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1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林岑心採訪報導)中共駐美大使秦剛近日據傳接受美國多家主流媒體聯合採訪,但事後似乎沒有一家美國媒體發出報導。專家分析認為,一方面是秦剛所講的都是中共的陳詞濫調,沒有價值,另一方面也是美國媒體在集體抵制中共的「戰狼外交」。
大紀元記者翻查網絡發現,截至29日發稿,尚未有一家美國主流媒體報導秦剛這次的受訪內容;有數家中共黨媒和外宣媒體發出新聞稿。
中方駐美記者韓鵬25日曾在微博發文稱,「秦剛大使接受美媒聯合採訪,有趣的是,美媒至今沒見報!」韓鵬指責美國媒體「漏發有新聞性的重要新聞」,並稱「他們不發,我發」云云。該文並附上秦剛的「受訪」中英文對照文稿。
據中共官媒報導,12月20日,秦剛接受了「美國主要媒體的主編和高級記者的聯合採訪」,採訪由彭博新經濟論壇舉辦,以英語進行,採用「爐邊談話」的形式。整個採訪都被記錄在案,同時也作為背景簡報。
24日,中共駐美使館將主要內容發布在官網上,並翻譯成中文。但該文內容並沒有提及任何一家「美國主流媒體」的名字。
據中共駐美使館所載的文稿,秦剛在「受訪」中談到中美關係、東海和南海等多個議題,都是宣示中共官方立場。其中,針對中共不斷升級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秦剛聲稱是「台灣方面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秦剛還否認中共外交官是「戰狼」。
陳奎德:秦剛一派陳詞濫調 美國媒體認為沒必要報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縱覽中國》網刊發行人兼主編陳奎德29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美國媒體不報導秦剛的訪談,和現在的美中關係有直接的相關性,「他們就覺得秦大使,現在似乎大家知道,他也就是一個代言人。」
陳奎德認為,主要因為媒體覺得秦剛沒有獨立發揮的意志,他說的話重要性不高,「基本上他的談話是中國國內宣傳大外宣傳的延伸,沒有太多的新聞價值,我想基本上是這個原因。」
中共一方已通過多種方式,包括黨媒、大外宣、駐美大使館,包括還有官媒記者社交帳號發布了秦剛的「受訪」談話,並強調這是「美國多家主流媒體的主編跟資深記者聯合做的採訪」。
對此,陳奎德表示,本來畢竟有這麼多家新聞媒體都出席了,也鄭重其事地採訪,但是最後居然沒有報導,「確實在一般過去的歷史上也是少見的。」
「美國傳媒不報導,就是表示輕視或者不重視這位大使。」陳奎德認為,美國新聞界對秦剛的這種基本判斷,也反映了他們對中國目前的國情包括其對外關係的基本判斷,「反映了目前美中關係確實相當冷淡,相當的冷。」
就秦剛談話中將台海局勢緊張歸因於台灣以及否認中共搞戰狼外交的說法,陳奎德認為,他現在說的這些東西,和中共最近的宣傳口的東西是一模一樣的,恐怕各個媒體也覺得沒有什麼好報導的。
「因為中國(中共)的宣傳口,最近國外的媒體早就注意到了,在台灣問題上,美國、日本還有其它國家的立場,日本前首相安倍也說得非常清楚,中共實際上已經知道,他這個事情(台灣問題)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所以就把調子降低一些,實際上它是沒有真正的動武的可能性,他知道動武對它來說是災難性的後果。」陳奎德說。
金鐘:美國媒體對中共「戰狼」外交的一次集體抵制
資深媒體人、前《開放雜誌》總編輯金鐘29日對大紀元表示,西方媒體,主要是美國媒體,不登秦剛這個訪問,是一種對中共的外交政策、對中共外交官的一種杯葛、一種抵制。
「尤其是這兩年,中共這個外交簡直是很不像話,一開口,就在那裡罵人,就在那裡教訓人,就在那裡擺出一副這個鬥爭、戰鬥的那種文革式的姿態,所以,你不說媒體,連一般的觀眾、讀者,都已經很沒有耐心,而且是很厭惡的。」
金鐘表示,歷來外交就是要講和平、講道德、講禮貌,外交的雙方能夠通過外交化解一些衝突,以避免戰爭,「但是現在北京的外交官動不動就是『我們中國已經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國了』,都是那個勢不兩立的話語。」
「從外交部長一直下來到外交部幾個發言人,簡直糟糕透了,所以我說這次秦剛的這個訪問,他們媒體都拒絕刊登。」金鐘說。
12月6日,美國政府率先以中共人權問題,外交抵制明年2月舉行的北京冬奧會,中共只好謊稱沒有邀請美國官員;隨後多國不同程度跟進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
金鐘認為,現在美國對中共的官方立場,比如對北京冬奧的這種官方立場,說明美國在拜登上任總統之後,還在繼續川普的對華政策。「現在全世界多數的國家都在跟進,中共在國際舞台上,現在已經非常狼狽、非常被動、非常難看。」
金鐘點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認為他的態度就是很文明,「雖然強硬度比不上蓬佩奧,但是他這個立場還是很鮮明的,就是對中共的外交政策,一種抗拒,但是人家是很文明的,在語言上面這樣表達出來。」
金鐘說,北京方面則還是動不動就是怒氣沖天、火爆的這種態度,「都是一些文革的、毛時代的、革命的、鬥爭的語言。」
金鐘認為中共外交的戰狼狀態應該和中共最高層的態度有關係,「現在又提什麼要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你說這些話,對外來講,你是無的放矢,還是有所指?」
拜習會後中美持續「交火」
11月15日,拜登和習近平視頻會晤後,中共曾試圖宣傳外交勝利、中美關係緩和。不過雙方隨後仍然密集「交火」,中共處於劣勢。
在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的兩天後,美國12月8日主持了民主峰會,中共則再度掀起了反美宣傳。
12月10日,美國宣布擴大制裁涉及在新疆侵犯人權的中方官員。
12月1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一致通過了《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
12月1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東南亞,並在印度尼西亞發表演講,指責中共在南海的「侵略行動」;布林肯明確說要「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的力量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就像「四方機制」一樣。
1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將34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美國財政部把8家中國公司列入「中國軍工綜合企業」黑名單。
12月18日,中共新華社卻引用中共駐美大使秦剛的話,再度向美國喊話「合作共贏」。
香港在12月19日的立法會選舉,被指剝奪了民主派人士的聲音。12月20日,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宣布制裁5名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分別是陳冬、何靖、盧新寧、譚鐵牛、尹宗華。
而中共外交部則在12月21日宣稱,中共對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USCIRF)的主席、副主席和兩名委員進行所謂的「反制裁」。但中共對美國的制裁歷來被認為乏力。
評論人士楊威的文章表示,中共的報復性制裁雖然主要是對內宣傳,卻也會令美國政府更加清醒。過去一個多月的交鋒,也應該會讓白宮領悟到,什麼樣的「激烈競爭」方式才可能對中共產生真正的約束作用,才可能築起真正的「護欄」。
責任編輯: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