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部苗微創後路進入全髖節置換手術 助患者揮別疼痛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1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苗栗一名74歲老婦,近年飽受髖關炎退化疼痛、行動困難、生活不便之苦。數月前慕名至衛福部苗栗醫院顧問醫師施國正的骨科門診就醫,經詳細檢查後接受微創後路進入全髖節置換手術,僅住院4 天,手術後兩週即可輕易地行走自如,四週後行走與正常人無異,不需靠拐杖支撐,經追蹤六個月,病人非常滿意手術結果。

患者手術前之X光片,明顯看出左髖關節炎,導致關節間隙變小,影響活動。(部苗栗醫院提供)
患者手術前之X光片,明顯看出左髖關節炎,導致關節間隙變小,影響活動。(部苗栗醫院提供)

部苗顧問醫師施國正擅長微創髖關節與膝關節置換手術。施醫師表示,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是一個很成熟的手術,可以緩解髖關節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病人疼痛症狀,讓病人恢復到正常的動作與生活。手術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從前側、外側或者後側來進行手術,都有不錯效果。最近幾年醫療界流行做微創手術,就是採用小傷口(小於十公分),儘量避免傷害到肌肉與肌腱的方式來做手術,通常比傳統手術更讓病人覺得滿意。它的好處是恢復快,可縮短需靠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時間,也不需要特別注意事項來防止髖關節脫臼。

施醫師指出,目前有許多醫師採取直接前開方式,但是它也有一些缺點:1.可能傷到大腿外側的股皮神經,造成傷口附近皮膚麻痺。2.比較容易讓骨質疏鬆的病人發生股骨骨折。3.需要特殊手術工具與特殊手術台。4.手術的視野也不是很清楚,容易造成人工關節擺放位置出差錯。5.學習的曲線較長,醫師必須練習很多次才有辦法熟悉這個技術。

患者手術後之X光片,顯示全髖人工關節在體內的情況,位置良好,活動極佳。(部苗栗醫院提供)
患者手術後之X光片,顯示全髖人工關節在體內的情況,位置良好,活動極佳。(部苗栗醫院提供)

施國正醫師解說,苗栗醫院最近採取後開的微創髖關節技術,它是從髖關節的後路進入關節,把髖骨附近的短外旋肌群:上、下雙肌,內、外閉孔,股四方肌等等,以及髖關節囊被做部分切開,保留了梨狀肌。手術之後再將它們縫合回到大轉子的骨頭上,這個技術就稱之為微創後路進入技術,簡稱MPA。

施醫師補充說明,MPA手術傷口約十公分左右,它對於髖關節附近的短外旋肌肉群破壞很小,手術後當天大腿就可彎曲,隔天也可以下床行走,手術時間約一小時,住院期間四到五天。大約一到兩週就可以不需要使用助行器助行了。

恢復期大約四到六星期左右,就不需要拐杖了。它的效果與直接前開的DAA差不多,但是很少會傷到神經,骨折的機會也很低,更重要的是它的手術視野非常的清楚,不需要特別的手術台與器械,另外的優點就是醫師很快就可以熟悉這個手術技術。部苗至今已有許多病人接受此項手術,結果相當好,病人都很滿意。◇

責任編輯:黃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