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资本洗劫令社会隐藏多重危机、中国整体性崩溃前景可畏(2)

佚名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二、權貴資本用政治手段強行掠奪弱勢階層、竭澤而漁

 在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一九九七年,中國經濟實際上在內部已經遇到了嚴重問題,這不僅表現在中國經濟一直處于緩慢的下滑過程中,更表現在中國一直引以為傲的漸進改革已經完全失去了動力。金融改革毫無起色、國企問題日趨嚴重、貪污及社會貧困開始制度性彌漫,突如其來的亞洲金融危机不過是以一种意外的方式暴露了中國這种漸進模式的另一面。

當此時,本來是中國領導人痛下決心、革除體制積弊的時候,然而自尊心和現實經濟的壓力驅使中國領導人走上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為了繼續維持經濟的快速增長以遮掩這個即將衰朽的神話,中國領導人几乎完全擱置了制度改革,開始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短期經濟表現。就中國領導人對嚴峻的制度改革形勢的漠視而言,這种以GDP為唯一追求目標的執政思路已經達到了瘋狂的程度。正如許多觀察家看到的那樣,一九九七年之后,中國領導人沒有推出一項旨在長遠的改革—-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更加緊迫的政治改革,來凝聚進一步改革的動力。相反,他們利用一切可以動員的資源,以一种近乎掠奪的方式來極力支撐其表面的繁榮。在短短的四年中,中國政府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這既包括西方人熟悉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也包括西方人不那么熟悉的所謂收入政策和消費政策。借助于這些以龐大的以公共開支為基礎的政策刺激,中國在少數大型城市快速樹立起了一個高成長國家的典型形象:不斷崛起的高樓大廈,迅速增長的中產階級消費群體,源源不絕的外來的、尤其是港台地區的投資,絡繹不絕的黃金周旅游人群。呼應于這种新的形象,那些對亞洲模式曾經有過深刻怀疑的人們終于丟掉了他們最后的一絲警惕,以自己的熱情和行動匆匆投入了“中國世紀”的合唱。然而,人們很快就會發現,中國不僅僅意味著大城市,更不僅僅意味著那些多少有些樣板意義的特大城市;中國不僅意味著讓人心動的机會,也可能同樣意味著始料不及的巨大麻煩。讓我們來看一看實施這种被中國領導人稱為“擴大內需”、卻被我稱為“類凱恩斯療法”所付出的代价吧!我之所以將這种政策稱為“類凱恩斯療法”,而不是克魯格曼所推荐的“凱恩斯療法”,是因為實施同一政策的并不是同樣性質的政府。換句話說,中國政府是在完全缺乏“凱恩斯契約”的約束下實施這些政策的。在這种契約中,政府必須在不違反自由市場原則的情況下來采取干預行動,而這种契約在中國似乎根本就不存在。我們必須注意到,在實施同樣政策的時候,中國政府仍然是一個權力完全不受監督但卻掌握大量壟斷資源的政府,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區別。正是出于這個區別,我們將會看到同樣一個政策將導致何等南轅北轍的效果。

積極的財政政策,是中國一九九七年后采取的一攬子刺激政策的核心部分。從一九九八年開始,中國政府進行了大量的公共投資;為此,中央政府的財政赤字從一九九七年的五百六十億飆升到二??二年的三千多億。無論我們從什么角度去評价這個政策,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中國,所有的公共投資不僅低效,而且充滿了各种貪污和受賄丑聞。正是基于這一點,民間將這類公共投資形象地比喻為“富官工程”就不足為奇了。這個問題的實質和嚴重性在于,在一個權力不受監督的國家里,以大量國債發行所支撐的公共工程意味著:少數擁有權力的腐敗官員在透支全體人民的未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期望中國能發生什么奇跡。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大量的公共投資正成為毫無用處的垃圾。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來,中國又開始了一個与九?年代初期非常相似的大興土木的高潮,不過上一次僅僅表現為地方政府的投机,而這一次的主角卻是中央政府。人們還記得,在九?年代中期,中央政府經過了一系列艱難的討价還价之后,才從地方政府手中奪取了更大的控制權。然而一旦大權在握,中央政府卻干起了同樣的勾當,實在是權力經濟的本質使然,不過是大集權与小集權的區別,五十步笑一百步耳。九?年代初期那次以開發區建設為主體的投資狂熱,除了留下大量的撂荒土地之外,還留下了大量的銀行坏賬,難道這一次規模更巨但同樣毫無成本約束的公共投資的結果,就一定會更好些嗎?江蘇省的一個例子特別能夠說明這個問題:江蘇省北部的一個縣,花費了大量的公共投資建立了一個完全是為了炫耀政績的電話縣,其結果卻是,強制安裝的電話成了農民家中無用的擺設。如果這也叫GDP的話,大概只能稱作“災害GDP”。

与上面的積極財政政策相配套的是所謂的貨幣政策,在經過了九?年代初期的通貨膨脹教訓之后,中國貨幣管理當局在這方面似乎比較謹慎。由于害怕刺激高通貨膨脹,中央政府一直以穩健的貨幣政策相稱,但這种“穩健”實際上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誠如大家看到的,從一九九八年起,政府已經連續五次降低利率。考慮到中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貸款都流向了奄奄一息的國有企業,這個政策的實際效果可想而知。一個合理的推論是,四年來的貨幣政策,在危險的基數上大大增加了銀行的坏帳。雖然,我們不能准确地知道這個比例增加的具體程度,但這可能也正是危險所在—-未知的危險要比已知的危險可怕得多。如果,上面那些政策還沒有超出我們理性的想象范圍的話,那么中國政府直接推動股市上漲就顯得有些愚蠢和浪漫了,這讓那些有些歷史感的人輕易聯想到大躍進時期的瘋狂。在中國一九九九年開始到二??一年七月結束的罕見牛市中,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肯定會作為丑聞記錄在案,這就是“人民日報”在一九九九年六月發表的社論。這篇社論以欺騙的手法催促投資者進入股市,以營造社會虛幻的“財富效應”,并同時為國有企業解困。鑒于在這個時期,中國的權貴資本已經發育得相當成熟,我們完全可以將中國股市兩年多的牛市定義為:權貴資本對社會財富一次規模巨大的洗劫。直到現在為止,中國證券市場的泡沫仍然遠离合理區間,但它套牢的資金已可以万億計。而在這一輪牛市落幕的同時,中國經濟在亞洲金融危机之后持續多年的“GDP秀”,也開始落幕。

与上述股市政策同樣讓人難以置信的,還有另外一項政策。那就是所謂收入政策。從一九九九年開始,政府為公務員連續加薪,到目前為止,公務員的薪水提高了接近一倍。誰都知道,中國公務員是中國改革中受益最大的群體之一,其實際收入要遠遠超過名義收入。可笑的是,這項政策竟然是在拉動內需的名義下進行的,這不僅引起了普遍嘲笑,也激起了下層階級的廣泛怨恨,而其對內需的拉動,當然也只能是說給天真的人們听听。這种為所欲為的執政取向,除了證明中國政府官員對社會緊張情緒的麻木之外,恐怕證明不了其他什么。

在國有企業方面,中國政府同樣注入了極大的財政資源,這既包括用五花八門的行政手段來限制甚至消滅競爭,如“關停并轉”中小企業;也包括毫不遮掩的直接財政資助方式,如荒唐的“債轉股”和直接撥款二千億增加國有企業資本金。透過這些明顯具有短期色彩的手段,中國國有企業的贏利水平象變魔術一樣得到扭轉。到二??一年度,中國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的成績突出表現在這樣一組數字上:國有企業的盈利從一九九九年的九百億達到二千三百三十億。然而這個數字的后面是什么呢?事實是:中國前十名的壟斷企業占据其中的一千九百億,國家重點支持(注意,這意味著國家想怎么支持就怎么支持)的其它前五百名大企業共獲得盈利四百二十億元。按“香港信報”的推算,這也就是說,剩下的六万多家國有企業平均盈利只有一万元。看清了這一點,我們不能不佩服,中國領導人不愧是“波將金”經濟的業內高手。在這种資源向大型壟斷企業集中的趨勢中,我們已經隱約看到了俄羅斯“寡頭經濟”的輪廓。

亞洲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國采取的所有應對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人民幣匯率政策了,這贏得了國際輿論非常慷慨的贊揚,盡管國內對中國政府的這項政策的利弊得失爭論不休,莫衷一是,但一個極其重要而且被忽視的問題是:人民幣的堅挺對中國國內各階層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說,在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指標已經達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在外部市場變動劇烈的情況下,人為的外匯管制在中國國內各階層中起到了一次財富再分配的作用。可以直接觀察到的事實是,人民幣的堅挺直接打擊和剝奪了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的貧困階層。廉价勞動力是中國在世界市場上最大的競爭优勢,這种优勢一方面源于中國剩余勞動的巨大供給,另一方面則完全是由于中國人對低工資收入的超強忍耐力。但在周邊地區貨幣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中國下層階級的勞動力价格卻被人為高估,這阻斷了中國通過經濟手段向世界市場輸出人口壓力的通道,人為地限制了中國低收入階層的就業渠道和工資上漲。這雖然為中國政府在世界上掙夠了面子,但卻是以農民及其他低收入階層進一步淪落為代价的。考慮到農民在中國人口中所占有的絕對份額,這個代价可能相當巨大,而且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代价。一方面,中國低收入階層承擔了人民幣堅挺的全部代价,所謂人民幣不貶值之“弊”;另一方面,以城市居民為主的另一部分中國人,尤其是壟斷和權力資本卻享受了人民幣堅挺的絕大部分好處,所謂人民幣不貶值之“利”。中國進口產品的主要消費者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人民幣的堅挺大大增加了他們對進口產品的消費能力,而農民和下層階級卻与這种消費完全無關。与此同時,人民幣的堅挺對那些主要依賴進口設備、進口原材料并大量使用國外債務的壟斷企業和權貴資本有利,比如電信等壟斷企業。在中國的城市,几乎所有的生產和消費領域都与進口密切相關,人民幣的堅挺的确大大刺激了中國城市對進口產品的消費胃口,這大概就是許多外國資本一夜之間突然發現了一個中國中產階級的真實原因。然而這個具有“樣板意義”的中產階級的基礎并不牢靠,因為這是一次匯率管制所導致的突擊性的財富轉移。中國農民一直是中國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擔者,這种被動的承擔并非是由于他們的愚鈍,而僅僅是因為他們遠离權力中心。這种困境的最新一個例證是,作為中國最弱勢的產業,農業卻在“入世”談判中作出了高于許多國家的開放承諾。所以,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的怀疑:人民幣的堅挺是不是也是一种體制的“故意”—-強勢階級利用看上去中性的宏觀政策的尋租?雖然從長期看,中國農業問題可能主要不是一個匯率的問題,但人民幣的人為堅挺,卻在這几年極大地加劇了中國弱勢階級的困苦,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

看清楚了這樣的真相,難道我們還能認為,中國成功地避開了亞洲金融風暴嗎?我們不過是將這种沖擊通過政治手段強行分配給了中國的弱勢階層罷了。人民幣沒有貶值,僅僅說明了中國有可以人為控制的“外匯管制”,僅僅說明有人要竭力維持一個名不副實的強國形象,而不能說明任何其他問題。

中國經濟在最近几年不同尋常的表現,讓人們很容易聯想到計划經濟時代的中國。那時候,我們有更加讓人瞠目結舌的增長速度,同時也有比現在更加凋弊的民生。在一個權力高度集中的國家,維持一個高增長的GDP實在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通過輪番使用上面一系列手段,中國經濟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后維持了“一枝獨秀”的局面—-這被中國的經濟學家稱為“七上八下”(百分之七以上、百分之八之下)。然而,正如這個中文詞語的另外一個意思一樣,這個“一枝獨秀”并不如看上去那么令人放心,在一幫可笑的政府經濟學家不斷地鼓吹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拐點之后,這個拐點卻始終沒有真正出現。更多的人則開始相信,如果中國不迅速進行旨在修复增長動力的制度改革的話,中國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一直盼望的那個拐點,可能恰恰是一個向下的拐點。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据顯示:二??一年四季度,中國GDP增長是創紀錄的百分之六點六,在我看來,這個數据所反映的某种趨勢,可能正在揭開中國經濟為“一枝獨秀”所付出的沉重的歷史代价。

(待续)

注:本文作者是大陆财经问题撰稿人,佚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