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下一代文化薪傳源遠流長中文學校耕耘灌溉中文種子

中文學校耕耘灌溉中文種子

人氣 9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記者楊少玉桑尼維爾報導】如何讓在美國長大的孩子能說中文,保留中國文化的一點璀燦在孩子的靈魂深處,讓許多華裔家長絞盡腦汁,而中文學校的辛勤付出也令人動容。

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3月24日在桑尼維爾華僑文教中心舉辦「教師教學研習營」,吸引了百餘名熱心的中文學校教師放棄假日與安逸,甚至從沙加緬度遠道而來。一整日14堂課從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的教材與教學研習,台上教師的經驗分享,台下教師的專注聽講,全環繞在一個核心—-如何讓孩子喜歡並學好中文。

前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林文雄表示,當初因為帶著孩子到中文學校報名,卻因為該所中文學校額滿,孩子排在後補名單上。「我可以等,但孩子不能等呀,他一天天在長大,得開始學中文才行。」於是林文雄就創辦了思源中文學校並擔任首屆校長,開始「校長兼校工」的生活,每到週末上課時間,還得在學校門口指揮交通。

林文雄說,中文學校的校長到工作人員都是不支薪的義工,即便教師也只是象徵性的微薄薪水,有些中文學校還是流動性的無固定場地,「工作交接通常就是把我家車庫的教學及庶務用具搬到下一個人家裡。」然而中文學校能夠運作、教學、並舉辦許多才藝、球類比賽,全靠義工和家長大量的熱情與無私付出。

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教育委員會召集人許瑤玲,談到之前擔任日新中文學校校長的生活,她先生曾打趣她「做中文學校的事比上正班還認真」,星期五下了班洗完碗就一頭鑽入學校事務;而平時是「晚起的鳥兒」的她,到了週六還得比平日更早起,因為學校9點要開始上課,校長還得更早到來打理一切。

許瑤玲強調,在中文學校中家長的參與很重要,父母參與得越多,孩子對學校與教學內容的認同越高,如此孩子也才學得越多。

此外,中文學校的教師們準備教材更是用心之深。如研習會中蔡瑞雲老師分享她教授高年級的輔助教材,其中包含黃曆、中文報紙的新聞標題剪貼、中文流行歌曲歌詞、算盤、麻將、國劇臉譜、印章…,種類繁多,為的就是讓孩子們在趣味盎然的氣氛中學習中文。

例如,她用中餐館菜單中的「乾隆蝦」、「錦繡拼盤」等菜名,讓孩子一邊學字,一邊暸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並從文字中教導做人之道,例如在講解「緣」字時,從講解何謂善緣、惡緣、隨緣等詞彙中,蔡瑞雲會鼓勵孩子修德行善,如此才能結下善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美中文學校國畫書法開賽
促進中文教學發展增加信息交流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中華文化研討觀摩會結束
共同舉辦生活教育講座--密西根美華協會與中文學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