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支柱:“國”与“家”豈能相提并論?

楊支柱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2日訊】“國”与“家”的區別遠不只是大小之別,它們根本就沒有什么相似之處:國是人為的產物,家是自然的產物;國是以暴力為后盾強制維持的,家是和平合作的典范;國是除惡的工具,家是揚善的根据地。我國把“國”叫做“國家”叫慣了,估計是改不過來。改不過來也沒什么,但一定要記住二者的區別。

我承認古代的國与現代的國有所不同:古代的國是我們的祖先不得不生活于其中的,是他們“所在的國”;現代的國是我們自愿生活于其中的,是我們“自己的國”。然而即使是民主法治的國,自稱產生于民主、靠的是法律;但民主無非是所有個人為了他們的共同利益所進行的一种交易,法律仍然是以暴力為后盾的;不信請它們把軍隊、警察都廢除試試!而“家”產生于兩性之間的天然吸引与父母子女間的天然親情,本質上是与交易和暴力格格不入的。正因為這個緣故,對于代表國家行使權力的人必須有強有力的監督手段,以防止其濫用權力;而父母通常不需要這种監督。

那么“國家”這個詞是怎么產生的呢?它首先產生于君主政體君主的感受。在君主政體下,國被當作君主的私產,所以君主是以國為家的。君主以國為家,并不意味著他把老百姓都當作他的家人,他們只不過是家奴而已,所以老百姓并沒有自己的“國家”。但是君主們很快就發現“國家”這個詞給暴力色彩的國披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家的面紗,有利于騙取老百姓的效忠,因而有意加以混淆。而混淆的結果,一方面某种程度上騙得了百姓對君主的效忠,另一方面也使得國的暴力色彩進入了家庭。所以從反對家庭暴力的角度看,我們今天也很有必要把家、國分開。

“忠孝”這個詞的來源,也極其相似。對于國王或皇帝家的子女來說,忠君就是孝親,孝親就是忠君。對于老百姓來說,忠君与孝親完全是兩碼事。但忠与孝的類比可騙取百姓的效忠,對王朝的長治久安大有好處,因此君王們便有意識地將二者混淆,造了“忠孝”這么一個詞。其后果,也跟家、國混淆相同。五四新文化運動大批“忠孝”,并不是叫人們不去孝敬父母,而是要清除忠、孝混淆給孝道所帶來的不人道的毒素。

--學而思 (楊支柱 5/21/2002 3:28)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楊支柱: 公民投票解決民族問題
楊支柱: 新左派是大大的忠臣
楊支柱:自由主義的民族理論
楊支柱: 由殺母事件引起的思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