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美中經濟和關係走向-美國經濟篇

人氣 1072

【大紀元2023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薛明珠採訪報導)美國經濟面臨多重下行風險,中國經濟步履維艱,美中關係充滿了不確定性,未來經濟何去何從?加大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預測中心經濟學家俞偉雄(William Yu),在今年9月的網絡講座中,分析了美國經濟、美中關係,以及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觀點。

俞偉雄博士,於1995年獲得國立台灣大學金融學本科學位,2006年獲得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在經濟預測中心,他專注於經濟模型的建立、預測,以及對中國經濟及其與美國經濟關係的研究和預測。

核心通貨膨脹率仍然高企

俞偉雄博士指出,美國經濟最應關注的議題是通貨膨脹率(也稱為消費者物價指數),尤其是核心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率分為實際通貨膨脹率和核心通貨膨脹率。

在過去一至兩年間,實際通貨膨脹率已顯著下降,從最高的8.9%下降到現在的3.7%,降幅達5.2個百分點。

然而,近期油價的上升,導致實際通貨膨脹率又開始上升。

另一方面,核心通貨膨脹率下降了2.2個百分點,降至4.4%;不過,即便降幅達2.2個百分點,目前的核心通貨膨脹率仍然是過去30年來的最高水平,最近一次達到這樣的高位是在1990年代初期。

好消息是,眼下,核心通貨膨脹率整體上仍在下降。

按照西方經濟學理論,核心通貨膨脹率是指實際通脹率中,扣除食品價格波動和能源價格波動後的通貨膨脹率。因為食品價格波動由自然條件和外部需求變化決定,而能源價格波動是一國貨幣當局無法控制的。

在核心通貨膨脹率中,租金、農產品、基礎原材料占的比重非常大。而汽車、房地產的比重就小一些。

「過去幾個月,有媒體一直在報導,『好消息!通貨膨脹率降低了』。」俞偉雄博士表示,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消費者應關注的是核心通貨膨脹率,這也是美聯儲所關注的。

低利率時代已經結束

俞偉雄博士指出,美聯儲此次加息,標誌著全球持續十幾年的低利率時代的結束。

今年7月26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5.25%至5.5%之間,把利率推升到22年來的最高水平。

這是美聯儲自2022年3月進入本輪加息周期以來的第11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525個基點,這是自1983年以來增幅最大、速度最快的一輪加息。

在9月20日,美聯儲宣布保持利率不變,計劃在年底前再進行一次加息,將峰值區間調整至5.50%~5.75%。

此外,預計到2024年,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將略微下降至5.1%,到2025年再降至3.9%,而在2026年則會達到2%。

俞偉雄博士表示,美聯儲把明年聯邦基金利率控制在5.1%,讓華爾街人士非常不滿,認為利率太高了。

但是,俞博士認為,實際利率並不高。

實際利率是指剔除通貨膨脹率後,儲戶或投資者得到利息回報的真實利率,計算實際利率的簡單方法,可用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

俞博士指出,過去實際利率波動幅度大。

在過去幾十年中,美國短期實際利率的平均值約介於1%到2%之間,這與美國經濟成長率(GDP)相吻合。

俞博士表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十幾年中,美國的實際利率非常特別,多為負數。

除了2019年出現短暫的正數實際利率外,其它年份的實際利率均為負值。

而且,這種情況不僅限於美國,全球各地普遍採取低利率政策。在過去十幾年中,全球經濟都沒有出現通貨膨脹。

「反正沒有通貨膨脹,為何不採取低利率政策呢?結果導致全球,包括美國在內,房地產價格飆升。」俞博士說。

目前,全球低通貨膨脹率的情勢已經翻轉。

俞博士說:「美聯儲不再允許實質利率變為負數。在最近一至兩個月,我認為,實際利率回歸到正常水準。根據計算公式,實質利率平均大致介於1%至2%之間,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範圍。因此,根據美聯儲未來3年的利率預期,通貨膨脹率預計2024年為2.6%,2025年為2.3%,2026年為2%。而實質利率則分別為2.5%、1.6%和0.9%。」

經濟沒有步入衰退的主因

俞博士表示,目前,美國經濟還沒有衰退的主要原因,在於住房價格並未隨著利率急劇攀升而出現大幅滑落,房價的實際下滑幅度非常有限。

在過去的兩三年中,房價持續攀升,這不僅是因為需求增加,同時也受到供給短缺的影響。

與2008年的房地產泡沫情況不同,這次情況並非源於過度供給、過度投資和過度借貸。因此,這一次的房價調整相對較為輕微。

在過去幾十年中,美國平均每年新建住宅數量約150萬套。然而,2008年過度建設導致房屋庫存嚴重過剩。當時,房地產泡沫破滅,新建房屋數量急劇下降,最低點降至全年新建房屋僅五十多萬套。

2008年的房地產泡沫崩潰,導致許多房屋建設企業相繼倒閉。

有經濟學家指,在過去十多年來,美國一直未能建造足夠的新房來滿足市場的住房需求。

在隨後的2010年至2020年這十年間,雖然美國的新房建造數量不斷回升,住房總數也有所增加,但總體而言,仍未回到二十年前(2002年)的水平。

俞博士指出,美國房價在過去兩年急劇上升,美聯儲通過加息措施,使房地產過熱情勢得以緩解。

今年的房價年增長率呈現負數,但已顯示出些微觸底反彈跡象。此外,最近,房屋銷售量也出現了觸底反彈的情況。

除了房屋建築、銷售狀況穩定外,美國家庭在債務償還方面的表現也十分良好。

這包括家庭債務還本付息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以及抵押貸款還本付息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

俞博士表示,美國家庭平均在債務還本付息方面,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包含信用卡債務、學生貸款和房貸的比例,目前由於利率上升而略有增加,但仍然保持在比較低的水平,不到10%。

相對於2007年和2006年經濟衰退時期的情況,這是大幅降低的。

房貸所占比例大約只有4%左右,約為2008年時的一半,這顯示美國家庭財務狀況良好。

就業狀況良好 有力地支持了美國經濟

俞博士指出,另一個重要反映經濟狀況的指標,是美國的非農業就業人口。

一般來說,隨著就業機會增加,個人收入也會增加,進而推動消費增長,進一步推動經濟持續擴展。

過去幾個月,美國的非農就業人口持續增加,7月約增加了20萬人。

俞博士認為,這個數字對於判斷經濟情況十分重要,如果非農就業人口增加超過20萬時,表示經濟非常強勁;而低於20萬時,則開始要注意經濟發展的趨勢了。

俞博士表示,在2000年和2008年兩次經濟衰退之前,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數據,就開始表現不佳,有時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僅10萬人,有時甚至出現負數。

具體到不同行業的崗位變動比率(Payroll Job % Change by Sector),以倉儲和物流業為例,從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受到疫情影響,網上購物顯著增加,工作崗位增長了16%。

然而,過度的增長也帶來了反彈效應,在過去一年中,這種增長開始下降,轉為負增長。

俞博士指出,這可能與高利率有關。

與此同時,專業管理的崗位增長也表現良好。從2019年8月到2023年8月,專業管理的崗位增長了近12%,而過去一年的增長率接近4%。

信息產業,如谷歌等高科技公司,在過去四年間,工作崗位增長了近7%,然而近一年因大規模裁員而出現了負增長,下降了近2%。

建築業和醫療行業工作崗位增長表現也非常良好,金融活動則屬於中等水平,耐用消費品行業也呈現穩定增長,隨著疫情結束,旅遊業、餐飲業的工作崗位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商業地產慘淡經營

俞博士表示,過去幾年,美國各地住房價格大部分都是上漲的。

其中,郊區的房價漲得比較多,大都會的房價相對漲得比較少。在過去一年美聯儲加息的情況下,略有下調,但下調空間不大。

不過,美國商業地產萎靡不振。商業地產包括辦公地產、工業廠房、零售業,以及出租公寓。

根據美國最大的商業地產數據服務公司——中光學集團(CoStar Group)的數據顯示,商業地產的所有類別都呈現下跌趨勢,尤其是辦公地產。

以舊金山為例,舊金山金融區過去兩個月,連續廉價拋售三棟商業大樓。

富國銀行2005年以1億零800萬元高價買下辦公大樓,今年9月以4,000萬出售;Swig公司與SKS房地產合夥人以6,100萬元收購了聯合銀行辦公樓,這個售價比該大樓2020年上市時標價2.5億,跌了約75%。

俞博士表示,過去一年因為利率上漲,加上遠程辦公流行,對辦公室的需求減少了很多,同時對公寓的需求也減少了。不過,工業地產的下跌,是因為過去漲得太高了,「現在做一些調整,我覺得是健康的一個調整」。

艾倫·馬特金斯(Allen Matkins)與安德森預測中心合作,對加州未來3年商業地產的預期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全加州辦公樓開發商信心指數,降至谷底,僅為30(指數高於50代表樂觀,低於50代表悲觀)。

俞博士指出,遠程辦公仍在繼續,人們對辦公樓地產前景感到悲觀。然而,他認為,未來總會有一天,大家會回到辦公室,只是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零售業開發商信心指數略有不同,南加州和硅谷的指數恰好達到50。

然而,舊金山和東灣奧克蘭地區的指數較低,俞博士指出,這反映出這些城市的治理存在許多問題,對零售業造成了影響。

最後,俞博士總結道,美國經濟軟著陸是有可能的,但是,在目前高利率的狀況下,如果台海發生了問題,或者俄烏戰爭突變,或者油價突然暴漲等等,都可能觸發美國經濟衰退。

而大家關心的利率,在核心通貨膨脹率的基礎上,再加上1至2個百分點,基本上就是美聯儲會設定的利率了。

再者,商業地產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但住宅地產可能已經觸底反彈。

但未來,如果通脹加劇並且利率持續上升,可能會導致住宅地產迎來新一輪調整。◇#

責任編輯:宋佳怡

相關新聞
美中第一階段協議到期 拜登或開啟新模式?
美中較量關鍵時刻 專家籲美動用「經濟武器」
分析:習近平政治經濟學 嚇壞外國投資者
習向民企喊話「始終當自己人」 專家解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