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該如何保護你 (中)

人氣 123

【大紀元2023年03月10日訊】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廣受爭議的計劃

澳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Safe Schools Coalition Australia, SSCA)緣起維州2010年在維州校園裡推出的反校園霸凌和歧視政策,旨在針對校園霸凌和歧視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而性別認知教育被包裝在裡面,2013年該計劃獲聯邦政府補助800萬澳元,並於2014年6月13日正式在除北領地外的全澳學校中實施。

不過該計劃推行之初就引起社會各方廣泛的爭議。例如:關注校園霸凌行為的澳洲家庭協會(Australian Family Association),強烈反對該聯盟在學校推動性別多樣化的性別認知。據該協會官網指出,此項計劃並非處理學齡兒童遭受霸凌和促進心理健康問題的最佳方法,質疑計劃本身並不「包容」,所倡議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同性、雙性和多樣性別的(LGBT)學生身上,認為性別認同是學生遭受霸凌的主因,並鼓勵學校支持同性戀。

2016年11月,新南威爾斯州兒童及青年委員會(NSW committee o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發布「Sexualisation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quiry」報告書稱,雖說「安全學校聯盟」僅是少兒被過度性化的少數內容,但有多份家長陳情書對於該聯盟所宣揚性別多樣化的思想內容深感不安,尤其是暴露給不適齡的學童。

終於在2017年,該計劃在新州、昆州、南澳和首都等地終止。

然而在不知不覺中,性別認同及性取向教育課程已經滲入幼兒園,造成剛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幼齡(3—5歲)兒童對性別的困惑,並且帶給家長震驚和恐懼。

大紀元採訪了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她是美國身心醫學與整體心理學博士,台大醫學院碩士。有著三十多年資優兒童教育經驗的陳彥玲博談了她對性別認知教育對兒童的影響。

性別認知教育的瑕疵

陳博士解釋了性別在身心發展中的過程,「性別是每個人的生長中出現的生理現象。除了人的行為和身體構造,還有他對性別的認知系統的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而認知系統就是教育過程中要幫孩子逐步建立起來的」。

「如果我們忽略你建立這個認知系統可能帶來的負面作用,而你就這樣去教育下一代,我覺得這是良心上說不過去的」,她說。

舉例來說,「十幾歲想變性的孩子,問他為什麽想要變性,孩子可能會說從幼兒園老師給我看這些(性取向,gender bending)的影片之後,我覺得很酷啊。現在我可以決定自己的性別取向的時候,我就想要變性。這個很酷的念頭已經在我心裡埋藏了很多年了,終於可以實現了」。

「我們要問一句話就是,這些老師在給他們看這方面的影片也好、告訴他們(性取向觀念)也好,或使用圖片,童話或書籍(來灌輸這個觀念)的時候,請問有沒有讓他們知道變性手術的過程是哪些,要經歷的是什麽?」

陳博士表示,學校不能一面倒的只告訴學生你想當男生或女生由你來決定,正反兩方面資料都要全面的公平地攤開去講,幫助孩子理解全部過程。而「家長的責任就是要告訴孩子全部的事實,不了解的(事)要尋求幫助」。

比如,實施變性手術之後要定期施打性賀爾蒙、施打的費用是多少?誰來支付?它的副作用是什麽?身體處於賀爾蒙失調的狀態對壽命的影響是什麽?有沒有人因為變性之後後悔了,但是無法再變回來了?

不要因為教育偏差 引導孩子走上不歸路

陳博士表示,兒童大概兩歲多開始如廁訓練、會開始發問、並已經開始會使用言語表達及從爸媽那裡觀察兩性的不同,男女意識會越來越清楚。

而「研究顯示,這個階段的兒童,由於大腦還在發育,思考還沒有定型,對很多東西還是很模糊」;「從2歲到12歲,孩子正在建立認識自己的概念的時候,你給他抹的色彩(男女取向)是不一樣的,他可能就走上另外那一條路去了」;「所以不要因為後天的教育的偏差(概念),去引導孩子走上一條他不需要走的路,更何況那一條路很辛苦,變性(的過程)不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她說。

陳博士說,「孩子還沒有在認知上很明確的建立觀念(即分辨性別)的時候,你就利用認知教育這樣後天的東西來左右孩子的(思想),這是違反教育本質的原則,是不能做的事情」。

陳博士也提到,有少數人不知道是否是基因上出了問題,不管後天環境和教育如何,他內心裡還是希望自己能跨性別(男變女或女變男),也不排除這種可能。

這樣的人,他很明確的知道自己的需求,在跟家人好好溝通後,不管後果要承受多少痛苦和風險,也要選擇去做變性手術,我覺得在旁邊的人就是尊重他。

我們也不應該在任何方面歧視他(他的選擇跟後天環境和教育是沒有關係的)。

責任編輯:宗敏青

 

相關新聞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18):教育篇(上)
韓裔民間團體呼籲:「保護我們的孩子」
天主教主教:勿急於確認學生變性傾向
【名家專欄】「變性」兒童戰場:最新戰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