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調查:自費已成癌症治療常態 兩成金額破百萬

人氣: 17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2年07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癌症希望基金會21日公布「癌友自費調查報告」結果,結果顯示,自費已成為癌症治療常態,在手術、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中,近七成五病人都有自費情形,當中有兩成癌友自費金額破百萬,對此,癌症希望基金會也呼籲,政府能借取澳洲、新加坡等國經驗,推動補位保險,讓「商保補位健保」。

據國健署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逾12萬人,罹癌人數持續攀升,但醫療科技不斷進展,癌登5年癌症存活率已超過六成,不過,台灣健保已不堪負荷新藥、持續性醫療費用,癌症病人自費狀況屢見不鮮。

癌症希望基金會於21日上午舉辦「癌友自費多燒錢?政府應加速推動商業保險補位健保」記者會,由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說明「癌友自費調查報告」調查結果,當中蒐集300位癌友或家屬所提供的自費數據。

嚴必文說明,自費已成癌症治療常態,在手術、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中,近七成五病人都有自費情形,兩成癌友自費金額破百萬;四成第三期或第四期病友自費金額新台幣50萬元以上,兩成五自費金額上百萬,而自費項目多為標靶治療(53%)與免疫治療(13%),相對晚期癌友也承受著巨大經濟壓力。

另就自費治療資金部分,嚴必文說,主要來自商業保險及儲蓄兩部分,有74%使用商業保險理賠、68%運用個人儲蓄;零期與第一、二期的癌友倚仗商業保險作為自費來源的比例(78%)高於第三、第四期的癌友(67%),後者使用個人儲蓄與家人支持的比例較高,推估當自費費用越高時,商業保險亦無法負荷,病人必須動用儲蓄或靠家人支付。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則說,現今癌症治療趨勢朝向精準醫療,費用普遍昂貴,以肺癌標靶藥為例,如未獲健保給付,各藥每月自費金額可能都超過新台幣10萬,免疫治療三週療程更是動輒達30、40萬;商業保險將成為病人接受自費治療的關鍵助力,政府應吸取澳洲、新加坡等國經驗,讓「商保補位健保」。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