殊的障礙,或者特殊的疾病,也沒有特別勞累的話,能有奶就繼續給孩子餵母乳。

有科學研究發現,如果母親是心甘情願地餵孩子母乳,哪怕一開始有痛,甚至些許發炎的問題,但母親並不放棄,認為這是自己的天職,她的子宮收縮會比不哺餵母奶的媽媽好很多,也快很多。

老天爺是很公平和慈愛的,媽媽哺乳孩子,付出了一些辛苦,但得到會更多。至少會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身材會苗條一些,另外一個就是子宮收縮得好和快,以後罹患子宮方面的婦科疾病的機率會減少很多。

人類科學在發展中,經常會有反省,發現以前認為一定對的方法,其實並不一定對。在育兒中,一些追求速效的方法產生的副作用,讓父母將來會有大麻煩。剖腹生產就容易造成對母親的傷害。

我舉個例子,我的一位醫生朋友第二天要去做手術,我就去看望她。去她家時,發現她家的廚房好像基本不開伙的樣子,但是擺了一排的藥。我是醫生家庭出身,知道很多醫生是討厭吃藥的。所以很清楚地知道,她一定已經沒有法子了,才要吃這麼多的藥。

這位朋友因為子宮積血,排不出去,長達十多年,造成她非常不舒服。她是有兩個孩子的媽媽,生完第二個小孩後,肚子沒有收縮,反而腫脹得像懷孕三四個月的樣子。

一開始查不出原因,吃了很多藥,像退燒藥、消炎藥、肌肉鬆弛劑,最後還吃安眠藥,什麼藥都吃了。但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症狀越來越多,身體免疫力越來越差。而且對藥物的抗藥性越來越高,就不斷地換藥,所以廚房裡才有那麼多的藥。

原來,她最後一次生孩子,沒有自然生產,是剖腹生產的。剖腹產後,在縫合的時候,沒有縫好,導致她的經血每次都排不乾淨。經血不斷積存在那裡,導致脹痛十多年。這樣的慘痛經歷,值得嗎?

生辰八字不是萬能的 還要看孩子是什麼料

現在有些華人為了求孩子的八字命運好,要在某月某日某時剖腹生產。我認為,這樣對母親不會有好處。而且,孩子的未來如何,也不是光靠生辰八字就能解決的,還要看他是塊適合什麼的料。

我的父親是個非常有智慧的人。我在小的時候,告訴父親自己長大後要做一件大事情時,他就告訴我,你沒有那個本錢,你父親也沒有那個條件。

那個本錢是什麼呢?他說,你要做那麼大的事情,你要去做官才行,但你的個性不合適。不是你的能力不夠,是你的個性不合適。你太直了,不適合官場。

那這件大事是什麼呢?我小時候,家的後面是一大片的農地。我經常可以看到菜農天不亮就起來巡視農地,非常辛苦。但是辛苦了一整年,到年底的時候,卻有很多菜都收獲不了,讓周圍的鄰居隨便去摘菜吃。原來,因為請工人收獲,還有運出去所要的錢,還不夠菜錢,只能荒廢掉。

我當時看到這樣的情形,就很同情農民,就想自己長大後,要去做這種幫助農民產銷的事情。我父親說,你從小就不是眼界很小的孩子,想的都是大事,以後一定想做大事。但我們不是官宦世家,也沒有那種人脈,你的性格也不適合做官,你要好自為之。

我5歲讀幼兒園,6歲上小學,是提早入學的。因為我媽媽太忙,沒有時間管我。開始只是寄學,不算正式入學。但由於我的成績進入班級前三名,就正式入學了。

我的父親發現,當時我雖然還很小,但有一種特質,就是很多小朋友都會來找我解決問題。如小朋友受傷了,皮膚破了流血了,他們不找護士阿姨,反而會去找我解決。還有,我在讀書時,生物學基本不用看,課本像新的一樣,但考試成績卻非常好。父親就鼓勵我去學醫,走幫助別人這條路。

作為醫生,以及後來做教育工作,這都是一件重要有意義的事情,我做得挺開心,爸爸也非常支持。#(待續)

陳彥玲老師小檔案
陳彥玲老師三十多年來幫助過中國、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歐洲與澳洲和新西蘭的父母和老師,解決了無數的難題,讓許多父母和師長將陳老師視為終生的顧問。陳老師服務的範圍不只限於親職與教育領域,也跨足公私立企業的研發與文化建立,這些不同領域的經歷,讓陳老師能以更全面與宏觀的內涵,引導父母與老師們教育出更健康的世紀英才。

陳老師擁有美國身心醫科大學(現為身心研究所)能量醫學暨整體心理學博士、台灣大學醫學院碩士、加州州立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加州州立大學資優教育碩士、電腦程式設計證書。電視演講的錄影獲得中華民國政府圖書館典藏,也獲得華航國際線的播映。

歡迎觀看【爸媽必修課】視頻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2月21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