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應對氣候變化 中共言行不一

人氣 2719

【大紀元2021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龍騰雲報導)在中國各地的煤礦和火電廠開足馬力的同時,全球逾百國家正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商討如何減少碳排放。不久前覆蓋大半中國的停電危機,不僅成為中共減排承諾的公開考驗,也暴露出當局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言行不一。

習近平缺席氣候峰會引批評

11月2日美國總統拜登批評中共和俄羅斯未能出席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中俄兩國政府都進行了反擊。其中,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1月3日反駁拜登批評時稱,「口號代替不了行動」。

不過,德國政府顯然不這麼認為,繼美國之後,德國也在本屆大會上批評中共的承諾不夠充分。

德國環境國務祕書弗拉斯巴特(Jochen Flasbarth)在格拉斯哥表示,中共的許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但現在這已經不夠了,而且它也未對甲烷(Methane)等其它溫室氣體做出任何承諾。

中共在2021年10月28日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機構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NDC)更新報告(PDF鏈接 )中,將習近平2020年做出的承諾化為文字,但並未提出任何更進一步的目標,而是承認「能源需求仍將增長,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

習近平曾在2020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出人意料地做出了「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許諾。

日本、韓國和新西蘭在本屆氣候峰會前已表示,將淨零排放(碳中和)目標提前至2050年。

台灣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執行長許晃雄告訴大紀元,「習近平可能是要避開聯合國氣候峰會,以免尷尬。」「因為中共在2060年要攤牌,要實現碳中和。我相信它是出於政治和經濟上的綜合考量,但實際上挑戰很大,所以它拿不出具體可行的方案,也沒能在這次峰會上提出進一步的目標。」

環保組織認為,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減少近一半,才能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後果。中共「2030年碳達峰」的許諾意味著,中國會繼續增加碳排放。

全球氣候變化新承諾 中共拒絕加入

2021年的氣候峰會雖然尚未能達成一致,但已有一些新進展。而習近平的缺席則表明了中共的態度,那就是拒絕。

1)「退煤協議(End of Coal)」

11月4日,四十多個國家承諾逐步淘汰煤炭這種對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但不包括煤炭消耗量全球排名前三的中國、印度和美國。

在被指控造成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煤炭被視為最大的單一來源。氣候大會希望淘汰的不僅僅是煤炭,還包括了天然氣和石油。天然氣在燃燒時產生的碳排放僅為煤炭的一半,但仍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另外一種危害更大的溫室氣體甲烷排放,則貫穿了整個油氣生產鏈。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截至目前,中國每年所生產以及消耗的煤炭,比世界其它所有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進口國,進口煤炭通常只占中國煤炭消費總量的10%。

2)「全球甲烷承諾書(Global Methane Pledge)」

逾百國家在本屆大會上簽署了全球甲烷承諾書(Global Methane Pledge),誓言2030年前將甲烷排放從2020年水平減少至少30%,但排放最多的中國、俄羅斯和印度並未加入。

美國和歐盟於2021年9月發起這一承諾,目前的簽約國創造了全球七成的GDP,並排放出近半的甲烷。

中國目前是甲烷排放最多的國家,排放主要來自煤炭生產和牲畜。

本屆大會上承諾淘汰煤炭的簽約國並未說明,是否會轉而使用天然氣來滿足能源需求;中國2021年已經成倍增加了對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的進口,並取代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

僅國營石油公司中石化(Sinopec)一家就於2021年10月簽下20年的協議,每年從美國進口400萬噸液化天然氣。中共央企中海油(CNOOC)、地方國企以及中國民營能源進口商也在磋商購買美國的天然氣。

3)「終結化石燃料融資(End Fossil-Fuel Funding)」

11月4日,美國政府宣布加入了一個結束化石燃料融資的國際倡議,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和丹麥在內的25個國家和實體簽署該協議,承諾2022年底前停止對全球化石能源部門的新投資,除非其符合1.5℃的升溫限制和《巴黎協定》的目標。

11月8日,荷蘭宣布加入該倡議。環保組織「Oil Change International」表示,該倡議每年能從化石領域中分流19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清潔能源。

然而,中國、日本和韓國未加入這一協議,被視為極大消弱了其效力。中日韓是化石能源主要投資國,全球近半的化石燃料投資源自這三個國家。

中共在氣候問題上後退

雖然習近平在口頭上就氣候變化做出了不少承諾,但事實表明,中共當局在背道而行。

全球能源監測(GEM)2021年追蹤全球燃煤發電的報告(英文PDF )顯示,2020年中國燃煤電廠開發大幅上升,抵消了世界其它地區減少燃煤發電的努力,致使全球煤電產能開發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增長。

根據GEM 2021年4月發布的這份報告,在美國和歐盟的帶領下,2020年全球減少了37.8吉瓦的燃煤電能,但中國當年新建的燃煤發電廠規模高達38.4吉瓦。而且,中國開工投產的燃煤電廠占全球新建燃煤電廠總量的比例從2019年的64%升至2020年的76%。

燃燒煤炭是碳排放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另據BP報告,中國是2020年全球少有的碳排放繼續增長的國家,碳排放全球占比升至31%。當年中國燃煤發電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為63.2%,在全球燃煤發電量中占比52.2%。

根據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數據,中國2019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7%以上,遠超排在第二位的美國,後者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1%。

而且,中共統計局數據表明,2021年以來,火力發電勢頭變得更猛烈,前9月火力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升至71%。中國火力發電廠主要使用煤炭。

即便是2021年全球能源緊缺導致煤炭、天然氣的國際價格暴漲,中共依舊加大了對煤炭、天然氣等高碳能源的進口。

中共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前10月煤炭和天然氣進口激增,同比(人民幣計價)分別增長29.5%和36%。其中10月份的煤炭進口數量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而且自6月以來進口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

分析:中共所說比所為要漂亮得多

大紀元在梳理了中共近年來關於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規劃後確認,中共當局的宣傳和許諾要比其落實的政策和計劃漂亮得多。

1)「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

例如習近平在發給格拉斯哥氣候峰會的聲明中,要求其它國家「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舉措落地實施」,並聲稱中共「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

不過,英國非營利媒體「碳簡報」(Carbon Brief)於2020年10月分析了中國能源消費和生產大省的「重大項目清單」後發現,在投向能源或交通領域的約6.2萬億元人民幣(約為0.91萬億美元)投資中,向可再生能源等「低碳」項目的投資還不到10%,其它計劃投資都流向化石燃料基礎設施等「高碳」項目。

這些能源大省包括廣東、河北、河南、內蒙古、江蘇、陝西、山東和山西,排放了全國50%的二氧化碳。

2)「對抗氣候變化融資」

中共一直批評發達國家未能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對抗氣候變化,習近平在本屆氣候峰會致辭上依舊這麼說。

然而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2021年3月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共的確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資金,但不是用於減排,而是增加碳排放。

該項研究顯示,中共控制的銀行業2014年—2017年期間向「一帶一路」國家的化石燃料項目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僅在2016年就有240家燃煤發電廠有中國的「參與」。該智庫表示,中共這些投資「使減緩氣候變化變得更加困難。」

而且,習近平雖然在2021年9月聯合國大會視頻連線中表態,「中國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但未承諾不向境外的化石燃料項目融資。

作為最主要的化石能源投資國,中國迄今仍未加入「終結化石燃料融資倡議」。

在氣候峰會召開前,英國首相約翰遜10月20日曾與習近平通話,希望中共能將碳達峰的時間從2030年提前至2025年,並減少依賴煤炭。習未能承諾。

3)減碳與能源安全

中共在2021年10月公布的落實氣候承諾的階段性路線圖《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承認,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但堅稱「要堅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進能源低碳轉型。

2021年上半年,中共當局曾經加大「能耗雙控」的運動力度,但在下半年爆發電力危機後,煤炭生產和火力發電重新成為政府的優先事項。

「能耗雙控」是中共在2015年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的,降低GDP能耗和碳排放的政策。

據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共副總理韓正9月底要求煤炭、發電和石油等國企「不惜一切代價確保今年冬季供應」。

國資委主任郝鵬和韓正分別於10月1日、11月2日視察負責全國電力運營的國家電網公司,要求電力企業「講政治、顧大局,堅決打贏保電攻堅戰」。

對於中共為何面對能源危機時、強調能源安全和講政治,環境變遷中心執行長許晃雄分析說,「這表明中共當局可能還是會繼續發展煤電。習近平承諾的是2030年碳達峰,他是想把減碳的過程儘量往後推。」

官媒《經濟日報》11月3日發文稱,中國經濟發展和降低碳排放並行不悖,中國不可能重新大上煤電。一位要求匿名的北京空氣污染專家對此說法並不認同,「會不會大上煤電,這個政策都是搖擺不定的」。

他認為所謂能源安全指的是政治安全,不是經濟上的安全,「關閉工廠太多會引發大規模失業,會引起社會動盪,當局要維持穩定」。

2021年7月中國大陸開始出現拉閘限電,其後用電緊張狀況加劇;在全國31個省市中,至少有20個省份出現大規模限電,其中尤以嚴寒的東北地區為甚,當地民眾的基本生活甚至生存都受停電威脅。

(大紀元記者駱亞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葉梓明#

相關新聞
韓正令能源國企超額發電 被指或加劇市場震盪
【獨家】文件泄福建泉州能耗雙控具體措施
聯合國氣候峰會登場 六大重點一次看
美日提安理會決議 籲各國勿在太空部署核武
紀元商城
Nature’s Bounty魚油多款 現有5折優惠
每日更新:超千圖像 探索奇妙植物王國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