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11月15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李曜宇・大紀元
(主持人說)其實教育孩子沒有快餐,我們在聽陳老師一環一環的講下來的時候,爸媽們不要著急,要知道那個最根本的概念,掌握這個根本之後,將來遇到大事小事,都能夠迎刃而解。這些東西如果要單獨諮詢陳老師,可是要提前三個月預約,而且還不能一次性解決。這就是為何我們要做父母學校的原因。陳老師很反對給一二三的方法,只求快速解套,她希望父母們先把思想念頭擺正、把根本學會。
一起最開心的時刻
上次談到化解孩子的攀比心,最後說到和孩子回憶最開心的事。如果真是什麼都想不起來也沒關係,我教你一招,就是此時此刻——你把困難和媽媽分享的此時此刻,就是媽媽覺得最開心的時候。(主持人說)之前您也教過,也可以去摸摸孩子、輕拍他的背、頭,近一步拉近親子的距離。
我們就是直接在告訴他,人的生命底是什麼?人的身體到底怎麼回事?人不是吃飽就可以了,飯還得是香的,有了這個食慾可以吃下去。這個「香味」本身是看不到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第二本帳本——「情緒帳本」。
我們一直在告訴孩子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人的生命、人的感受,什麼才是真正的開心?他才能明白,原來很多東西不是用物質可以取代的、有很多東西不是用錢能買到的。我們舉了這麼多家庭真正開心的例子,就是用這個鐵的事實,證明這個定律。孩子馬上能體認到,原來真正的開心的確是這個。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下一招了。人要開心,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種人跟人在一起,人跟人互相能夠真正理解的東西。例如,哪個阿姨跟媽媽是最要好的朋友?你覺得媽媽跟阿姨在一起的時候,會去比手錶嗎?會去品頭論足對方穿的衣服多少錢嗎?從來都不會有,我們這些好朋友在一起就是分享。
這些例子就能把孩子的心給落實了,這些都是他生命當中經歷過的美好時光。這就是我們生命當中所需要的養分,你把這些養分從生活當中提煉出來,真正扎實的東西,孩子肯定會相信你,然後你再幫他放到那個玻璃心裡頭(上集提到孩子的心有如一顆透明的玻璃心),這個時候他已經滿足了,回過頭來我們和孩子一起來分析他的同學的行為。
先他後我 才能突破自我
當有一個同學在你面前炫耀他的手錶價值,你覺得這個同學他需要什麼?其實,做人有一個很厚道的東西,叫做「先他後我」,也就是說當我們心擺著的是其他人的時候,我做過非常多的實驗,包括教初中學生讀書,如何在讀書的技術上提高,在非常多次的經驗後告訴我:唯有你的心為別人著想的時候,那一霎那你的身體可以突破自己的極限,這種精神的力量可以幫助你解開你原本解不開的難題。
剛才我們已經想方設法舉了很多例子,這些東西一直在跟孩子證實一件事情——人的表面的物質的索取,背後都有一個需要。包括剛才(主持人說的例子)小姨的例子,她為什麼要給孩子東西,因為她是真心的愛你的,她願意為你付出,而且小姨非常開心,並沒有索取回報。這種就是一個和諧的狀態,人的善良本性,本來就會有的東西。
身體與精神的協調
我老說父母或者是老師們,最好去學習生理學,當你有一點點生理學概念的時候,你就會懂得去善用人善良生理學的特性。人身體的細胞和細胞之間、器官和器官之間,它們要是沒有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你認為這個人會發生什麼事情?那一定就是生病了。光是你的牙齒跟舌頭不配合,你就得咬自己了。
當我們把這些道理都證實給孩子看之後,他和我們是同心的,下一招才能協力。那我們也同心地去理解一下,他的同學的這個行為後面的心理需要。所以這個東西,我常常奉勸父母、老師千萬不能偷懶,這個功夫你得下,是什麼呢?去讀孩子讀的書,童年的書、學校的書等等,哪怕你今天是一年級的老師,都得去讀一讀他六年級的書,因為他的基礎是從你這裡開始打下的。我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我也訓練過很多的老師、家長,也用這些方式,那收穫都很大。更重要的收穫是心裡踏實。
教育是一種良知的工作,當一個人對得起自己的良知的時候,走在路上你給孩子的感受:你是一個堂堂正正的老師、父母。這時候小孩其實不太願意製造太多的麻煩給你。
攀比的背後需求
剛才舉的是生理學的道理,其實在小一小二也有一些科學性的道理,比如植物學的道理,用那種很簡單的、他懂的東西來跟他說,人跟人、人跟自己的那種和諧的重要性,他才會真正的快樂。物質跟精神它們也有和諧性,這樣才會真正的快樂。
這樣孩子碰到問題,才能跳脫別人對他的刺傷。同學在攀比手錶,而孩子卻能看出同學的心裡缺少什麼東西、需要什麼、發生什麼問題。但是這位同學通常是不知道他在傷害別人。當我們理解到原來這位同學是需要「朋友」的時候,其實這是小孩子的狀態,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同、仰慕。
所以有一個法則可以來說明,我們之前也說過,閩南話有一句俚語:「打斷手骨反而勇」,就是說手骨雖然斷了,但是接回來的骨頭會長得更強壯。碰到攀比這樣的事情,我們理解對方,看出對方是需要真正的朋友,我們抓住這樣的機會把雙方變成真正的朋友的時候,你不覺得這個小小的傷害,其實是滿值得的嗎?#(待續)
視頻:陳彥玲博士【爸媽必修課】(54):怎樣教孩子與他人和諧相處?|與他人、與自己和諧相處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情緒帳簿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1月14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