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退縮是成功之鑰 3個傳奇人物的故事

人氣 989

【大紀元2022年11月9日訊】(Peter Daisyme撰文/大紀元記者吳蔚溪編譯)我很敬佩那些永不退縮的成功人士,比如創業之初戰勝挫敗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克服閱讀障礙的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被多家書商拒絕仍不放棄的J.K.羅琳(J.K. Rowling),這些故事總是激勵我不斷勇往直前。不過,近來我對下述的三位傳奇人物特別感興趣。

1. 本田宗一郎(Soichiro Honda)

「成功只占你事業的百分之一,其餘的部分都是在放膽克服障礙。」——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是工業界公認的「亨利福特以來唯一最傑出、最成功的機械工程企業家」。(PIERRE CLEMENT/Getty Images)

本田出生於1906年,在日本濱松市天龍地區長大,他的父親是修理自行車的鐵匠。身為長子的他,15歲即輟學搬到東京。他在青少年時期曾做過清潔工、廚工和技工學徒。

本田利用業餘的時間製造汽車活塞,但他沒受過正規訓練,他還拿舊飛機引擎和手工自製零件來製造汽車。他甚至參加過賽車比賽,後來因發生車禍差點喪命,才退出比賽。

◎ 利用養傷期間創業

本田在養傷期間創立了一家生產活塞環的公司,但他發現自己沒有鑄造方面的基礎。因此,他到一所技職高中念書,但沒有畢業。

本田沒有氣餒。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的公司大量生產金屬螺旋槳,取代木製螺旋槳。然而,他大部分的工廠卻被盟軍的轟炸和地震給摧毀了,1945年,他將殘存的工廠賣給了豐田。

◎ 設立研究中心

本田於1946年成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他將小型軍用引擎改造後裝到自行車上,做成摩托自行車。一開始他把車子賣給鄰居,很快的這種車子就在日本流行起來了。1948年,他將公司改名為本田汽車(Honda Motor),並開始生產摩托車。

◎ 摩托車

1951年,本田「夢幻E型」摩托車問世,征服了日本市場。到了1950年代後期,本田摩托車成為國際暢銷車。事實上,在1990年代,本田的全球市占率高達60%。

本田汽車不僅生意蒸蒸日上,而且還奪得數百個國內和國際的冠軍獎項。本田本人也獲得日本天王授予的最高榮譽:勛一等瑞寶章,並於1989年入選美國汽車名人堂。

本田於1991年去世,享壽84歲,但他的傳奇故事仍在流傳。

本田機車參加2020年1月9日於比利時舉行的第98屆比利時摩托車展。(BENOIT DOPPAGNE/BELGA MAG/ Getty Images)

2. 科迪•麥卡斯蘭(Cody McCasland)

科迪•麥卡斯蘭生於2001年,才剛出生,醫生就告訴他的父母邁克和蒂娜:這個嬰兒患有不治之症。 更糟的是,醫生都認為科迪活不過一天。

那就是科迪第一次衝破難關的例證。

他不僅活過第一天,還出院了。遺憾的是,他在15個月大時,雙腿被截肢了,3個月後他裝了義肢。醫生再次表示情況很不樂觀。

「他們認為,他裝上義肢是無法馬上走路的」,蒂娜說,「就在第二天,也就是治療後的第一天,他就開始走路了」。

從那時起,科迪的表現就不斷令人驚歎、振奮人心。

12歲的科迪·麥卡斯蘭與另一位運動員莎拉·賴納森(Sarah Reinertsen)於2012年6月13日在紐約市華爾道夫酒店舉行的挑戰運動員基金會年度英雄、心與希望聯歡晚會合影。(Photo by Larry Busacca/Getty Images for Got Milk?)

「他們認為科迪做不到的事,科迪全都做到了」,邁克說,「他應該不能走路,但他走路了,而且還能跑步。他只有一瓣聲帶,所以他應該不能說話,但他說話了。他還會繼續突破難關的」。

科迪6歲時,他說他很喜歡游泳。後來他加入了游泳隊,2012年,他還在科羅拉多泉的奧運訓練中心遇見他的偶像:「飛魚」麥可•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

科迪一直在游泳隊受訓,並且參加了2016年殘奧會選拔賽。他最終的願望是成為一名麻醉師,他說,「我想在醫院的手術室工作,我想幫助人恢復健康」。

科迪·麥卡斯蘭於2021年6月17日參加美國殘奧會游泳選拔賽第1天男子100公尺蛙泳比賽。比賽地點在於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Jean K. Freeman水上運動中心。(Photo by Stacy Revere/Getty Images)

3. 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

馬拉拉克服難關的故事極具戲劇色彩。馬拉拉1997年出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斯瓦特縣,她最初引起公眾注意,就是她在BBC博客上匿名發表日記的時候。馬拉拉以化名「Gul Makai」寫文章,專門討論塔利班統治下的教育問題和生活問題。

當塔利班在該區勢力越來越大時,馬拉拉和家人開始擔心人身安全。事實上,他們因直白的言論而遭受生命威脅。馬拉拉的父親提議別再參與人權活動了,但馬拉拉答道:

「我們怎麼能沉默呢?你曾經說過,如果我們深信有比生命更偉大的事物,我們只會更大聲把它說出來,即便死去亦然。我們不能放棄我們的行動!」

後來,馬拉拉的事蹟在《名利場》(Vanity Fair)等雜誌和《紐約時報》製作的紀錄片的報導下,終於廣為人知。她還獲得了巴基斯坦第一個「全國青年和平獎」,並蒙大主教德斯蒙德•圖圖(Desmond Tutu)提名,獲頒「國際兒童和平獎」。

紀錄片《馬拉拉:改變世界的力量》(He Named Me Malala)劇照。(Fox提供)

◎ 遭塔利班分子槍擊

2012年10月9日,一名蒙面槍手朝馬拉拉開槍,擊中她的頭部。所幸,她被送去英國伯明翰接受一位專家的治療後,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馬拉拉復元後,在伯明翰的艾吉巴斯頓(Edgbaston)女子中學就讀,而父親則在伯明翰的巴基斯坦領事館工作。之後,她寫了一本書《我是馬拉拉》;她所倡導的女性受教權,也促使聯合國向巴基斯坦提呈一份全球聯署的請願書,要求推動馬拉拉的教育運動。2014年,馬拉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2017年,她考進牛津大學瑪格麗特夫人學院(Lady Margaret Hall),修讀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但馬拉拉仍持續她的人權運動,幫助世界各地的兒童接受教育。

原文:Overcoming the Odds—3 Extraordinary Individuals刊於Due博客網站。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2。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沈少棋

相關新聞
西澳百年傳奇人物 天才工程師奧康納(上)
打破音障 美國空軍傳奇人物耶格爾
保持創業動力 看成功的創業家如何自我激勵?
創業半途而廢?5個忠告教你如何突破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