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4.1】美經濟復甦快 就業持續增長

人氣 1197

【大紀元2022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戴芙若綜合報導)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美東時間週五(4月1日)凌晨1:20,全球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冠狀病毒、COVID-19)病例總數超過4.88億(488,438,361)例,死亡人數超過614萬(6,143,065)人。

以下是週四(3月31日)部分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報告統計數據(部分數據根據worldometers調整):

美國34,561例確診,439人死亡;
加拿大12,587例確診,59人死亡;
澳洲60,286例確診,32人死亡;
英國35,968例確診,192人死亡;
法國169,311例確診,139人死亡;
德國257,768例確診,303人死亡;
俄羅斯19,277例確診,345死亡;
印度1,335例確診,52人死亡;
日本52,765例確診,97人死亡;
韓國320,675例確診,375人死亡;
台灣239例確診,0人死亡;
香港6,646例確診,119人死亡。

以下是有關中共病毒疫情的實時更新:

美經濟復甦快 就業持續增長

美國經濟恢復迅速,3月份新增431,000個工作崗位。圖為2022年3月16日,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一家餐廳的門上張貼了正在招聘的告示。(Stefani Reynolds/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的雇主在3月份延續了強勁的招聘勢頭,增加了431,000個工作崗位,表明面對具有破壞性的COVID-19疫情和40年來的最高通貨膨脹,美國經濟仍然具有彈性。

儘管通貨膨脹飆升、供應瓶頸持續存在、COVID-19的破壞性影響以及現在的俄烏戰爭,美國雇主已經連續11個月每月平均增加了至少400,000個工作崗位。

3月份有418,000人開始找工作,其中許多人找到了工作,這對經濟來說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自2020年大流行病爆發以來,許多人一直處於就業市場的邊緣,這一趨勢導致許多行業的工人長期短缺。

在3月份的整個經濟中,招聘增長普遍。餐館和酒吧增加了61,000個工作崗位,零售商增加了49,000個,製造商增加了38,000個,酒店業增加了25,000個。

在過去的12個月裡,美國工人的平均時薪增長了5.6%。

美國經濟恢復迅速,3月份新增431,000個工作崗位。圖為2022年3月19日,特拉華州里霍博斯海灘的餐廳前展示的招聘標誌。(Stefani Reynolds/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勞工部週五(4月1日)的報告顯示,上個月的就業增長使得失業率降至3.6%,為兩年前大流行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是自兩年前疫情爆發開始以來最低的失業率。疫情開始的時候,是美國前總統川普當政,當時的失業率為3.5%,為50年來最低的。

蓬勃發展的就業市場反映了美國正從短暫但具有破壞性的中共病毒的經濟衰退強力回歸。疫情嚴重時期,企業遭到關閉或減少了工作時間,以及居家令的實施,使得僅2020年3月和4月就損失了2200萬個工作崗位。

但美國經濟復甦得很快,在聯邦政府的慷慨援助、疫情期間積累的儲蓄以及美聯儲設計的超低借貸利率的推動下,美國消費者的支出如此之快,以至於許多工廠、倉庫、航運公司和港口未能跟上客戶需求的步伐。

美國政府發布的記錄顯示,雇主在2月份創造了接近創紀錄的1130萬個職位。近440萬美國人辭職,這表明他們有信心找到更好的職位。

日本少子化大臣野田聖子確診 閣員染疫首例

4月1日,日本少子化大臣野田聖子確診COVID-19,是日本首位染疫的內閣成員。圖為2021年10月4日,野田聖子抵達東京首相辦公室。(Philip Fong/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央社報導,日本少子化擔當大臣野田聖子今天確診COVID-19,是日本首位染疫的內閣成員;野田目前在家休養,其他內閣成員中沒有密切接觸者。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內閣府表示,野田今天上午發燒至37度多,前往醫院接受核酸檢驗(PCR)確診,目前已回自家中休養。

野田的辦公室等地已進行消毒,包括首相岸田文雄等其他內閣成員、內閣府職員等都沒有密切接觸者。

報導指出,這是首度有內閣成員染疫,也是第45名確診的國會議員。

香港新增5823人確診 2月曾現新變異病毒株

香港取消了對九個國家的飛行禁令,國外旅客允許入境。圖為2022年4月1日,香港國際機場,入境旅客登記後將被帶到酒店隔離。(Isaac Lawrence/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今天(4月1日)新增5,823人確診COVID-19,單日確診人數正下降。衛生官員表示,2月初曾有2例境外移入病例帶有混合Omicron變種病毒「XE」,但沒有進入社區。

中央社報導,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增病例中,有2,743例是經核酸檢測確診,其餘為快篩呈陽性病例。

她表示,香港大學在2月初發現,香港有2例境外輸入病例,帶有混合Omicron變種病毒「XE」,2人都是在機場被發現確診,目前未有在社區發現有人感染「XE」病毒變異株。

張竹君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正研究新病毒的傳播力是否增強,引發的病情會否更嚴重,但仍需要時間分析,當局會密切留意新病毒會否對香港帶來風險。

她說,本地染疫人數正在緩慢下降,可能是因為社區已有一定數目的市民受到感染,病毒的傳播力已不是太強。

香港再多120人染疫死亡,第五波疫情發生至今,累計7,732人染疫死亡,死者的年齡中位歲數為86歲,死亡率是0.67%。另外,第五疫情累計至今有1,150,607人確診。

港府今天起放寬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取消禁飛令。香港政府部門今天起也逐步恢復提供公共服務,街上的人流和車流明顯增多。

意大利結束疫情緊急狀態 逐步取消限制

4月1日起,意大利結束緊急狀態,開始恢復正常狀態。圖為2022年3月31日,羅馬城內的梵蒂岡,聖彼得廣場上的遊客。 (Vincenzo Pinto/AFP via Getty Images)

意大利今天(4月1日)開始逐步取消其疫情封鎖限制,結束了兩年多前公共當局宣布的COVID-19緊急狀態。

意大利的緊急狀態於2020年1月31日引入,總理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的政府於3月宣布決定不再延長,並恢復正常狀態的計劃。緊急狀態已於週四正式結束。

義大利媒體《共和國報》報導,衛生部長羅伯托·斯佩蘭薩(Roberto Speranza)表示, 「一個新階段正在開始……這並不意味著大流行已經結束。」

政府取消了室外和室內運動場所的出勤人數限制,並要求所有50歲以上的人都必須接種疫苗才能進入工作場所。

對於醫療保健工作者,疫苗接種要求將保持到12月31日。

意大利對外國入境旅客的規定已​​經放寬。但是,訪客仍需要出示COVID-19健康證明並填寫乘客定位表。

戶外餐廳已經不在要求健康通行證,公共交通工具也無需出示此證件。在4月30日之前,在室內必須佩戴口罩。

大約84%的意大利人接種了推薦的兩劑疫苗,而超過65%的人接種了第三劑加強疫苗。

意大利是第一個報告發現這個病毒病例的西方國家,截至目前累計超過1460萬例感染病例,159,383人染疫死亡。

英格蘭今起結束免費病毒檢測

英格蘭自4月1日開始停止提供免費測試。圖為2022年2月20日,在倫敦拍到的一個COVID-19側向流動自檢(Lateral Flow Test)試劑盒。(Justin Tallis/AFP via Getty Images)

自今天(4月1日)開始,英格蘭停止向大多數人提供免費的快速中共病毒檢測。

英國政府表示,過去一年在工作場所、藥房和郵寄方式分發了超過17億個檢測包,鼓勵人們定期進行自我檢測,以杜絕新的疫情。

但從4月1日開始,英格蘭的大多數人將不得不從藥房或在線供應商處購買「側向流動測試」(lateral flow tests)。

側向流動測試使用咽喉或鼻拭子並在幾分鐘內給出結果,但不如用於正式確認COVID-19病例的PCR拭子測試準確。

醫院、療養院、收容所和監獄等高風險環境中的工作人員仍將得到免費檢測,但根據政府的「與COVID共存」計劃,英格蘭的其他大多數人現在必須付費。

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將接下來的幾週繼續提供免費測試。

台灣新增236例確診 本土增104例再創新高

台灣近日本土疫情升溫,行政院長蘇貞昌(中)4月1日在立法院受訪時說,國家既然採用防疫與經濟並行的新台灣模式,確診數一定會增加,但只要打好疫苗,危險性很低。(中央社)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4月1日)公布新增2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4例本土個案及132例境外移入(7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45例男性、5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71例男性、59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印尼23例、越南13例、泰國9例、美國7例、香港及新加坡各4例、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及法國各3例、意大利、印度及瑞士各2例、捷克、芬蘭、中國、日本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4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2月22日至3月31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台灣累計23,629例確診,分別為7,602例境外移入,15,97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另14例為境外移入。

德國計劃放寬防疫隔離規定

德國計劃結束對大多數確診COVID-19的人的強制性隔離。圖為2022年3月30日,德國柏林,總理奧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左)和德國衛生部長卡爾‧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抵達總理府,參加每週的內閣會議。(Kay Nietfeld/AFP via Getty Images)

德國衛生部週四(3月31日)提議,計劃結束對大多數感染COVID-19的人的強制隔離。

根據德國的現行規定,感染中共病毒的人必須隔離至少7天,目前因感染隔離的人數已超過400萬。

路透社報導,衛生部長卡爾‧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希望改為五天自願的自我隔離,並在結束時進行檢測。

根據衛生部和羅伯特‧科赫傳染病研究所制定的計劃,衛生工作者仍需要隔離五天,並需要進行陰性PCR檢測才能結束隔離。

這些提案尚未與德國16個聯邦州的當局進行討論。

最近幾天,德國的每日感染人數再次下降,該研究所週四報告了274,901例新感染病例。

另外,德國《圖片報》報導,總理奧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z)的政府將被迫放棄引入對所有18歲以上人的強制性COVID-19疫苗計劃,因為其無法在議會中獲得多數票。

《圖片報》稱,德國政府的目標是通過立法,使50歲以上的人必須接種疫苗。

香港近五成受訪者支持與病毒共存

2022年3月31日,香港維多利亞港,人們在休閒。(Dale de la Rey/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於2021年11月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了1,501名20歲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香港市民對「與病毒共存」及「清零」兩種防疫政策的取態與受訪者個人背景的關係。

調查發現,50.8%受訪者表示支持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34.9%受訪者傾向堅持「清零」政策,14.3%受訪者保持中立態度。

另外,較多年長受訪者傾向接受「清零」策略。43.3%年長群體(50歲以上)支持「清零」策略。在20歲至49歲群組中,超過半數受訪者傾向「共存」策略,而50歲以上群組有45.1%支持「共存」策略。

學士程度以下群組更傾向於「清零」策略。擁有學士學位及以上群組超過半數人支持「共存」策略,而學士程度以下群組持贊同「共存」態度的不足五成。

調查亦發現,家庭月收入較高的群組更傾向支持「共存」策略。家庭月收入達4萬港元以上的群組有超過半數人支持「共存」策略,家庭月收入低於2萬港元的群組只有39.3%支持「共存」策略。

負責調查的黃懿慧教授表示,在現實執行的「清零」政策下,民眾對「共存」政策抱有更多的期待。第五波疫情爆發後,市民在初期恐慌後,又逐漸恢復往常的生活節奏,出行熱度並未大幅降低,整體社會抗疫出現疲態,市民容忍力開始下降。如何消除市民的「抗疫疲勞」將是政府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共存政策並不代表放棄抗疫。

堪薩斯州長:視COVID-19為地區性流行病

州長勞拉‧凱利(Laura Kelly)週四(3月31日)正式宣布,堪薩斯州正朝著將COVID-19視為一種像流感一樣的疾病,這種疾病會在該州的部分地區定期傳播,並且不被認為是需要緊急措施的大流行病。

民主黨州長凱利說,州衛生與環境部將繼續支持提供免費COVID-19檢測,努力確保弱勢人群能夠接種疫苗,確保為廣大人群提供服務,並就該病毒提供「全面指導」。

凱利說,「地方性常態」將成為該州的「新常態」。

州衛生部門的數據顯示,在截至週二的7天內,堪薩斯州平均報告了10例新的COVID-19住院病例;每天報告175例新病例,14人死亡。

【疫情3.31】點擊這裡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疫情3.28】以色列總理感染COVID-19 
【疫情3.29】馬斯克再次感染中共病毒
【疫情3.30】美21州起訴CDC交通口罩令
【疫情3.31】CIA局長病毒檢測陽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