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牆必看】習近平老友批評中共

人氣 5906

【大紀元2020年09月19日訊】大紀元每天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文章:

1 .「全世界發現中共說謊」 習近平老友批中共瞞疫
9月18日,美國駐華大使特裡‧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在北京接受了CNN的採訪時表示,他同意川普(特朗普)總統的看法,即中共必須為這場瘟疫負責,「本來它們可以把(病毒)遏止在武漢,但最終卻導致了世界性疫情。」

2. 美智庫最新報告 曝光中共統戰部
隨著中共不斷在海內外擴張其影響力,引發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發起和管理其「大外宣」工作的中共統戰部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一份新報告顯示,北京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來資助其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活動,力圖讓異見人士噤聲,鎮壓少數群體並企圖獲得外國技術。

3. 中共黨員入境美國遭遣返 法律學者:新政首例
美國當地時間9月17日,一名美國公民的父親因為是中共黨員移民被拒,之後用旅遊簽證入境美國,在機場被取消簽證,並被當場遣返。美國華裔法律學者認為,這或許是美國最新政策限制中共黨員入境的首例,並呼籲中共黨員儘早脫離組織辦理退黨証書。

4. 【內幕】烏海市疫情大數據 監控超百萬人
在中國大陸,中共的監控無所不在,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在中共「公安大數據」的掌控之中。近日,大紀元獲得的中共內部文件顯示,在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期間,中共公安疫情數據庫今年5月監控超百萬人。

5.【新聞看點】美籲關係對等 崔天凱威脅踩紅線
一尊駕臨,當地安保眼毛都不敢眨一下,對當地的百姓要反覆篩選,才可能安排群眾演員配合演習。而遊客究竟什麼身分,有沒有威脅,當地官員根本不掌握,怎麼可能讓遊客接近習呢?所以很可能是當地官員又在弄虛作假,欺騙習近平。

6. 鍾原:習近平考察強調「半條被」故事透窘境
9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黨媒稱,習近平先後來到郴州、長沙等地,深入農村、企業、産業園、學校等進行調研。黨媒的報導中,特意強調了1934年「長征」中的「半條被」故事,不斷宣傳「紅色基因」,但這樣的定調,卻透漏了中共當前的窘境。

7. 法輪功創造的醫學奇蹟(5)
法輪功,也稱法輪大法,是以「真、善、忍」為指導的佛家上乘性命雙修功法。自1992年5月13日,由吉林長春首次傳出後,以其提升道德、祛病健身的神奇功效,迅速傳遍神州大地,並洪傳至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億人身心受益。

8. 「華人進步會」資助BLM創始人設立新機構
「華人進步會」資助BLM創始人加爾薩成立了一個「黑人未來實驗室」!日前這份調查報告一出,主流媒體紛紛報導,在社交媒體上也瞬間吸引了眾多中西方人士的眼球,特別是「華人進步會」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備受關注。

9. 分析:中共「國進民退」開倒車 難掩窘境
中共近幾個月提出經濟「雙循環」,最近又提出「消費堵點」。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共的種種做法都是為了掩蓋內外交困的局面,實質上是「國進民退」,也就是在搶奪社會資源,加劇控制大陸民眾。

10. 【一線採訪視頻版】浙江義烏強拆 村民告法官枉法
近日,浙江省義烏市稠江街道下沿塘村村民陳巧鳳,因自家房屋被強拆而上訪,被當地政府和公安惡意打擊報復。陳巧鳳表示,義烏法院刑庭審判長劉霞、金華市中級法院審判長施曉玲、審判員曹益軍等人,與地方政府、公安勾結,製造冤案,枉法裁判。

11. 大陸許多外貿人員爆料 銀行卡遭公安凍結
今年以來,中國大量外貿從業人員抱怨自己的外貿銀行帳戶無故遭外省公安凍結,且解凍手續複雜,甚至被要求付「罰金」。有人嘆今年外貿太難做,當局或許「要打土豪了」。

12. 對中共幻想破滅 法國對北京態度在轉向
法國對中共態度漸趨強硬,除了議員學者抨擊,政府更以不同方式譴責中共或支持台灣。法媒形容,因這場疫情,法國逐漸看清中共真面目。向來與中共友好的法國,對北京的態度似乎在轉向。

13. 多次捲入學術造假醜聞 武大教授李紅良被免職
曾多次被舉報學術造假的武漢大學教授李紅良,近期辭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並被免去多個行政職位,接受經濟責任審計。

14. 中共下達糧食儲備指標 山西貧困縣僅達標一半
山西省當局曾要求壺關縣建立縣級儲備糧1,000萬斤,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儲糧模目前距離上級指標還相差一半,難以保障縣域內糧食安全。此前中共曾下令各地「糧食產量只增不減」,被輿論質疑中國或陷入糧食危機。

15.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6):輸出革命
共產邪靈為毀滅全人類而力圖占領世界,因此它也會利用人對權位名利的慾望,誘惑人向世界推廣它的邪教意識形態。斯大林、毛澤東、金日成、胡志明等,都是在這種野心的指使下行事的。

責任編輯:許夢兒

相關新聞
【翻牆必看】歐中峰會 習近平遇尷尬
【翻牆必看】習近平「中國夢」老底被揭
【翻牆必看】教授發重磅猛文:習近平辭職
【翻牆必看】中共軍人叛逃歐洲 與美國合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