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正失去美國(四)

【內幕】川習較勁 李克強率先對美釋求和信號

人氣 47117

【大紀元2020年07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報導)在美中今年1月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前後,由於中共隱瞞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且處置不當,疫情擴散至世界。美國成為疫情嚴重的國家之一。美國與中共的關係也急轉直下,處於經濟脫鉤的邊緣。美東時間5月14日,川普(特朗普)在採訪中表示,「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可以斷絕整個關係(cut the whole relationship)。」

即便在中共病毒出現之前,由於美中在貿易問題上分歧巨大,即便要達成一個初步協議也是困難重重。由於中共擔心一旦達不成協議會造成政權不穩,最終向美部分讓步。

接上文:【內幕】六常委分歧 習決意暫不與美簽約

川習大阪會 雙方各自表述

美中貿易談判於2019年5月陷入僵局後,雙方在關稅等領域展開多個動作,雙邊關係快速轉冷。

僅以當年6月為例,美國把中科曙光、無錫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海光公司等五家中企列入國家安全出口管制清單。中共則決定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無縫鋼管相關美企徵收的反傾銷稅率由14.1%升至147.8%,還對赴美留學發出2019年第一號留學預警。

此局面一直持續到6月29日,川普習近平在日本大阪召開的G20峰會期間舉行了會晤,當天陰雨連綿。

如《Superpower Showdown》一書(註:此書由兩名《華爾街日報》記者所著,中文名為《超級權力對決》)所述,這次習近平沒有準備好一長串的改革和讓步。

在80分鐘會談的一開始時,習近平強硬地對川普說,「在談論貿易之前,讓我們談談我們想要什麼樣的關係。」如果美國和中國(中共)是夥伴,習暗指,那麼他們應該努力達成協議。但是,如果兩國將對方視為敵人,那就沒有必要尋求協議,因為它不會持久。

習近平概述了他所設想的最佳雙邊關係,即基於「協調,合作和穩定」的雙邊關係。換句話說,如果雙方互為夥伴,中國(中共)將願意與美國就貿易和其它困擾華盛頓的問題進行合作,例如朝鮮(核問題)。

川普沒有反駁習對雙邊關係的說法,但是美國更傾向使用「建設性但注重結果的」一詞。川普專注於讓習近平保證結果,特別是在購買更多大豆和其它商品方面。習近平表示,他會考慮增加購買的要求,但美國需要了解購買必須合理。習對此不會做出硬性承諾。

川普用另一種語言再次施壓:「你將購買很大數量。這是我們的理解。」習近平回答,「我們將制定細節。」

美中雙方思路不同。

川普要求(中共)在年內持續購買農產品,但是在中共一方看來這是美方弱點,也是對川普施壓以讓美國在華為問題上退縮及免除關稅的辦法。對於川普而言,購買農產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的貿易團隊將購買視為衡量中國(中共)是否會進行更大交易的一種量度。如果中國(中共)不增加購買量,美國為什麼要相信北京將對其經濟進行艱難的結構性改變?

在會議上,反過來,習近平要求美國解除對華為的制裁。川普像習對待購買農產品一樣不做出硬性承諾,話聽上去讓人鼓舞卻含糊其詞。沒有硬性承諾,但是也沒有硬性拒絕。雙方可以自行其是。

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川普宣布獲勝。他說,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美國將無限期中止任何關稅的增加。

儘管中共官媒發表了積極的評論,但中方一些人擔心川普要麼誤解了習近平在購買農產品時所說的話,要麼試圖迫使中共接受他的說法。首腦會議閉幕時,中共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試圖向美方澄清,習沒有承諾增加農業購買,但鄭的話遭到美方高級貿易官員的忽略。

川習較勁 美中關係惡化

美中雙方對習近平大阪承諾的分歧看法,很快就變成了美中間的另一條戰線。大阪峰會並未緩解緊張局勢,反而使局勢更加惡化。

之後幾個月內,中共遲遲不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

對華盛頓而言,北京未能進行農產品收購再一次被視為是惡意行為,類似於中國(中共)在5月大幅改變貿易協議草案時的行為。儘管美高級貿易官員承認川普並未在大阪得到習近平的承諾,但他們堅稱,在萊特希澤、姆欽和劉鶴之間的後續電話中,中方承諾將很快進行大筆採購。他們向川普報告了他們的理解,證實了川普的想法,即中國(中共)沒有達成協議的願望。

在多次警告無果後,2019年8月1日,川普突然發推宣布,他將從9月1日開始對剩餘的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

8月23日中共也宣布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川普24日回應稱,原定9月1日起向3000億美元中國貨商品徵收的10%關稅,調升至15%;並在10月1日將原先對2500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調升至30%。

川普同時「就地命令」所有在華美國公司「立即退出中國並開始尋找替代方案」。

川普的話直接影響了大陸的股市。當年8月24日,大陸股市大跌,滬指失守2100點。

9月6日,中共央行宣布,於2019年9月16日降準0.5個百分點。

政治局緊急會議上 常委間的交鋒

伴隨著中國經濟繼續下滑,中共召開了政治局緊急會議,習準備討論應對貿易戰的最後辦法。會上,經濟務實派官員和幾個地方上的政治局委員提出比上次會議還要嚴重的經濟惡化的情況,他們承認直接原因是貿易戰導致的。

有傳聞指,李克強在會議上說,貿易戰打下去,川普可能下台,但是中共政權也可能受到動搖。

原先支持對抗美國的王滬寧等人對此難以反對。還有與會者認為,先和美國簽署一個階段性的協議,存亡之際政權第一。簽署之後如何執行在於中共,這樣一來又是幾年。只要再給中共十年的時間,美國就再也壓制不了中共。

最後政治局通過了和美國繼績談判,爭取儘快簽署協議的決定。

到了9月,中共對美的強硬態度出現了變化。

9月5日,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欽通話時敲定,10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9月11日,中共國務院發布第一批對美加徵關稅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單,對蝦、潤滑油、飼料用乳清等16個稅目商品排除加徵關稅,豁免期限為2019年9月17日至2020年9月16日。

9月11日,川普在推特表示,應劉鶴的請求,並基於10月1日為中共建政70周年,作為善意姿態,把對價值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提高(25%至30%)日期從原定的10月1日推遲到10月15日。

李克強率先對美釋求和信號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認為,美國商會常務副總裁兼國際事務負責人邁倫‧布里李安特(Myron Brilliant)是最早意識到在北京方面轉變態度以達成協議的美國商業領袖之一。他率領的一個商業代表團定於去年9月10日與李克強會晤。鑒於美中雙方最近的摩擦升級,布里李安特預計李克強將發出強硬的信息。

然而,李克強對來訪的美方保證,中國(中共)將繼續開放其市場,尤其是服務業,並歡迎更多的美國投資。布里李安特告訴李克強,他希望將雙邊關係視為「玻璃半滿」(glass half-full),而不是「玻璃杯半空」(glass half-empty)。

李做了一個把茶倒入杯子的動作,並強調說:「杯子超過一半是滿的。」(It’s more than half full.)

之後習近平的表現也證明了這點。

據報導,2019年11月22日,習近平在北京的彭博新經濟論壇上會見了一群美方精英,其中包括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和前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

當天,習近平談到美中貿易戰,說「希望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與美方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當時港媒分析,這種表現或是中共在向美國求和。

但是,習也對美方說,中國(中共)走了「正確的道路」,「鑒於這一進展,我們為什麼要更改正在執行的政策?」

去年12月13日,美中宣布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

習再與安倍會面 做出防禦性回答

2019年聖誕節前兩天,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北京共進晚餐,這是兩人在G20後的再度會面。知情人士透露,安倍當時說,他希望(美中)第一階段協議將鼓勵中國(中共)讓經濟進一步自由化。安倍還說,美國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對日本的貿易攻勢使日本經濟更加開放。

習近平防禦性地回答說,中國(中共)已經大幅開放,並稱世界銀行調查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已有所改善。

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背後

2020年1月15日,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由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代表簽署。

初步協議總計包括購買美國產品、關稅減免、技術轉讓、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貨幣措施和爭端解決等七大項目,但未納入中共對中企的補貼、數字貿易障礙,以及其它經濟政策改革問題。

《華爾街日報》記者認為,從本質上講,中國(中共)給了美國主要貿易官員最想要的東西。對於川普總統而言,這意味著購買;對於姆欽而言,這意味著最終確認北京不會利用匯率政策為其出口商謀利;對於萊特希澤而言,這意味著執行措施(註:協議中的爭議解決機制)。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說:「他們(中共)不會停止對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的補貼。」「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沿著可能使兩國受益的方式達成交易,這是(川普)原話。」

但僅僅幾個月之後,一場蔓延全球的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瘟疫使得川普對中共的看法又有了改變。

在美東時間6月17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候,川普說,「不,我認為這項貿易協議很好。但自從我們被中國(中共)瘟疫感染後,我對與中國(中共)有關的一切都有了不同的感覺。」

當地時間6月18日,川普發推說,「在各種條件下,完全斷絕與中國的關係肯定是(美國)政策選項之一。」

責任編輯:林銳#◇

相關新聞
楊威:習近平是否希望川普連任
【內幕】王岐山汪洋與美方交手 鎩羽而歸
【內幕】萊特希澤與王岐山言論針鋒相對
【內幕】六常委分歧 習決意暫不與美簽約
紀元商城
Nature’s Bounty魚油多款 現有5折優惠
每日更新:超千圖像 探索奇妙植物王國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