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專家:中共《非戰綱要》欲通過蠶食改變現狀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7月1日表示,中共會利用《非戰綱要》,企圖透過逐步蠶食鯨吞改變台海現狀。圖為美國海軍與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船艦通過台灣海峽。(美國太平洋艦隊Flickr)
人氣: 76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2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中共6月發布《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引發外界揣測。專家1日分析,中共的《非戰綱要》其實就是「升級版灰區行動」(upgraded gray zone),企圖透過蠶食鯨吞改變現狀,目標鎖定在包括台海在內的「三海一洋」,目的是進一步擴權,預估將對周邊國家造成更大壓迫。

國策研究院1日舉辦「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中)表示,中共發布的「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其實就是「升級版灰區行動」,企圖透過蠶食鯨吞改變現狀,目標鎖定在包括臺海在內的「三海一洋」,目的是進一步擴權,預估將對周邊國家造成更大壓迫。
國策研究院1日舉辦「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中)表示,中共發布的《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其實就是「升級版灰區行動」,企圖透過蠶食鯨吞改變現狀,目標鎖定在包括台海在內的「三海一洋」,目的是進一步擴權,預估將對周邊國家造成更大壓迫。(吳旻洲/大紀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簽署《非戰綱要》,並於6月15日起施行,內容共有6章59條,全文尚未公布,目前外界僅能就已公布的資訊,猜測其政治意涵與實質意義。

國策研究院1日舉辦「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與立委出席,分析近日召開的北約峰會,和印太區域局勢。

各國應思考如何凝聚共識 應對中共

美國總統拜登5月27日在美國海軍學院(USNA)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時透露,「在(美國總統)選舉之夜,他(習近平)打電話向我祝賀時,他對我說了他之前多次講過的話。他說『民主制度無法在21世紀維持下去。專制體制將主宰世界。為什麼呢?(因為)事務變化發展如此之快。民主需要凝聚共識且耗費時間,而你沒有時間。』」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表示,這段話是所有遭受中共威脅的民主國家須引以為鑑的,但不幸的是真被習近平「說中」了,這次召開的北約峰會與G7峰會,並沒有看到太多具體成果。

他表示,觀察疫情爆發與俄烏戰爭至今國際社會的改變,幾乎可斷定中共的發展路線已不會改變,因此改變國際路線的壓力,就落到了民主國家身上,各國應思考如何凝聚集體共識,來應對中共片面改變國際現況的行為。

北京想用灰區手段壓迫他國

郭育仁表示,中共的《非戰綱要》提到「創新軍力」的運用方式,這點令他特別關心與擔心,雖然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軍隊,但運用軍隊的方式都不同,目前看來中共很可能是要用軍事的灰區手段(gray zone)來壓迫其它國家。

他把中共的《非戰綱要》,定義為「升級版灰區行動」。以往很多灰區行動,都是以執法機關要維權為由,但綱要出來後,共軍可在非戰爭時期執行特定軍事行動,從中共的角度來看是進一步維權;但對其它國家而言,就是擴權與壓迫,而且目標鎖定「三海一洋」(東海、台海、南海與南太平洋)。

郭育仁表示,灰區行動其實就是測試對手國家的行為,企圖蠶食鯨吞、慢慢改變現狀,等到行動的數量累積到一定成度後,就會導致地區結構發生質變。

他以中日有釣魚台主權爭議的東海為例,2021年共機侵擾日本東海防空識別區,日本自衛隊派機攔截共機逾千架次,占日本防空自衛隊空中勤務超過七成;同年中共派海警船出現在釣魚台周邊高達332天,遠高於日本公務船,這都顯示中共已經用切香腸方式,實質改變東海現狀。

中方透過立法 把新現況合法化

從量變到質變後,郭育仁表示,中共的下一步就是透過國內立法把新現況合法化,包括去年2月的《海警法》、9月的《海上交通法》,以及今年6月的《非戰綱要》,都是同樣思路。

而在南海部分,郭育仁表示,南海現況也早已被破壞,中共已於2019年底,完成南海的四個人工島礁軍事化,包括防空飛彈、反艦飛彈的基地、機場、雷達站都已建設完畢,達成實質上的南海戰略外推,預估接下來可能會用《非戰鋼要》針對菲律賓、馬來西亞與越南。

至於南太平洋部分,郭育仁說,中共今年4月20日與所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後,又要與南太十國簽署共同發展願景。從流出的文件顯示,中共企圖包攬南太小國的數位建設、基礎建設、非傳統安全、傳統安全、海洋調查等,甚至中共還要求派武裝部隊進駐,去維護當地中國人民與基礎建設、設施與計劃的安全,這是非常嚴重的事。

而在台海方面,郭育仁表示,中共今年已兩次否認有台海中線存在,推測中共會利用《非戰綱要》,逐步蠶食鯨吞台海現狀,採取包括軍機、軍艦干擾美台的軍機、艦活動等手段,這些危險訊號台灣要非常關注。◇

責任編輯:林勤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