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光 也說胡錦濤曾慶紅之爭

人氣 7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江澤民的接班布局中,關鍵一步棋,當然應該是曾慶紅的安排。我不止一次說過,光看江本人的進退,其實并不能把握十六大權力轉移的實質。另外要看的重要一條,就是曾在新的權力格局中的位置。

為什么說單看江的進退是不夠的呢?我們不妨把他和晚年的鄧小平做一點儿比較。很明顯,鄧的權力基礎是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和治國的過程中形成的,已經可以不依賴于他的頭銜或位置;‘垂廉’固然可以听政,‘‘南巡’(怎么能叫‘南巡’? 那時鄧無論如何都已經是一介平民耳)更可以改變中國。相比之下,江的權力呢,几乎完全建立在‘据其位而謀其政’的基礎上;用政治學的術語,就是所謂‘制度化’的權力。十六大之后,一旦沒有了正式位子,江還能有多少影響呢?這才是江澤民必須考慮的中心問題。其中,有沒有人脈,至關重要。以鄧那般身份,尚且要靠自己的人馬。不過,鄧還是与江不同:就是別人的人馬,比如江澤民和李鵬,鄧也一樣可以在沒有官方身份的情況下掌控他們。甚至,鄧可以殺自己的回馬槍,自殘左右,如黜胡廢趙,清除‘楊家將’,居然照樣控制局面。江在今天,江湖地位有鄧所不及者多矣,但恐怕還沒有這等內家功夫。所以,全力在十六大權力格局中安排自己屬意和信賴的人,恐怕比江澤民自己的進退,還更讓老江費神。在這個‘自己人’的棋盤中,無論從什么方面來看,首選都應該是曾慶紅。理由不用說了,坊間耳熟能詳。甚至,外界普遍把曾看作胡錦濤接班的唯一對手。這种說法,固有簡單化之嫌,卻也很富戲劇性。你看二人:就位勢論,胡有名分,曾有實權;就本領講,胡善韜晦,曾擅權謀;就風格論,胡以穩重著稱,不溫不火,曾則富有魄力,大膽開拓;從上看,胡有鄧的欽點,曾有江的寵愛;從下看,胡有以‘團派’為核心的廣泛网絡,曾則在安全,軍隊等要害權力部門羽翼甚丰。如果兩軍對陣,那可謂旗鼓相當,各有优勢。

證之政治現實,二人确也不乏明爭暗斗,很見瑜亮情結。特別是一年之前大約這個時候,胡錦濤相當穩固的接班优勢,似乎一時遇到了來自曾慶紅的強力挑戰。到去年五月末,更出了一樁耐人尋味的小事:江澤民視察黃山后,不同尋常地發表了自己的詩作,結句是‘日破云濤万里紅’。說這是直接針對胡錦‘濤’而力挺曾慶‘紅’,也許有穿鑿之嫌。但是,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面對這樣明顯的忌諱,江澤民及其身邊人居然能沒有任何感覺而完全是無意?有感覺,還要特意發表,那就意味深長了。退一步說,即使江澤民們完全沒有感覺到這种忌諱,其實并沒有言外之意,但是,看在中國官場上那些正為胡曾之爭所苦而不知道應該投靠哪邊的人們眼里,恐怕是不難從中讀出一些意思來的。同樣,也不管江是有意還是無意,胡錦濤們自也一定會讀出某种弦外之音。到去年十月,那邊廂胡錦濤首次國際亮相,出訪俄國和歐洲,這邊廂曾慶紅陪同江澤民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首腦會議,江還特意把曾介紹給過几天就要在莫斯科接待胡錦濤的普京。山長抑或水短?還是山自靜水自動?其中禪机,恐費外人所能詳者。

不過,胡的順位优勢,看來是難以撼動;曾對胡的挑戰,恐怕不在取胡而代之的威脅,而在另外兩個層面:一是關乎十六大之后的高層權力分配;二是由此產生的胡錦濤‘繼位’之后能否鞏固權力真正‘接班’的問題。第一個問題,說白了,就是曾慶紅十六大會得到什么位子。一個小小政治局候補委員,已經不止一次失去了在政治局‘轉正’的机會,曾慶紅能不能在十六大上一下子躍升為政治局常委?依我的看法,這是沒有什么問題的。要說‘躍升’,當年胡錦濤本人,就是從中央委員直接進入政治局常委;而現任總理朱容基,更是從中央候補委員一步邁入政治局常委。就此而論,曾今天的位勢,比胡朱二位當年又优越得多。在中共政治中,這些繁文縟節,根本不构成障礙。

所以,曾慶紅現在的目標,并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局常委的位子。江系力量在曾慶紅位置問題上所喊出的价碼,目前似乎大體明朗;按要价的前后順序講,就是兩個:一個是國家副主席,一個是總理。為什么?意涵何在?能否成功?這要等到下周才有篇幅來討論。
《信報》5/15/2002(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百姓對官員腐敗見怪不怪
吳國光  十六大前矛盾集中到江澤民
吳國光:胡錦濤的繼位与接班
吳國光:江澤民有三類安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