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魚 幾經浩劫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6日訊】台灣饕客盤中飧的大陸國寶魚「中華鱘」,並不是第一種被台灣饕客祭五臟廟的大陸國家保護級動物,過去台灣饕客熱衷的「娃娃魚」即屬於二級保護動物,只是現在更為變本加厲。

據中時電子報5月日報導,遭走私來台做為台灣饕客盤中飧的大陸國寶魚「中華鱘」,並不是第一種被台灣饕客祭五臟廟的大陸國家保護級動物,過去台灣饕客熱衷的「娃娃魚」即屬於二級保護動物,只是現在更為變本加厲。但當前在大陸,尤其廣東一帶,「中華鱘」上菜單,已成為老饕們的旅遊項目之一,活魚多數來自當地的養殖場。
「中華鱘」過去由於稀少珍貴,有研究者稱之為中國的「水中大熊貓」,並名列為大陸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最大個體重達五百五十公斤。平時生活在大陸東部沿海,性成熟後洄游進入江河繁殖。產卵場主要分布在長江、另在珠江也發現有少數「中華鱘」產卵。在一九八八年位於宜昌的長江葛洲壩建成前,「中華鱘」的產卵場位於長江上游幹流和金沙江的下段,由於葛洲壩的阻隔,「中華鱘」從此無法溯江到上游產卵,當時還曾發生大量「中華鱘」為溯江而上,撞死在葛洲壩壩體的慘劇。逐漸,「中華鱘」為了物種繁衍,開始在緊接葛洲壩下的宜昌長航傳場至萬壽橋附近約七公里的江段上,形成了新的產卵場,面積約三百三十公頃。為了補救葛洲壩工程對「中華鱘」物種生存的危機,中共成立了中華鱘研究所,從一九八三年起每年向長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鱘,但由於培育技術上和養殖規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長度為八至十公分,重三至五公克的幼鱘一萬尾左右。因此,中華鱘種群的補充,主要依靠在宜昌產卵場自然繁殖的幼鱘。

但從九○年代起,為了加強對「中華鱘」的保育,中共在幾個省市批准成立「中華鱘」養殖研究基地,江蘇東台市進行對「中華鱘」的研究,並在室內進行大規模試養獲得成功。廣東三水則在一九九八年建立了大陸規模最大的「中華鱘」南方養殖研究基地,並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提供的技術下,迅速獲得成功,近年來在廣東一帶已成功繁殖三十萬尾的人工種群,據統計,在全大陸則有近百萬尾。也正由於養殖量的大量增加,雖然中央保護政策下不允許買賣,但養殖戶開始私下買賣「中華鱘」供酒樓食用已成公開的秘密。因此,曾有相關人士提議,對「中華鱘」的養殖戶採「三三制」,也就是三分之一繁殖下一代,三分之一放流,三分之一上市。

不過,大陸動物保育人士也透露,面對未來,「中華鱘」的野生種群,將面臨第二次嚴峻的生存考驗。當長江三峽大壩完成後,長江宜昌以下江段的流量將顯著減少,這將使本來就不大的中華鱘宜昌產卵場的面積進一步縮小,使中華鱘的自然繁殖受到更不利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空汙防制區 劃設標準擬加嚴
台立院通過凍漲電價 經濟部:仍須依法調漲
保護國安 英國拆除中國製監控設備 預計明年4月前完成
王國材將卸任 提醒準交通部長注意台鐵安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