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新回合談判 台灣立場牽動美中台關係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17日訊】「入會並不等於任務結束,而是真正的困難才開始」;尤其是多邊經貿議題,台灣立場左傾、右傾,都牽動美、「中」、台三邊關係。「困難性倍於入會」一位經貿官員如此說。

據經濟日報報道,隨著台灣駐WTO首任大使顏慶章於中國新年後履新,台灣駐WTO常駐代表處將正式掛牌運作。台灣如何在WTO這個國際經貿舞台上提高能見度;在WTO經貿談判中,鞏固我國經貿利益,同時又能兼顧外交利益,分毫不差的抓住擺脫台灣身陷邊陲化泥沼的契機,這需要相當專業的考量。

的確,台灣以已開發國家身分申請加入WTO,但面對WTO新回合談判,許多值得關注的談判議題,與美國、歐盟並不盡相同,與中共卻有可以合縱連橫的地方,這些兩岸立場相近的議題,提供兩岸未來在WTO架構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的契機,但在我方外交關係極力向美方靠攏的情形下,談判立場的傾斜,卻免不了會微妙牽動美、「中」、台三邊關係。

國貿局長吳文雅就指出,新一回合的農業談判中,台灣站在小農國家的立場,重視農業保護,談判立場不可能完全站在美國這急邊;未來談判立場如何把持、表態,確實是「高難度」。

例如,這項談判中,歐盟與其他小農國家把「非關貿易障礙關切事項」 (NTC),納入農業談判中。也就是農業談判應該考量糧食安全、衛生安全及環保等議題。對於這項主張,美方強烈反對。但站在同是小農國家立場,台灣是否加入串聯,也勢必使我國過去與美方合作關係出現微妙變化。

類似這樣複雜矛盾關係,普遍存在WTO即將啟動的新一回合談判議題上。

最近才自日內瓦返國述職的一位經貿官員說,談判立場的研擬,是否確實符合台灣最大經濟利益,需要投注龐大的研究心力,長期加以關注,談判立場抵觸外交利益時,究竟是外交利益優先?還是經貿利益為重?這絕不是單一部會可以決定,未來由誰扮演我國WTO談判最高決策中心,是參與新回合談判該未雨綢繆的地方。

最近歐盟、日本急欲開展海運服務業,歐洲大力尋求我國合作,也是明顯的例子;就我方而言,服務業市場持續擴大開放,由電信、金融、運輸、視聽及專業人士服務業,擴大至旅遊、自然人移動及海運服務業,勢必面對兩岸在WTO架構下的三通議題,我方對此樂見其成,但美國是開展海運服務業的反對者,我方如何採取立場,就備感困難。

因此,未來我國WTO代表團究竟要以經貿為重,還是要兼辦外交?台灣國內各部門是否已做好相關準備,攸關台灣今後在與各國談判時,適切把持應有立場的關鍵。

「尋求台灣國內最大經濟利益,扮演的是攻、守兼具角色」。經貿官員指出,過去我國經過12年的入會努力,才成為WTO正式會員,但爭取入會與加入WTO後參與國際多邊談判,角色扮演,將是完全兩極化。

過去,入會談判期間,為了達成入會協議,台灣只能單方接受諮商國的片面市場開放要求,台灣國內後援單位,則針對諮商國提出的市場開放減讓,衡量能讓多少,充其量只是「守」的角色;但成為 WTO 正式會員後,就要以國際經貿遊戲規則來協商。

「台灣不可能在多邊談判場合,沒有自己的立場與主張」。但有了立場主張後,官員也擔心,如果沒有巧妙合縱連橫,不但會對既有的外交形成震盪,更可能因為決策模糊,讓處在第一線談判官員喪失爭取國家最大利益的契機。

WTO揭櫫貿易自由化,隨著新回合談判擴大市場開放的深度與廣度,可以預期,如果無法在多邊談判中爭取國家最大經濟利益,付出的代價及損失,將更甚於入會承諾所付出的市場開放代價。

不過,新閣揆視察經濟部時,竟然認為成立跨部會WTO統籌談判事宜處理機制,沒有時間急迫性, 這種說法,讓處在第一線的經貿官員憂心,決策高層還未真正體認WTO的經貿專業性。尤其是,政府將參與WTO過於窄化為兩岸關係或外交的政治化考量,也讓官員憂心,美、中、台的三角關係,未來究竟是否能在贏了面子、失了裡子中保持平衡?還是在失了面子,贏了裡子後獲得實質利益?隨著台灣正式參與WTO,答案應該很快揭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大陸入世後社會將進一步開放  但下崗問題依舊
跳槽、MBA、技術認証:IT員工加薪三大法寶
下任WTO秘書長認日圓可成亞洲流通貨幣
呂秀蓮希望各國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