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裝熟!想廣結善緣 但這行為真的很討人厭

作者:中川晶/譯者:張嘉芬

人氣 7691

總是不由自主扮起好人的族群,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不懂得如何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感」。舉例來說,面對以下這種人,你會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呢?總是滿臉笑容、為人親切、經常收到這個人送的禮物。可是,和這個人相處,總感到莫名疲倦。

這裡的關鍵字是「滿臉笑容」和「為人親切」。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這樣的距離,是不是剛剛好?

因為長期扮好人而感到疲憊不已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保持適當的「距離感」。

當別人一腳踩進自己的個人領域時,這些當事人多半沒有立刻察覺;只要一仔細想,發現自己和別人之間的距離,已近得令人覺得很難受。

人際距離是與生俱來的產物,但感受卻因人而異。

因此,人際距離感較近的人,一股腦兒就會衝進我們的界線裡,絲毫不以為意。這樣的舉動多半是出於自然,不帶惡意。但對個人領域遭到侵犯的一方時,我們就趕緊拉開距離。

換言之,拉開距離的第一步,就是用字遣詞要比平常更莊重有禮。莊重有禮的字詞,會拉開人我之間的距離。

面對裝熟地說出「哎唷,有什麼關係,走啦!」的人,各位可以翻開自己的日誌,一邊說「是什麼樣的行程?如有需要,可以先為你保留時間。」最後再加上一句「要為你安排什麼時候?」

大部分的人在聽到這種回應之後,就會說「謝謝再聯絡」,並識趣地走開;雖然還是不免有些死纏爛打的人,會緊咬不放地說「那約明天如何」。

此時,建議各位不妨這樣回答:「哎呀,很抱歉,明天行程已經滿了,後天可以安排十五分鐘的空檔,你覺得怎麼樣?」如此一來,應該就不太會有人再繼續糾纏了。

然而,世界上總不免有些稀有動物,此時建議你直接了當地說:「很抱歉,我不能作陪。」各位不妨提醒自己,這種稀有動物根本聽不懂委婉的言詞。

對人際往來感到疲憊的人,多數應該是因為碰上了人際距離感太近的人,並深受其害所致。在說明因應之道前,各位最好還是先了解這些人際距離感太近的人,究竟有哪些特質。

人際距離感太近的人,有以下四種型態

    1.自以為友善而裝

這種人即使是對初次見面的對象,也會親切地堆滿笑容,擺出一副老朋友似的親切,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報以笑容。但反過來說,這種人的態度就是「裝熟」。然而,我們也不能因為對方裝熟就動怒,畢竟「動怒」這個反應顯得太過度防備,還會招來責難。

    2.動不動就替人取綽號

人際距離感太近的人,為了更進一步拉近人我之間的距離,總會馬上替別人想個綽號,例如愛作白日夢的人,就叫人家阿夢;碰上眼睛大的人,就說人家是大眼仔,甚至還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小名(綽號)。可是,例如在照護現場,稱呼銀髮長輩時不用「×伯」而用「阿×」,非常沒有禮貌,因為用「阿×」稱呼別人,雖帶有親近的正向意涵,但同時也帶有拉低敬意的反效果。

    3.用送禮試圖拉近關係

很愛拿出小禮物來送人,也是這個族群的特色。例如他們會說「給你,這是伴手禮」或「別人送我的,很好吃喔」,帶一些點心零嘴來送人。

送禮固然是出於善意,但面對送禮背後那份想與人拉近距離的意圖時,也不可不慎。

因為他們在撩撥一種心態,讓收禮的人覺得自己非得回送點什麼不可。

禮尚往來是一種幾近本能的舉動,在生物學上稱之為「互惠利他主義」,除了人類之外,科學家在許多物種身上也都觀察到了諸如此類的行為,例如稍後要為各位介紹的吸血蝙蝠就是如此。「互惠利他主義」可說是在群居動物當中,最不可或缺的舉動。

總而言之,「送禮」這種試圖拉近彼此距離的策略,令人防不勝防。若持續收到某些人送的小禮物,請各位別忘了點亮黃燈,特別提防。

    4.多管閒事卻自以為親切

這種行為和送禮屬於同一類。

先來看吸血蝙蝠的例子。有一種住在南美哥斯大黎加的小蝙蝠,身體長度不到十公分,卻懂得趁馬、牛等動物睡覺時悄悄靠近,趁機咬住他們的臀部。可是,這種蝙蝠的門牙並不尖,被咬的動物不覺得痛,因此被咬了多半還是會繼續睡。於是蝙蝠便快速地擺動牠們細長的舌頭去吸血,吸血量竟可達體重的四○%。吸飽血的蝙蝠身體太重,根本飛不起來,只好走路逃離現場。

不過,這種吸血蝙蝠有時也會被馬兒或牛隻狠踩,所以不能一直緊咬著獵物。一旦無法吸血,這種蝙蝠的體力很快就會消耗殆盡,撐不過三天就會死亡。

其實這種蝙蝠是群居動物,每個巢穴至少會有數百隻一起生活。而吸飽血的蝙蝠,會把自己吸到的血吐出來,分給飢腸轆轆的同伴。將已吸進肚子裡的血再吐出來,固然會消耗自己的體力,但牠們還是願意把糧食分享給那些很久都沒吸到血的同伴。

看了牠們這樣的舉動之後,各位應該會覺得「吸血蝙蝠看似可怕,但心地竟然卻如此善良」,因而大感佩服。不過,如果各位知道這個舉動背後,隱藏著「我有困難時,大家也要來幫我」的自私動機,恐怕就會覺得很掃興了。而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

有恩未必要回報

這就是互惠利他主義的解釋。我個人認為,不論動機為何,抱持互惠利他主義也無妨。然而,有些人就是會刻意利用互惠利他主義,挑起我們「有恩必報」的情緒。換言之,這些人就是會刻意設局,讓我們無條件地、本能式地覺得非得回報不可。由此可知,當我們受到別人過多恩惠時,會覺得很難受,這是非常理所當然的感受。

若你正因為別人強迫接受的親切善意而感到痛苦,那不是你有毛病,而是證明了你的本能運作正常。

最後請容我再說一次:面對過度的親切時,各位大可不必加倍奉還。

人際距離遠,少不了吃點苦

前面介紹了人際距離感太近的人具備哪些特質。不過,這種類型的人,也並非全都是壞人。人際距離感太近的人,往往對於彼此之間的親密交流不以為苦。然而,問題在於這個族群的人,不管對誰都靠得太近,讓人際距離感較疏離的人感到很疲憊。

所以,若你的人際距離感較疏離,其實是稍微吃虧的,因為當人際距離感較近的人滿懷友善地靠近時,你很難逃開。而這個難題,似乎是出在人類這個物種,具備某些近乎本能的「基因規劃」(Genetic Programming)所致。

舉例來說,當有人想和我們握手時,各位是否會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回握呢?有人笑盈盈地向我們打招呼,我們豈有不笑著回應的道理?這個法則,你我都適用。

當有人帶著笑容走近時,要我們提高警覺、視若無睹,豈不是很強人所難嗎?很多人因為擔心被那些在街頭搭訕賣東西的帥哥美女強迫推銷,便選擇視若無睹,快步走開。但各位是否曾因為偶然和別人四目相望,對方給你一個笑容,你就不由自主地微笑以對?據說人類的本能設定就是如此。

總有恰到好處的距離

說穿了,人際距離感較疏離的人,內心可能早已認定與人往來就是一樁累人的苦差事。倘若我們往來的對象,就是這種人際距離感較疏離的人,是否就比較不累人?不過,人際距離感較疏離的人,乍看之下容易給人冷漠、不親切的印象,往往會讓我們覺得「哇……我和這種人處不來」。

彼此熟悉之後,這個族群的人就會幫我們拿捏好適度距離,往來並不累人。碰上麻煩時,他們也會恰如其分地伸出援手,然後再悄悄轉身離去。怎麼樣?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吧?沒錯,他們就是各位的老朋友。所謂的老朋友,就是和你我友誼長存、維繫多年的人。

換言之,他們和你的人際距離感最相似。

可是,這些人是否讓你覺得少了一點趣味?人就是這麼貪婪,在距離感上也是如此。太疏離讓人覺得無趣,太親近又教人感到疲憊。

因此,那些人際距離感比你我稍遠一點的人,就是你我最好的朋友。

本文摘自<不當好人,把善良留給值得的人:身心科醫師教你根除「預期焦慮」,享受微孤獨,不再怕被討厭而情緒內傷,方言文化 >

.地位越高人際距離越大 如何攀談才不失禮?
.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
.商界人士談話交往中的禮儀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會做人」的8個表現 但很多人敗在了第2條
什麼是保持社交距離?專家解釋
過度專注細節 人際疏離 可能是強迫型人格障礙
過度愛乾淨? 多一些包容減少人際關係緊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