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腐敗“黑名單”﹕中國名牌大學都在列﹖

王眉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日訊】王銘銘“抄襲事件”如一石擊水﹐令包括北大在內的中國學術界都在反思一個做學問的A﹑B﹑C基本問題﹕學術道德。今天﹐連教育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不能隨便拿的﹐拿了就叫“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最直白﹑最基本的做人道理﹐今天卻被社會稱為象牙塔的學術界所違背。

  南方網02-28報道﹐抄襲剽竊他人之作﹐已成為大學校園裡公開的秘密﹐這裡流傳着一句話﹕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中國第一家學術批評網站的創辦人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楊玉聖接受採訪時說﹐有的大學甚至被稱為“抄襲大本營”﹑“複印大本營”﹐有國人抄國人的﹐也有國人抄“洋人”的﹔有學生抄老師的﹐還有老師抄學生的﹐有人曾根據已公開的材料整理出一個“黑名單”﹐整個中國的名牌大學幾乎都在這個名單之列。

  北京大學教授陳啟偉感嘆﹐過去抄襲者大多數還有愧疚之心﹐本來人數就少﹐一經揭露﹐則在學界聲名狼藉。現在抄襲剽竊者的猖獗張狂之勢令人鄂然驚心﹐許多大學的研究生做論文﹐有一半以上是抄來的﹐有的人東窗事發﹐人贓皆獲﹐卻百般解辯﹐毫無愧色。

  其實﹐不僅僅是抄襲者的臉面越來越厚﹐抄襲者的級別也越來越高﹐學生﹑講師﹑教授﹑博導﹐甚至有副校長級的人物。從王銘銘“抄襲事件”回顧過去﹐上海復旦大學教授申小龍﹐合肥工業大學博導楊敬安﹐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胡梁明等等﹐這是已做出處理的例子了。僅2001年﹐全國為各類媒體曝光涉嫌剽竊抄襲的醜聞即達十幾起之多。

北大正制定有關文件嚴打抄襲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吳志攀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北京大學有關部門目前正在制定一個有關學術規範的文件﹐擬經校學術委員會通過之後正式實行。這是繼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銘銘“抄襲事件”在社會披露之後﹐北京大學做出的最新反應。

  剛剛卸任的北大副校長﹑歷史系教授何芳川說﹐北大有着“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術傳承﹐近幾年來北大師生對日漸蔓延的“學術腐敗”是有警惕的﹐是堅決抵制的﹐是深惡痛絕的﹐學校多個院系早在兩年以前就實行了匿名評審制﹑博士生導師在自己的博士生論文答辯中沒有表決權等制度﹐新出臺的學術規範將在以往制度的基礎上﹐進一部淨化北大的學術環境﹐真正實現北大文科院系2000年提出的“清除贗品﹐拒絕平庸﹐樹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識”的莊嚴承諾。

  人們在震驚之余不禁發問﹕中國學界的道德底線在哪兒呢﹖

  誠然﹐“學術腐敗”有相當複雜的原因﹐如社會風氣的侵襲﹑學術體制的缺陷等等。但是﹐如果僅僅以此為盾牌﹐對學術道德放任自流﹐那既是為“學術腐敗”的蔓延和發展開了一個無底的“黑洞”。

  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指出﹐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領域﹐都存在着“假冒偽劣”﹐但這不應當成為中國學界自我開脫的理由。因為﹐一般人眼中的“大學教授”﹐知書達理﹐清高廉潔﹐其人格與操守應當成為整個社會的楷模。學術界應該是道德的最後底線。

  中國人民大學袁濟喜教授懮慮道﹐“學術腐敗”的結果﹐等於號召人們放棄一切道德良知﹐蔑視科學與文化﹐而一窩蜂地向能夠撈取好處的當官發財去努力﹐學界尚且如此﹐則何以通過學界影響去風化社會﹖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與科教興國豈非成了一句空話﹖

  楊玉聖副教授感言﹐雖然學者也要和普通人一樣吃喝拉撒﹐也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但是既然身為學者﹐以學術為業﹐就理應在道德操守上率先垂范﹐起碼也要守住為人為學的倫理底線。否則﹐只能為“學術腐敗”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遁詞與掩護。

  中國學界不乏高尚人格與風骨的知識分子們﹐為維護學術道德的神聖﹐近年來不斷在發出“貴在自律”的呼喚。

  2001年底﹐中國科學院正式向社會公佈了十條《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道德自律準則》﹐要求院士們帶頭﹐堅持嚴肅﹑嚴格﹑嚴密的科學態度﹐反對學術上的浮誇浮躁作風﹐堅決抵制腐敗和違規行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與批評。

  也是在這一年﹐北京大學提出“清除贗品﹐拒絕平庸”﹐“樹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識”的承諾。

  還是在這一年﹐南京大學16位年輕博導共同發表“反腐宣言”並公開發出倡議書﹕堅持學術自律﹐嚴格遵守學術研究規範﹐全力反對各種形式的粗製濫造和蓄意炒作﹐堅決杜絕喪失學術道德的抄襲剽竊行為﹐向假冒偽劣學術宣戰﹐還象牙塔以聖潔坦蕩的本色。

  學術界的自律當是清除“學術腐敗”最根本的希望。我們不會忘記前不久去世的我國民俗學泰斗百歲老人鐘敬文先生在半年前留下的這樣一句語重心長的話﹕“知識分子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是社會的中流砥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21名中國留日學生被校方開除 (2/28/2002)    
  • 台博館爆貪瀆舞弊疑案 檢方擴大偵辦 (2/28/2002)    
  • 教統局二億資助學生交流 (2/28/2002)    
  • 研究人員發現﹕肥胖導致思維遲緩 (2/28/2002)    
  • “末日之鐘”撥快兩分鐘 人類面臨核威脅加劇 (2/28/2002)    
  • 【紀元專欄】范錦明:中國的水資源開發 (2/28/2002)    
  • 北美清華人致布什總統的公開信 (2/28/2002)    
  • 笑聲有玄機 男女大不同 (2/28/2002)    
  • 計算机等級考試之軟件水平考試經驗談 (2/28/2002)    
  • 贊化書院﹕薪傳中華文化的搖籃 (2/28/2002)    
  • “不來電”孫燕姿兩次相親皆失敗 (2/28/2002)    
  • 首屆世界未來科學与文化大會即將在英國劍橋大學召開 (2/28/2002)    
  • 中國自然保護同盟就清華學生用火鹼、硫酸燒潑動物園馬熊黑熊事件的聲明 (2/28/2002)    
  • 高中高職五專多元入學博覽會明起在中市展出 (2/27/2002)    
  • 高中多元入學 可任選分發區 (2/27/2002)    
  • 女作家丁玲老妻少夫 (2/27/2002)    
  • 池清:我所哀所懮的土地 (2/27/2002)    
  • 【紀元特稿】 中國自然保護同盟就清華學生用火堿、硫酸燒潑動物園馬熊黑熊事件的聲明 (2/27/2002)    
  • 陳總統:WTO非唯一對話舞台 (2/26/2002)
  • 相關新聞
    【紀元特稿】中國自然保護同盟就清華生殘害動物事件聲明
    陳總統:WTO非唯一對話舞台
    池清:我所哀所懮的土地
    高中多元入學 可任選分發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