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遊民問題 專家: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是根本

建議在撥給收容所的30億資金中 拿出部分用於擴大可負擔住房 在收容所開展職業培訓

人氣 71

【大紀元2021年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翰音紐約報導)10月26日上午11點,紐約市「照顧無家可歸者(Care for the Homeless,簡稱CFH)」機構主辦了一場以「結束紐約市的無家可歸狀態:我們的立場是什麽?(Ending Homelessness in NYC: Where Do We Stand? )」為主題的研討會。

自1985年以來,「照顧無家可歸者」組織為紐約市5區無家可歸的個人和家庭提供醫療保健、住所和社會服務,並提倡制定防止無家可歸的政策。每年都會舉辦幾次公共教育活動來討論與遊民相關的重要政策。

此次研討會由「照顧無家可歸者」主席納夏克(George Nashak)主持,邀請了包括醫學專家、學者、經濟適用房企業家和有無家可歸生活經驗的人,共同討論無家可歸者現狀及解決紐約市遊民問題的短期和長期方案。大部分人認為需增加可負擔住房,也有人提出想讓遊民不再回到街道或監獄,需要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職業培訓,讓他們從經濟上獨立。

60歲以上無家可歸者增多 遊民不願去收容所

紐約大學醫學院(NYU School of Medicine)助理教授、表維醫院(Bellevue Hospital)急診醫生多蘭(Kelly Doran)指出,前來急診室就診的年長遊民增多。她從2007年開始在表維醫院工作,以前很少有60歲以上的遊民來就診。但現在經常有年長遊民來到診所,最年長者甚至超過80歲。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有一段時間無家可歸了,許多人剛變成遊民。

多蘭提到,許多前來急診室就診的遊民表示不願意去收容所,原因包括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主權、不受尊重、不能攜帶自己的東西及寵物等,所以很多遊民選擇回到街上。

多蘭建議,要減少紐約市的遊民人數,首要措施是為遊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讓他們保持健康,並增加可負擔住房的選擇,讓他們不用無家可歸。她認為,僅精神疾病等健康問題本身,不會導致無家可歸,只有在缺乏可負擔住房時才會導致無家可歸。

增加可負擔住房 提供精神健康評估和治療

「城市道路(Urban Pathways)」網站顯示,「今晚,超過6萬紐約人無家可歸」。 「城市道路」首席執行官沙克(Frederick Shack)說,自2019年以來,美國遊民人數增加了7%。舊金山和洛杉磯的很多遊民住在街邊的帳篷裡,紐約不會允許這樣。17年前,紐約有約5,000名遊民在街上,現在則有幾萬人。

對於改善紐約市遊民的問題,沙克表示,許多遊民正面臨挑戰或是身患殘疾,收容所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建議在為遊民提供安全住所的同時,不去改變他們的行為,不要求他們簽服務協議,並為個人提供精神健康評估和治療。同時,增加安全收容所容量,在撥給收容所的約30億美元資金中,應將部分轉用於擴大可負擔住房系統,希望新任市長能真正投資於經濟適用房,將遊民重返街頭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更好的教育系統與工作培訓 幫助遊民經濟獨立

「美國教育部基金項目(Programs at The DOE Fund)」為上千名以前無家可歸或被監禁的人提供住房、過渡性工作和長期規劃。該項目的副總裁巴爾加斯(Felipe Vargas)表示,收容所裡年齡達到21歲的成年人需要有渠道接受教育與職業培訓,參加工作。經培訓後,他們一般能獲得每小時1517美元工資的工作。

巴爾加斯說,監獄中很多人有學習障礙,很多人出獄後又回到監獄,需要給他們更好的教育。還需要增加資金,為出獄的人提供服務,讓他們可以適應正常的生活,不再回到監獄中。

在被問到認為下一任市長應該怎麼做時,Health USA首席運營官福特(Karen Ford)說,最重要的是需要改變缺乏可負擔住房、缺乏教育的現狀,幫助家庭擁有永久住房,通過教育和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創建小商業來結束貧困。◇

責任編輯:李悅

相關新聞
民主黨紐約市長候選人談遊民毒品與監獄問題
報告:收容所不安全 紐約市七成遊民寧選流落街頭
紐約市議會通過提案試圖解決遊民住房問題
幫助年輕遊民自立 紐約市將每月發1250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