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是史上規模最大選舉年 華府關注點在哪兒

人氣 631

【大紀元2024年0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雯綜合報導)2024年被稱為史上規模最大的選舉年,占世界一半人口(約40億人)的近70個國家將舉行地區、立法和總統選舉,這些選舉不僅會撼動各自國家的政治格局,也可能影響到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美國除了忙於自己的11月大選以外,還會關注其它地區的哪些選舉呢?

在北美,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面臨一場備受關注的總統競選的國家,美國的南方鄰國墨西哥的總統選舉可能會影響美墨兩國的貿易關係和充滿爭議的邊境安全和非法移民問題上的合作。

在歐洲,擁抱難民潮、氣候話題和歐盟大政府的建制派政黨正在受到保守派的衝擊,有27個成員國、4億多選民的歐洲議會將重新洗牌,這場選舉的結果可能會成為歐盟停止左派激進議程的轉折點。

在亞洲,台灣的總統選舉直接牽動著台中、台美和中美之間的關係走向,以及台海危機與印太地區緊張局勢的走向。

在亞洲和非洲其它一些國家的選舉也都可能會影響所在地區的民主與經濟發展軌跡,並可能波及更大的範圍。

如此紛繁複雜的選舉也引發了人們對新技術和網路虛假訊息,以及外部勢力借用網路和社群媒體干涉選舉的關注,這也為各國和全球的民主發展帶來了挑戰。

下面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一下全球有哪些選舉值得關注。

美國的亞洲盟友:台灣

2024年全球第一場重磅選舉落在台灣,台灣選民將在1月13日選舉出新一屆總統。這次台灣大選的一個熱點話題是關於兩岸關係,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對岸的中共政權可能武力入侵台灣,而美國總統拜登則一再表示華盛頓將會幫助台灣抵禦中共的入侵。

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唯一一場辯論會在2023年12月30日登場。由左至右為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Pei Chen/POOL/AFP)

台灣大選的領跑者是執政黨民進黨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他選擇了台灣駐美國特使蕭美琴(也是現任總統蔡英文的密友)作為競選搭檔。這向華盛頓發出了一個積極信號,在蕭美琴的支持下,賴清德將繼續蔡英文對北京的謹慎政策,並留意美國的擔憂。

賴清德的主要對手是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國民黨從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後退守到台灣,對台灣的統治直到2000年結束。現在的國民黨對北京更加友好,並明確主張將「統一」作為其黨綱的關鍵板塊。侯友宜和他的競選搭檔、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少康警告說,選出賴清德和蕭美琴會導致中台之間爆發戰爭。北京一直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儘管中國共產黨從未統治過台灣。

第三個黨派民眾黨以中間派和搖擺派姿態出現,其候選人是柯文哲與搭檔吳欣盈。

中共希望國民黨勝選,這會把台灣拉上中共的影響力軌道。同時,北京已把賴清德和蕭美琴以及他們的家人都列入了(不可執行的)制裁名單,理由是他們支持「台灣獨立」。賴清德曾經表示,台灣已經事實獨立,無需再宣布獨立。而蕭美琴在此次選舉辯論中更清晰地指出,意欲消滅台灣和中華民國的是對岸的中共。

自尼克松以來的美國歷屆政府都在和平解決台灣地位問題的基礎上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北京任何通過武力改變兩岸現狀的舉措。美國的「一中政策」包括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現任總統拜登也多次表示過,如果中共武力入侵台灣,美國將提供軍事干預以保護台灣。

美國的南方鄰國:墨西哥

墨西哥將於6月2日舉行總統選舉,這可能會對墨西哥未來幾年與美國在邊境問題、貿易和對拉丁美洲其它國家的更廣泛政策方面的合作產生重大影響。

圖為2021年12月16日,墨西哥總統奧夫拉多爾(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在墨西哥城國家宮(Palacio Nacional)舉行的每日簡報會上發表講話。(Hector Vivas/Getty Images)

現任墨西哥總統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的任期即將屆滿,但他希望延續他創立的左翼政黨「莫雷納黨」(Morena)的權力。在洛佩斯‧奧夫拉多爾的領導下,墨西哥經常在邊境安全和貿易問題上對美國的前川普政府和現在的拜登政府採取強硬態度。

莫雷納黨的候選人和目前的領跑者是前墨西哥城市長克勞迪婭‧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她是一位訓練有素的科學工作者,也是洛佩斯‧奧夫拉多爾的親信。預計她將繼續執行現任政府對貧窮人口的社會援助計劃,同時奉行類似的強硬外交政策。無論是作為總統候選人還是市長,辛鮑姆都不迴避她爭取中國和俄羅斯在墨西哥投資的立場,她還表示,墨西哥不應該與美國建立「屈服關係」。

洛佩斯‧奧夫拉多爾在2021年對墨西哥憲法進行了修改,允許通過全國普選在總統任期中途罷免總統。批評者警告說,洛佩斯‧奧夫拉多爾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控制繼任政府的方向,如果未來的總統偏離了他的意識形態願景,他就會利用他在墨西哥選民中的聲望來威脅在位總統下台。洛佩斯‧奧夫拉多爾和他的支持者,包括辛鮑姆,為這一條款辯護,稱這可允許對政治領導人進行更大的民主監督。

洛佩斯‧奧夫拉多爾的反對者正在團結起來支持獨立參議員霍奇特爾‧加爾韋斯(Xóchitl Gálvez),她力爭成為墨西哥第一位女性原住民總統。加爾韋斯的支持者擔心,莫雷納黨人再次當選總統將使墨西哥與美國的關係倒退,他們指出,洛佩斯‧奧夫拉多爾多次拒絕與拜登會面,並導致墨西哥遭遇進一步的經濟停滯。

美國的跨大西洋夥伴:英國

從技術上講,英國的下一次大選可以在2025年1月28日以前舉行,但是如果民調趨勢有利於執政的保守黨或保守黨的內部爭執變得難以控制,英國首相⾥希‧蘇納克(Rishi Sunak)可能會宣布提前在2024年内舉行大選。

2021年10月16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和英國主要反對黨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左)手持花束,來到位於英國東南部蘇芬德西區(Southend West)濱海利(Leigh-on-Sea)的貝爾費爾衛理公會堂(Belfairs Methodist Church)獻花。 (Tolga Akmen/AFP via Getty Images)

目前,保守黨的支持率只有25%,而反對黨工黨則獲得了43%的支持率。當然工黨的高支持率中也存在疑問:其中有多少是對工黨的真正熱情?有多少是對保守黨的不滿?

儘管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承諾會繼續支持烏克蘭擊敗俄羅斯,但是如果工黨上台,那麼英國的國防優先事項以及移民與對外援助政策都可能會發生大的改變。此外,不知工黨政府是否會讓英國重新加入歐盟。英國在保守黨領導下剛於2020年脫歐。

與美國的「特殊關係」也可能根據誰獲勝而發生巨大變化,這同時也要看誰是2024年美國大選的獲勝者。英國首相和美國總統之間的個人友誼在歷史上極大地影響了兩國關係。

保守黨是英國自2010年以來下議院(眾議院)最大的政黨,現在正面臨公眾對經濟和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不滿。前首相鮑⾥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COVID-19(中共病毒)大流行病期間被曝出違反自己宣布的防疫政策的醜聞,隨後在黨內外的壓力下於2022年被迫下台。此後,保守黨內部在經濟、移民等多項問題上產生分歧,使保守黨能否繼續執政的前景益發黯淡。

將影響歐洲大陸向左還是向右的歐洲議會選舉

今年6月6日到9日的歐洲議會選舉是2024年涉及國家和人口最多的單場選舉:27個歐盟成員國的4億多選民將選出歐洲議員的705名議員。

2023年9月13日,法國東部斯特拉斯堡,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發表年度國情咨文後贏得掌聲。(Frederick Florin/AFP via Getty Images)。

現在執政的左傾政黨擔心歐洲右傾保守勢力的崛起可能與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再次當選同時發生。這個潮流的最新跡象是,荷蘭反對非法移民、對歐盟持懷疑論者領袖基爾特‧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在2023年11月荷蘭大選中的驚人勝利。

民調顯示,歐洲議會「認同與民主」(Identity and Democracy)黨團下的右翼政黨將在6月的投票中大獲全勝。歐洲右傾勢力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崛起,其早期的主要政策是反對伊斯蘭經濟移民和反對非法移民,他們現在的政策還越來越多地涉及住房和經濟等國內問題,並已經在意大利、葡萄牙、法國、德國和荷蘭形成影響力,幫助他們一步步取得穩定且令人驚訝的選舉勝利。

預計歐洲議會最重要的職位不太可能會立即落入右翼保守派手中。不過,意大利保守派總理喬治婭‧梅洛尼(Giorgia Meloni)和荷蘭的威爾德斯將會有可能在新的歐洲議會中尋找一位有影響力的保守派專員。

將影響印太地區戰略動態的次大陸選舉: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度和巴基斯坦2024年大選的獲勝者都有可能會重塑國際關係,改變具有戰略意義的印太地區的動態。美國及其盟友希望加強印太地區聯盟,作為抵禦共產中國和俄羅斯影響力的堡壘。

印度總理莫迪2023年8月27日在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B20)上發言。(Sajjad Hussain/AFP)

印度定於4月至5月間舉行大選,預計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將在人民院(印度議會的下議院)中保住多數席位,莫迪也繼續連任總理。印度反對黨指責莫迪破壞該國的民主制度,監禁和恐嚇記者,並利用國家調查機構來針對政治對手。他們還指責印度人民黨縱容針對印度穆斯林少數民族的暴力行為,並宣揚和鞏固「印度教」在印度的支配地位。

莫迪及其盟友表示,印度政府對記者和活動人士採取的行動是打擊伊斯蘭恐怖組織和毛澤東主義團體的「恐怖主義」所必需的。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仍在應對前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被驅逐的後果。伊姆蘭‧汗以前是一名著名的板球運動員,於2018年首次當選巴基斯坦總理,他促進了與印度和中國的關係,後因未通過「不信任動議」於2022年4月被罷免,並於2023年5月因腐敗指控被捕,這在當時引發了廣泛的抗議。巴基斯坦議會於2023年8月解散。由於一些選區邊界的爭議,原定於2023年11月舉行的大選推遲到2024年2月。

新出台的嚴格的社群媒體法也都將成為這兩個國家競選活動中的一個影響因素,因為兩國近年來都在打擊社媒上的虛假資訊。

將影響非洲民主化軌跡的多國選舉

非洲十多個國家將在2024年舉行選舉,包括非洲大陸維和組織和經濟組織的主要成員,以及近年來有軍隊在政變中推翻民選政府的國家。

這些選舉的結果將影響各自國家和非洲大陸民主化的軌跡,並考驗非洲大陸多邊組織保護其文官統治和阻止軍事政變的能力,以及權衡世界大國對非洲大陸的影響力,因為美國和西方盟國在競相制衡俄羅斯和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尤其是中共對非洲的資源掠奪和主權威脅。

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從2022年到205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人口將接近翻一番,增長9.5億人。圖為2020年3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最大的城市——尼日利亞拉各斯市的一個集市。(Utomi Ekpei/AFP via Getty Images)

塞內加爾和南非

這兩國的執政黨都希望保住權力,但也都面臨反對派團體的激烈鬥爭。這兩國都是非洲聯盟的有力聲音,塞內加爾是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主要成員之一,這些組織在貿易整合、安全政策和人權等區域的優先事項上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塞內加爾和南非作為經濟比較繁榮和政治比較穩定的國家在非洲大陸占有重要地位,有助於塑造非洲大陸的貿易和政治整合。

南非的選舉也將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作為「金磚」(BRICS)五國聯盟(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的一部分,南非執政黨「非州人國民大會」(非國大)已經接受了與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南非曾經是非洲大陸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是由於非國大治理不善,南非經濟不斷滑落。

馬⾥和乍得

過去三年來這兩個國家一直處於軍事統治之下,現在都有可能在2024年舉行總統選舉。馬⾥軍政府最初定於今年2月進行投票,但後來推遲了,而乍得的選舉日期也已推遲且未公布。

如果這些選舉會發生的話,這可能會鼓勵其它最近也經歷過政變的非洲國家回歸民主統治,包括尼日爾、加蓬和蘇丹。如果這些選舉沒有發生,那麼西非經濟共同體和非洲聯盟多年來為在這些國家恢復文官統治所做的努力將會受挫,並削弱這兩個組織的合法性。

預計會受到抗議的選舉:白俄羅斯、俄羅斯、伊朗

分析人士預計,白俄羅斯和伊朗的立法會選舉以及俄羅斯的總統選舉都不會立即改變這些國家的政策,但圍繞這些選舉和投票可能會出現抗議活動,這可能會造成破壞性且難以控制。

這些抗議活動可能會分散各自政府對其涉入的重大國際衝突的注意力,如伊朗在中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這也可能進一步加劇這些國家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西方國家近年來對這三國分別實施了不同的制裁。

2022年3月11日,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俄羅斯莫斯科會面。(Mikhail Klimentyev/SPUTNIK/AFP via Getty Images)

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在備受爭議的2020年總統選舉中,宣布自己獲勝並贏得其第六個總統任期後,該國爆發了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動,並且歷時數月。四年後,人們對盧卡申科想繼續獨裁的擔憂並未減弱,批評人士擔心他可能會在2024年2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試圖進一步鞏固他的權力,為他繼續拿下2025年下一次總統選舉鋪路。

同時,盧卡申科的親密盟友俄羅斯總統普京本人將在2024年3月15日的俄羅斯總統大選中競選連任。人們普遍預計,普京在執政二十多年後仍將會在這次選舉中獲勝。與盧卡申科一樣,普京也預計將會面臨抗議。

不過,普京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之一、反對派領導人阿列克謝‧納瓦尼(Alexei Navalny)目前已被監禁。納瓦尼與盟友的聯繫也被中斷,這大大削弱了將普京的批評者組織起來的能力。

2023年9月16日,在馬赫薩‧阿米尼(Mahsa Amini)逝世一周年之際,伊朗民眾聚集在米蘭抗議強制佩戴頭巾規定。(Davood Maeili/Middle East Images/AFP via Getty Images)

伊朗將於3月1日舉行填補議會席位的選舉,這將是該國自2022年大規模示威活動席捲全國以來的首次投票。2022年抗議活動的起因是,一名年輕女子馬赫薩‧阿米尼(Mahsa Amini)被指控違反該國對女性嚴格的著裝規定,而在遭拘禁期間不明死亡。過去,有爭議的選舉結果都會導致伊朗的抗議之火,其中包括2009年的「綠色運動」(Green Movement)抗議活動,當時被認為是自1979年伊朗革命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

責任編輯:李琳#

相關新聞
國會第三選區特別選舉 蘇奧齊同意出席三場辯論會
台部長:境外介選較歷次選舉有過之無不及
威州選舉官員拒取消川普初選資格的要求
專訪杜奕瑾:中共用AI對台灣選舉搞認知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