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G7領導人能否堅持對中共的強硬立場?

人氣 377

【大紀元2023年05月30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Emel Akan報導/秋生編譯)俄烏戰爭的教訓迫使七國集團(G7)今年與北京正面交鋒,而廣島峰會的統一聲明則代表邁出了一大步。據一些專家稱,這在兩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不過,最大的問題是,七國集團在面對中共時能否像他們承諾的那樣保持團結和強大,或者說,他們是否會繼續將商業利益置於「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或其核心價值觀(比如人權和民主)之上?

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的第49屆年度峰會於今年5月19日至21日在廣島舉行。

雖然這些峰會很少成為頭條新聞,但是今年的公報、對俄羅斯的更多制裁以及針對中共的單獨聲明表明,至少在信息傳遞方面,世界上最富有的民主國家的領導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

中共破壞國際規則和規範的有害策略是今年峰會的主要焦點,正如一份關於經濟安全的新特別聲明所闡明的那樣。

七國集團領導人公開表示,他們將中共視為經濟霸凌者,國際社會不會容忍北京的「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他們首次警告說將會有「後果」。

聲明中寫道,「我們將共同努力,確保(中共)將經濟依賴武器化——通過強迫七國集團成員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包括小型經濟體)遵守和順應它——的企圖歸於失敗並面臨後果。」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七國集團關於中共的聲明「相當有力」。

雖然特別聲明沒有提到中國,但在峰會期間,人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切都是針對中共。在峰會公報中,七國集團領導人明確表達了他們的立場,譴責北京在東海和南海的軍事活動以及在西藏和新疆侵犯人權的行為。

根據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專家的一份報告,七國集團國家共同應對中共的方式,在兩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反擊中共的經濟脅迫作為首要目標,峰會領導人宣布啟動一個新的「經濟脅迫問題協調平台」(Coordination Platform on Economic Coercion)。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技術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ITIF)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的副總裁斯蒂芬‧埃澤爾(Stephen Ezell)告訴《大紀元時報》,這個新平台特別值得注意,因為它「表明七國集團國家願意進行協調,在面對中共的經濟脅迫時共同為對方辯護」。

近年來,中共越來越多地利用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來影響世界各國政府。

例如,在澳大利亞於2020年4月呼籲對COVID-19的起源進行獨立調查後,中共政權對包括葡萄酒在內的大約十幾種澳大利亞商品實施制裁,而中國是這些商品的主要市場。

2023年5月19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期間,(左起)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美國總統喬‧拜登、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來到嚴島神社合影留念。(Stefan Rousseau – Pool/Getty Images)

北京還對其它國家使用了脅迫手段。最明顯的是韓國在2017年安裝了美國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後,以及立陶宛在2022年做出努力强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後,都遭遇了脅迫。

中國經濟問題分析師、《何止一帶一路:中共的全球經濟擴張》(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一書的作者安東尼奧‧格雷斯弗(Antonio Graceffo)表示,雖然七國集團領導人今年似乎更加團結,但仍然表現出一些弱點,沒有下定決心對北京實施制裁。

格雷斯弗也是《大紀元時報》的撰稿人,他說,「他們甚至承認中共在支持烏克蘭戰爭,但未能對中共實施貿易禁令等有意義的制裁。」

他指出,「好消息是七國集團團結一致,烏克蘭戰爭改變了世界力量的格局,使盟國更加緊密團結,並鞏固了美國作為自由世界領導者的地位。」

「去風險」

峰會的另一個關鍵成果是領導人使用了「去風險」(de-risking)的說法,而不是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這已經成了七國集團的一個新的官方術語。

領導人在公報中說,「我們不是在脫鉤或向內轉,同時,我們認識到,經濟彈性需要去風險化,實行多元化;我們將採取措施,單獨和集體地投資於我們自己的經濟活力。我們將降低我們在關鍵供應鏈中的過度依賴。」

出席峰會的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贊成將「去風險化」作為一項戰略。

格雷斯弗說,「脫鉤的時機已經過去了」,並指出七國集團領導人終於認識到了這一點。

格雷斯弗解釋說,「這種去風險化涉及多元化,新的投資不再像以前那樣流入中國,脫鉤將意味著將現有公司撤出中國,去風險涉及在印度或越南進行新的投資,而不是在中國,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作為該戰略的一部分,領導人同意實施出口管制和對外投資措施,以保護敏感技術,並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

這種去風險戰略符合「十月管控」,這是美國商務部(去年十月)頒布的一系列限制措施,阻止大製造商向中國運送高端芯片和投入,以保護關鍵技術。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去年10月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解釋了這些限制,指出政府正在實施所謂的「小院高籬」概念,其目的是限制敏感技術的對外投資,特別是那些可能給競爭對手帶來優勢的技術。

葛來儀告訴《大紀元時報》,「魔鬼在定義和細節中。」她說,「在我看來,脫鉤從未提上日程,美國不會停止與中國的貿易。」

「問題仍然存在:『小院』有多小,『高籬』會有多高?」

(左起)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意大利總理喬治婭‧梅洛尼、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國總統喬‧拜登、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2023年5月20日,在廣島蘭德王子大酒店舉行的經濟安全工作午餐會議前,七國集團領導人合影留念。(Jonathan Ernst/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埃澤爾表示同意,並補充說,七國集團領導人「必須說到做到」。

他解釋說,「認識到七國集團國家不會與中國經濟完全脫鉤,這當然是明智的,全球供應鏈和市場的一體化性質使脫鉤既不可行也不可取。」

「但是,『去風險』以減少核心依賴性和脆弱性,特別是那些可能被中共作為武器進行經濟脅迫的依賴性,這正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步驟。」

含糊不清的信息

一些人批評說,峰會公報發出了相互矛盾的信息,其中提到了與北京的建設性接觸(constructive engagement),而一年前還沒有這種說法。

領導人表示他們願意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constructive and stable relations)。

他們還強調,「我們的政策方針不是為了傷害中國,我們也不尋求阻撓中國的經濟進步和發展。」

中國問題專家、前白宮國家安全官員史蒂夫‧耶茨(Steve Yates)認為,這次峰會發出了很多含糊不清的信息。

他對英文新唐人電視台(NTD)的《聚焦中國》(China in Focus)節目說,「在我看來,這就像一本幼兒園基礎教程,拿來與中共打交道。」

耶茨說,中共政權「以行動和權力」進行交易,不「尊重文字遊戲」,並補充說,由於信息不一,今年的峰會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

耶茨說,仍有法國和德國等七國集團國家追逐經濟機會,同時依賴中國和俄羅斯,「威懾不過是說說罷了」。

「反華研討會」

5月22日,中共外交部抨擊了七國集團的公報,並召見了日本大使,對峰會主辦方提出抗議。中共國家支持的《環球時報》發表社論,稱七國集團峰會是一個「反華研討會」。

這篇社論稱,七國集團的公報表明,華盛頓「正在大力推動在西方世界編織一張反華網」。

作為報復,中共政府還宣布對美國芯片製造商美光(Micron)實施制裁,聲稱其芯片會帶來重大安全風險。

中共的這一回應恰好是在美國總統拜登於5月21日峰會閉幕的新聞發布會上預測與中國的關係很快會「解凍」之後。

拜登將最近與中國關係的惡化歸咎於一個「愚蠢的氣球」(silly balloon),該氣球帶著中共間諜設備飛越美國領土,最後在大西洋上空被美國戰鬥機擊落。

2023年5月21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Kiyoshi Ota/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拜登告訴記者,「在彼此對話方面,一切都變了。我認為你很快就會看到這種情況開始解凍。」

一些人批評拜登在新聞發布會上向北京發出了混雜的信號,沒有顯示出實力,而另一些人則對他出人意料的有關台灣的表態表示讚賞。

「戰略清晰」?

在新聞發布會上,當被問及台灣問題時,總統抓起話筒,開始講話,同時在講台上漫步,散發著自信。

拜登強調,華盛頓一直致力於「一個中國」政策,那就是承認共黨政權是中國政府,並且不會期望台灣自行宣布獨立。

他說,「但與此同時,我們將繼續使台灣能夠自衛,而且我們的大多數盟友都非常清楚,事實上,如果中國單方面採取行動,我們就會有回應。」

中共政權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近年來加強了對該島的軍事騷擾和威脅,令西方國家感到震驚。根據1979年《台灣關係法》,華盛頓有義務向這個自治的島嶼提供保護自己免受攻擊的手段。

華盛頓的許多對華鷹派人士歡迎拜登的評論,因為它在台灣問題上提供了亟需的戰略清晰度。但是,有些人質疑他的聲明,懷疑他是否真的指的是軍事反應,並且懷疑他說的是否當真。

拜登此前曾在多種場合表示,如果中共要對這個民主統治的島嶼發動武裝入侵,美國軍方將支持台灣,這背離了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即在發生攻擊時美國會採取什麼行動這個問題上有意含糊其詞。每次,他的官員都否定了他的評論,稱華盛頓的做法沒有改變。

但專家認為,拜登在談到盟友時刻意選擇了自己的措辭,而大多數七國集團國家至少已經同意,如果中共入侵台灣,他們不會坐視不管。

拜登的聲明表明,「在最低限度的共同點上達成了一致,但是沒有就這些反應是什麼達成一致」,葛來儀說。

由於台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重要樞紐,七國集團政府承認,中共的軍事接管將導致許多嚴重依賴台灣芯片的行業出現嚴重的供應中斷。

台灣問題專家、美台灣商會主席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認為,拜登的講話很重要,因為再次闡明了他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他告訴《大紀元時報》:「這已經是他第四次這樣做了,這太有意思了。」他繼續為這個問題帶來戰略清晰度,而在他之前,即使是鷹派總統也不願意如此明確地說明美國的意圖。」

韓儒伯認為美國應該放棄其「戰略模糊」的立場,向中共發出明確的信息,「我認為美國政策理應如此」。

在今年的七國集團公報中,領導人重申了「台灣海峽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他們還對東海和南海的局勢表示嚴重關切,並強調他們強烈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方式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2023年5月20日,(左起)美國總統喬‧拜登、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內斯(Anthony Albanese)、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舉行四方會談。(Kenny Holsto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四方集團(Quad)——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的領導人在峰會期間舉行會議,也向北京發出了類似的信息。

該集團表示,「我們強烈反對破壞穩定或試圖通過武力或脅迫方式單方面改變現狀。」

韓儒伯說,在台灣問題上,美國的盟友已經逐漸開始採用華盛頓多年來使用的相同語言。

他繼續說,「上帝保佑,如果中共開始攻擊台灣,我相信日本會與美國並肩作戰,而且很可能還包括澳大利亞人和英國人。」

他說,「就目前而言,這個聯盟正在擴大。」

原文:ANALYSIS: G-7 Leaders Take Strong Stance on China, but Can They Maintain Their Resolv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李琳#

相關新聞
分析:G7前所未有地團結 對中共提出警訊
王赫:G7重建全球領導力 中共戰略孤立
美中再爆口水戰 白宮批中共想破壞G7立場
分析:G7後 供應鏈去中國化趨勢將更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